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清
作為一門以“學習做人”為核心的課程,如何深化課程理念,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提升品德教學活動設計的實效性,筆者結合課例,談談自己的思考與實踐。
一、教學活動與目標相一致
品德教學中活動設計從設計范圍來看,它包括對一個學習單元的活動設計,一堂課的活動設計,也包括一個具體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和活動情境的設計;從活動設計的特點來看既包括課前進行預設性活動設計,也包括課中進行的生成性活動設計,以及課后的實踐拓展?;顒釉O計有效性主要考察活動結果和預期目標的吻合度,即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在品德教學中采用活動的形式,主要意圖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生活知識,感悟做事、做人的道理。因此,一節(jié)課中教師要設計一個切合教學目標的主題活動,才能收到實效。
案例1:《我也棒》教學片段
師:下面請同學們趕快把你的優(yōu)點寫在這些綠葉上,然后貼在樹上,看看我們到底有多少優(yōu)點。
(學生填寫綠葉。組內交流。)
師:同學們,請把自己的優(yōu)點樹捧在胸前,互相瞧一瞧吧!看看小組里其他人的樹上都是什么優(yōu)點呢?
師(小結):剛才還光禿禿的樹枝此時已經(jīng)變成了真正的優(yōu)點樹。它的每片葉子上都記錄了同學們的優(yōu)點,是大家的優(yōu)點把它變得郁郁蔥蔥,充滿活力。你們可真棒呀!此時此刻你們在想些什么呢?
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能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并喜歡自己,形成開朗、進取的品質。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做“優(yōu)點樹”的活動,學生把尋找到的自己的優(yōu)點,寫在事先準備的“樹葉”上,分別貼在“樹枝”上,然后小組交流,認識別人的優(yōu)點,再把要學習的優(yōu)點寫在“嫩葉”上,貼在樹枝上,組成一棵美麗的樹。教師選擇的內容典型,活動設計有創(chuàng)意,符合學生需要他人認可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目標的達成度自然很高。
二、教學活動體現(xiàn)生活化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結合教材,從兒童能感受到的多彩的、活生生的生活出發(fā),通過一個個兒童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導兒童觀察和體驗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尤其要尋找學生“生活中遭遇的、體驗的社會性、道德性問題”,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分析、解決自己“遭遇、體驗”到的社會性、道德性問題,讓他們“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加深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和感受。
案例2:《特別的日子特別的愛》“認識特別的愛”這個環(huán)節(jié)
師:讓我們跟隨著“時光隧道”再進入到另一個特別的日子,時光隧道又帶我們往前移了一年,2007年5月12日,這一天又是什么特別的日子呢?
生:母親節(jié)。
師:大家看看照片,同學們在母親節(jié)里做什么呢?
生:做蛋糕。
師:這張照片是老師于2007年5月12日在橫州的東方蛋糕屋拍的,那天是母親節(jié),東方餅屋舉行了“感恩母親——學生制作蛋糕比賽”,我們學校有10位同學參加了比賽。(出示蛋糕圖)大家看看這三個蛋糕,猜一猜大同學為什么做這樣的蛋糕?
生:“心形”蛋糕表示對媽媽的愛。
生:“兩顆心相連”蛋糕表示我和媽媽的心連在一起。生:“媽媽頭像”蛋糕畫的是媽媽。
師:老師采訪了這三個同學,第一位同學說,媽媽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我身上,我不知道怎樣報答她,所以制作這樣一個‘心形蛋糕來向母親表示我對她的愛;第二個同學蛋糕上的兩顆心表示女兒永遠聽媽媽的話,母女永遠心連心;第三個同學制作一個最漂亮的‘媽媽頭像的蛋糕,祝福媽媽永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媽媽,祝福媽媽永遠年輕。
師:如果你是他們三個制作者之一的媽媽,你收到母親節(jié)的蛋糕,你會怎么想呢?
生:我的孩子真是長大了。
生:我的孩子真懂事。
生:這蛋糕真是世界上最甜的蛋糕。
生:我沒有白辛苦啊……
師:這是孩子們送給媽媽的一份特別的愛。
教師注重兒童生活的教育價值,從兒童生活中開發(fā)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回到他們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在觀察、體驗、探究、思考的過程中,梳理和升華生活體驗,并獲得新的生活感受和認識。
三、教學活動層次性
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道德發(fā)展的根源于主體與道德環(huán)境的積極的交互作用——活動或實踐。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構成的。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與周圍的人、事、物發(fā)生實際的接觸,產(chǎn)生真實的感受和情緒體驗,積累直接經(jīng)驗和智慧,獲得對自我、對世界、對生命、對生活的感悟。
案例3:《我和動物交朋友》
師:今天老師請到了一位動物小客人(一只小白兔),你們想怎么和它交朋友?
生:想摸摸它。
師(讓學生摸摸小兔):誰想和它打招呼嗎?
