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孝穎 寧志敏
摘要:本文利用Gricc的“合作原則”分析了作者如何利用四條準別的違反來塑造人物性格,從而賦予人物以豐富的內(nèi)涵,成功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烘托了小說主題。
關鍵詞:合作原則;會話含義;《傲慢與偏見》
1Gricc的合作原則及其會話含義
美國哲學家Griee認為,在語言交際活動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存在一種默契,一種雙方都應遵守的原則,即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則要求每一個交際者在整個交際過程中所說的話符合這一次交際的目標或方向。其具體表現(xiàn)為四條準則:(1)質(zhì)量準則(Quality Maxi一);(2)數(shù)量準則(Quantity Maxim);(3)方式準則(Manner M8xim)(4)關聯(lián)準則(Relation Maxim)。質(zhì)量準則要求說話的真實性:數(shù)量準則要求我們說話時所傳遞的信息量,不能多也不能少:方式準則要求說話人要簡明扼要,不要用語義含糊的詞語。避免冗詞贅句;關聯(lián)準則要球說話切題,不說和話題無關的話: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有意或無意違背合作原則的現(xiàn)象,這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會話含義。本文擬運用合作原則理論對小說《傲慢與偏見》中的會話含義進行分析。
2《傲慢與偏見》中的會話含義
2.1對“質(zhì)量準則”的違反
在小說的第一章,隨著賓利先生的到來,鎮(zhèn)上幾乎所有的人家都嚴陣以待。準備拜訪這位新住戶,這里有一段班納特夫婦精彩的對話。妻子興趣濃厚,滿腔熱情,丈夫反應冷淡,消極被動。太太說“每年四五千磅收入的單身漢”是女兒們的“福氣”,先生卻回敬到“這與女兒們有關系嗎”,以班納特先生對太太的了解這顯然是明知故問,有意逼太太和盤托出她的打算:希望賓利先生能娶她家的一個女兒,盡管先生早已心知肚明太太的意圖,卻反問道:“那就是他來這里的打算嗎?”太太是一個智商低下、孤陋寡聞、喜怒無常的女人。她哪里知曉先生是明知故問,所以憤憤地說先生“胡說八道”,還提示先生,他有可能愛上其中一個女兒”,所以希望先生能夠去拜訪這位有錢的單身漢。整個對話到此,太太終于說出了她的言外之意:命令先生去拜訪這位有錢的單身漢,但是她卻迂回曲折拐彎抹角,違背了“方式準則”,從而引起了先生對她的兩次明知故問:“這與女兒們有關系嗎”和“那就是他來這里的打算嗎”,先生的明知故問違背了“質(zhì)量準則”。由此產(chǎn)生的會話含義是對妻子喋喋不休、拐彎抹角的不滿,同時也批評指責妻子把女兒的婚姻賭注在金錢上的觀念。
班納特先生對質(zhì)量準則的違反是有意而為之,表達了對妻子的不滿和批評責備。太太對方式準則的違反是她本身的性格和素質(zhì)使然:她是個智力貧乏、不學無術、喜怒無常的女人。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兒;她生平的安慰就是訪友拜客和打聽新聞??梢?,此處對話中合作原則相關準則的違背為讀者塑造了栩栩如生地人物。
2.2對“數(shù)量準則”的違反
班納特先生盡管在太太面前自始至終都說不想去拜訪賓利先生,事實上是他一直都打算去拜訪他,而且還是跟第一批人一起去拜訪他的。但是他卻沒有把這個實情告訴太太,所以當天晚上當班納特先生談到賓利會喜歡莉希的帽子,談到太太可以把賓利介紹給其他人之類的話題時,太太和女兒們由于缺乏前提知識,先是對班納特先生的話困惑不解(“We arc not in a way to know what Mr Bin~,lev likes”),繼而覺得荒誕不經(jīng)(Impossible,when I am not acquainted with himrayself;”、“Nonsense,nonsense"),直到最后班納特太太厭煩談論賓利(Im sick of Mr Bingley)。班納特先生有意違反數(shù)量準則。有意隱瞞了談話雙方所需要的背景知識,即他已經(jīng)拜訪過賓利。這是他和太太以及女兒們這場談話的前提。班納特先生對數(shù)量準則的違背符合他們夫婦之間那種微妙的關系,同事也符合班納特夫婦各自的性格特征。班納特先生喜歡賣關子,他雖然不贊成太太的勢利與不顧廉恥,但畢意擺脫不了社會現(xiàn)實,如果不為女兒做好安排,他一旦去世,女兒們便隨時都可能被趕出家門無家可歸了,所以他也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盡量為女兒做點事情。可以說,作者有意安排班納特先生違背數(shù)量準則,從而產(chǎn)生一種會話含義,讓讀者感悟到班納特夫婦之間那種微妙的關系以及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2.3對“方式準則”的違反
