高旭清
腦梗死是指因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腦組織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腦組織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腦梗死發(fā)病率為110/10萬人口,約占全部腦卒中的 60%~80%,腦血管病是致殘率很高的疾病,據(jù)估計在存活的腦血管病患者中,約有3/4不同程度的喪失勞動力,全國每年用于治療腦血管病的費用估計在100億元以上,給國家和眾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1]。
1.1 一般資料 100例入選病例均為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0例,男31例,女 19例,年齡 48歲~71歲,平均64歲,病程最短 2 h,最長1周入院;對照組 50例,男 34例,女16例,年齡47歲~76歲,平均62歲,病程最短2 h,最長3 d入院。兩組在年齡、性別、伴隨疾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入選標準 均在急性期,多以言語不利、一側(cè)肢體不同程度癱瘓,偏癱肢體肌力在0級~Ⅳ級,無意識障礙,入院頭顱CT及入院后48 h復(fù)查頭顱CT證實為腦梗死。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在一般內(nèi)科支持對癥治療的基礎(chǔ)上,酌情選用改善腦循環(huán)、腦保護、抗腦水腫等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療、神經(jīng)保護劑、降纖治療、溶栓治療等。治療組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組方:黃芪60 g,當歸尾15 g,丹參12 g,地龍10 g,川芎15 g,紅花10 g,桃仁15 g,元胡10 g,桂枝10 g,桑枝 10 g,雞血藤10 g,葛根10 g。水煎服,每日1劑,7 d為1個療程。氣虛甚者舌質(zhì)淡紫,苔薄白脈細者重用黃芪 100 g~300 g;言語不利加菖蒲12 g、遠志10 g;頭暈肝火旺、口苦咽干、顏面紅赤易怒者加菊花15 g、鉤藤20 g、天麻10 g;頭懵記憶力差者加決明子20 g、何首烏20 g;痰多脈滑者加南星10 g、半夏10 g;陰虛陽亢型大便不通、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有力者加大黃、芒硝、麥冬、玄參等瀉下滋陰潤燥。
1.4 療效評定標準 入院治療3個療程后均做神經(jīng)功能缺損量表評分(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1995)最高45分、最低0分。輕型0分~15分,中型16分~30分,重型31分~45分。無效:積分改變小于10分;有效:積分改變10分~20分;顯效:積分改變20分~30分;治愈:積分改變大于30分,生活自理能參加勞動。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t檢驗。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腦梗死屬于中醫(yī)中風病范疇,往往在于患者素體氣血衰弱,氣虛日久運血無力以致血脈不通、經(jīng)絡(luò)阻滯。病位在腦,涉及肝心和脾胃,總屬本虛標實,以血瘀為標,氣虛為本,中醫(yī)認為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故宜標本兼治,補氣行氣,活血逐於,用補陽還五湯治療本病,其功效為補氣活血通絡(luò)?,F(xiàn)代醫(yī)學實驗研究證實以補陽還五湯為代表方劑的益氣活血法,具有擴張血管、抗凝、改善微循環(huán)、溶栓、具有加快血流,改善腦缺血局部的微循環(huán),減輕腦水腫及氧自由基損傷、保護腦組織,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fù)的作用,綜上所述,此方簡便易行,經(jīng)濟有效,有很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1] 饒明俐.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