生:你好,小白兔。
師:還有別的交朋友的方法嗎?
生:我想給它起個名字,叫小白。
生:我想給它起個名字,叫紅紅。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它的眼睛很紅。
師:誰來告訴我們小白兔喜歡吃什么?
生:它喜歡吃白菜,胡蘿卜。
師:誰來喂喂它?
(生喂小兔。)
師:好了,小兔累了,我們讓它休息休息。
師:大家回想一下,我們是怎么跟小白兔交朋友的?
生:摸摸它;喂喂它;給它起名字。
師:用這些方法和小動物交朋友時要注意什么?
生:要輕輕摸,不要弄傷它。
生:喂它的時候要小心。
師:我們要愛護小動物,和小動物交朋友時也要注意安全。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為達成“學習與動物相處的方法,能夠善待動物”這個目標,教師將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引進課堂,真切地接觸動物,感受和體驗與動物交朋友的方法和樂趣,激發(fā)學生喜歡動物的情感,愿意和動物交朋友。
四、活動過程主體性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新課程倡導教師做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要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活動的寬松情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體激活狀態(tài),能主動、積極地動手、動口、動眼、動耳、動腦,主動的學習。
案例4:《心中的110》教學片段
過渡:可是,同學們,曾經(jīng)有這樣一位小朋友,他遇到了更危險的狀況。
(課件播放)一天放學后,季明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往家走,這時迎面走來兩個大漢,不由分說就將他抱到停在路邊的一輛汽車上……
師:季明該怎么安全脫險?老師把這個問題交給大家,請你們在四人小組內討論,等會兒每個小組選出主要發(fā)言人。(學生小組討論)
師:假如你就是季明,遇到這樣的危險,你會怎么做?哪個小組來說說?(明確要求:其他小組認真聽,他們的辦法可不可行)
生1:我們小組剛才討論的結果是這樣的,首先會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捂著
肚子叫:“哎喲喲!我肚子痛死了,我要上廁所!”歹徒看到我這樣會讓我去上廁所的,他們是男的,肯定不能跟著我進女廁所吧,那我就趁他們不注意,偷偷爬廁所的窗戶出去,然后逃跑去報警。還有,如果在廁所里遇到清潔工,我也可以向她求助。
師:他們的方法如何?其他小組有發(fā)表意見的嗎?
生2:你是女孩子好辦,可如果季明是男孩子怎么辦?那兩個大漢會跟著他進廁所去的,你怎么逃跑?就算在里面遇到清潔工人,那兩個人這么兇狠,說不定連那個工人都被綁走呢。
師:你們小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
生2:我們小組認為,季明可以裝作順從的樣子,那兩個大漢看到我這么乖,會放松警惕,然后我再找機會逃跑去報警。
師:其他小組的意見呢?
生3:我們組認為季明可以裝作盲腸炎發(fā)作,然后歹徒會把他送去醫(yī)院,醫(yī)院人多,他們不敢下手,然后他可向醫(yī)生們求助。
師(小結):由于各種糾紛而引發(fā)的綁架案件可不少,剛才大家開動腦筋為季明想出了不少的好辦法。看來遭遇危險的時候,我們除了沉著冷靜,還得要(師指板書中的“機智”)——生:機智。師:對,機智靈巧地尋求幫助。
(課件出示警語:遭遇危險多動腦,機智靈巧求幫忙)齊讀!
品德課程重在讓學生通過活動體驗、感悟其中的道德觀點,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情景再現(xiàn)”為同學作了較好的示范。小組學習活動的開展,把學生間的交流、補充、啟發(fā)轉變?yōu)榇蠹夜餐瑩碛械木袷臣Z,教師適時的點撥更增強了大家的防范意識,拓寬了抗險策略,這樣的教學設計和實踐真正達到活動的意義。
五、教學評價導向性
積極引導兒童的發(fā)展,是課程標準研制的基本思想之一。正確的評價能引發(fā)兒童的興趣,激起兒童的情感,促進兒童的發(fā)展。“好的”、“真棒”等語言雖然起到了一些鼓勵的作用,但卻忽視了品德學科教學的引導功能,專家提出:品德學科的評價既來于學生,又高于學生。不僅具有一般學科的激勵功能和糾錯功能,而且要有本學科具有的把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的高度。
案例5:《做學習的有心人》教學片段
師:聽了跳水王子田亮的成長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田亮真了不起。
生:我也希望能像田亮那樣有輝煌的成績。
生:我很佩服他,他很能吃苦。
師:他并不是天才,之所以取得輝煌的成績,為國爭光,靠的是學習的專心、耐心和恒心。
教師言簡意賅的評價,引導學生透過表面現(xiàn)象,體會跳水王子堅毅的品格,激發(fā)學生學習人物品質,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都強調這兩門課程是綜合課程,將品德教育與生活知識、社會知識、科學知識的學習融合起來,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經(jīng)驗、情感、能力和知識。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