在會話過程中,交際雙方應該用簡潔的語言和方式傳遞真實、足量、與話題有關的信息,但是由于交際目的的需要。交際者常常咬文嚼字拐彎抹角,有意采用一種不易被對方聽懂的表達方式傳遞信息,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方式準則,從而產(chǎn)生一種會話含義。(傲慢與偏見)中,作者對科林斯這個人物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他是一個依附于權貴、假道德、假仁義、虛偽和阿諛奉承的奴才,這在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的情景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铝炙故欠盍酥髯涌α帧跋袼菢右粋€牧師必須結婚”的命令,同時也為自己心安理得地繼承浪搏恩的財產(chǎn)才決定在班府五個女兒中找位妻子,所以他向伊麗莎白求婚并非出于愛情,“幾乎一進屋子”就挑中了伊麗莎白做他的“終身伴侶”。而且還很虛偽地“控制著感情”,嚴重違背‘質(zhì)量準則”,說了不真實的話以此來奉承討好伊麗莎白,說明了他虛偽的本性。他故作莊重地陳述要結婚的三個理由,像是布道演說的例行公文,咬文嚼字,拐彎抹角,嚴重違背了“方式準則”。可以說,柯林斯沒有一條理由是出于愛情而結婚:第一。我認為凡是象我這樣生活寬裕的牧師,理當給全教區(qū)樹立一個婚姻的好榜樣;其次,我深信結婚會大大地促進我的幸福;第三(這一點或許我應該早提出來),我三生有幸,能夠等候上這樣高貴的一個女施主,她特別勸告我結婚,特別贊成我結婚。奧斯汀有意讓科林斯這個人物公然違反會話的方式準則,諷刺挖苦了一個依附于權貴自取其辱的假道德、假仁義、虛偽和令人討厭的奴才形像。
2.4對“關聯(lián)準則”的違反
關聯(lián)準則要求交際雙方在會話過程中應該提供與話題相關的信息,雙方的話語必須連貫,貼切,都是對對方所說話語的恰當反映。這樣的對話才能順利進行下去,否則,當說話人的話語出現(xiàn)不關聯(lián)時,就有會話含義產(chǎn)生。在《傲慢與偏見》第二章中,班納特先生已經(jīng)拜訪了賓利先生,而其家人并不知情。晚上班納特先生故意不斷提到賓利先生,班納特太太以為也有女兒待嫁的鄰居已經(jīng)搶先拜訪結識了賓利,同時又恨丈夫不采取行動,故非常懊惱,于是便把正在咳嗽的四女兒基蒂最為出氣筒,她責罵道:“Don,tkeep coughing so,Kitty,forheaven,s sake!Have a little compassion on my nerves,Youtear them to pieces,'“Kitty has no discretion in her eoushs,”said her father;,“she times them i11,',但是,當班納特太太得知班納特先生已經(jīng)拜訪了賓利且賓利也很快回訪時,立即興奮異常,對丈夫又是夸獎又是感謝。見此情景班納特先生諷刺道:”Now,Kitty,you may coilzh as much 05 you choose,',班納特先生的回答顯然與太太對他的夸獎以及感謝風馬牛不相及,是他公然違反關聯(lián)準則,有意岔開話題。“基蒂,你愛怎么咳嗽就怎么咳嗽吧”。其會話含義表明他不愿意理睬太太,對一心嫁女兒與有錢人并且喜怒無常的太太進行嘲諷,女兒基蒂咳嗽只是班納特先生以太太之道還治其身。
3結語
在《傲慢與偏見》中,人物之間在遵循、利用以及違背“合作原則”進行交際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豐富的語用含義,賦予了角色以不同的言語、行為和性格特征,形成了小說尖刻、諷刺、機智、幽默的語言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