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國紅,龍芳,彭友林
(1.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湖南常德,415000;2.湖南文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芹菜(Apium graveolensL.),又叫旱芹,蒲芹[1],傘形科芹屬,一、二年生植物,成株株高60~150 cm。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以鮮嫩的葉柄作為蔬菜食用,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揮發(fā)性芳香油、甘露醇、環(huán)己六醇、芹菜甙。具有特殊風味,可促進食欲,有健腦作用[2]。新鮮芹菜的根及莖榨汁可入藥,主治小便淋漓,小便出血等癥[3]。據(jù)最近報道在臨床上使用有顯著降低血壓的作用,對早期患者效果尤佳。
石龍芮(Ranunculus sceleratusL.),又叫毒芹,無毛野芹菜,水芹菜,天豆,石能,水堇,堇葵;毛茛科石龍芮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成株株高20~40 cm。生于潮濕地或溪邊,有時生于水中,原產(chǎn)于北半球,全國各地均有分布[4]。含毛茛甙、原白頭翁素和原白頭翁素的穩(wěn)定的二聚物白頭翁素,誤食會中毒,嚴重者可呼吸衰竭而死[5]。春夏季采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入藥,可治食道癌與乳腺癌等[6]。最新科學研究表明,石龍芮對污水凈化有很好的作用,是一種很有潛力的維護生態(tài)植物[7]。
目前,還未有人對芹菜和石龍芮2個不同科屬的物種從植物形態(tài)解剖學角度進行比較研究,為了使人們識別這2種植物,不至將石龍芮誤認為是芹菜食用,并更好地開發(fā)強調(diào)這2種植物的藥用功效,對2個物種從形態(tài)解剖學上進行比較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①供試材料 芹菜及石龍芮取自湖南文理學院生物園及周邊田地。
②儀器 顯微鏡、刀片、鑷子、培養(yǎng)皿、載玻片、蓋玻片、濾紙、尺子、顯微互動系統(tǒng)。
③試劑 蒸餾水、番紅。
通過植物外部形態(tài)觀察、徒手切片、顯微數(shù)碼攝影、組織學鑒定、解剖學比較等方法,對芹菜和石龍芮的根、莖、葉、花、果實進行比較試驗,并從形態(tài)學方面對其各個器官進行比較以及對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8~9]。
首先從芹菜和石龍芮的外部形態(tài):根、莖、葉、花、果實作比較,二者在形態(tài)特征上既有相同處,又存在著差異(圖 1,圖 2)。
圖1 石龍芮
圖2 芹菜
①根 芹菜的根系分布很淺,直播的有主根,移栽后的主要根系分布在15~20 cm深土層,橫向分布30 cm左右;芹菜根系吸收面積較小,耐旱力較弱,根的顏色為棕黃色,須根多且小。石龍芮成株為白色須根,分布亦比較淺,在10~25 cm深的土層,橫向分布18 cm左右;主根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腐爛掉,須根上著生有許多的根毛,且其內(nèi)靠表皮處中空,為薄壁細胞圍成的通氣組織,根的質地較軟(圖3)。
②莖 芹菜的莖直立或匍匐,下部節(jié)上生根,上部叉式分枝,開展。莖部有數(shù)條明顯的縱棱及節(jié),且全身無毛,成株高為60~150 cm。莖尖0.7~1 cm下出現(xiàn)莖中空,直徑0.3~0.6 cm。因品種不同,莖的顏色可有白色、翠綠、淺綠。石龍芮的莖粗壯,較光滑,為淺綠色,莖尖有表皮毛,成株株高為40~60 cm,其上沒有明顯的節(jié)。莖尖下0.1~0.3 cm處出現(xiàn)中空一直到莖底部,直徑為0.3~0.8 cm,且頂端分枝(圖4)。
圖3 芹菜(右)和石龍芮(左)的根
圖4 芹菜(左)和石龍芮(右)的莖
③葉 芹菜的葉是奇數(shù)羽狀復葉,葉柄長,是食用的部分,早春由基部抽出許多根生葉,卵形或矩圓形,具長柄,長達18~42 cm;小葉2,3對,每一小葉再深裂或全裂或3小裂,裂片三角狀或倒卵形,邊緣具有粗齒或分裂,莖生葉互生,葉柄由下向上漸短,形狀與根生葉相似。石龍芮葉有柄,單葉3深裂;圓形、腎臟形或心臟形,長3~4 cm,寬1.2~4 cm;基部廣心形,側裂片2裂,中裂片楔形,鈍頭,邊緣淺裂,具有鈍粗齒牙;莖葉互生,基部擴大通常3全裂,裂片狹窄不分裂,鈍頭,最上部葉幾乎無柄,裂片短圓線形,有光澤(圖 5)。
圖5 石龍芮(左)和芹菜(右)的葉
圖6 芹菜(左)和石龍芮(右)的花
④花 石龍芮的莖春時上部多分枝,花徑6~8 mm,萼片5片,外面帶微毛,花時反卷,花瓣5片,與花萼等長,平開,倒卵形,有光彩,花黃色。雄蕊與雌蕊均多枚,花藥呈長橢圓形,子房細小,花期為4~5月。芹菜復傘形花序,側生或頂生,總苞片與葉相似,小苞片不存在,花序梗長短不一,小花梗長1.2~2.5 mm,花小,花冠白色,5片,每片呈廣卵形,中部以上向內(nèi)彎曲;雄蕊5枚,與花瓣互生,花絲向外射出,雌蕊1枚,子房下位,花柱短,顯著開叉,花期3~5月(圖6)。
⑤果實 芹菜的果實為雙懸果,兩側壓扁,成熟后分離為二分果。每個分果有5條主棱 (2條側棱,2條中棱,1條背棱),分果橢圓形,長約1.2 mm,寬約0.56 mm;二分果膠合面近于平坦,果棱尖銳,條形。由圖7觀察可知,石龍芮的果實為聚合瘦果,瘦果近圓形,長約1 cm,兩側有皺紋,頂端具短喙。果期4~6月,單顆種子為扁平狀深綠色。
芹菜和石龍芮在根和莖的初生結構和次生結構、葉的上下表皮氣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葉的橫切面和葉肉細胞結構、葉柄的結構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①葉上表皮 芹菜的葉上表皮細胞較大,形狀不規(guī)則。氣孔較大,數(shù)量在400倍顯微鏡下平均5個視野為9個,氣孔屬于平列型,無表皮絨毛。石龍芮的上表皮的細胞較芹菜小,形狀不規(guī)則。氣孔較小,數(shù)量在400倍顯微鏡下平均5個視野為22個,氣孔屬于無規(guī)則型,表皮絨毛長而?。▓D 7、8)。
圖7 芹菜葉的上表皮氣孔
圖8 石龍芮的上表皮氣孔
②葉下表皮 芹菜的葉下表皮細胞較大,形狀不規(guī)則;芹菜的葉下表皮氣孔數(shù)量在400倍顯微鏡下平均5個視野為10個,氣孔屬于無規(guī)則型,表皮毛長而稀。石龍芮的下表皮細胞形狀不規(guī)則,氣孔較大,數(shù)量在400倍顯微鏡下平均5個視野為22個,氣孔屬于平列型,表皮無絨毛(圖 9、10)。
③葉的橫切面 芹菜的葉的橫切面上下表皮處均有厚角組織,腹面突出,維管束多處,葉片平展。且葉肉細胞中以兩層柵欄組織的居多,排列緊密,海綿組織與柵欄組織垂直排列,亦緊密。石龍芮的葉的橫切面無厚角組織,背面突出,維管束多處,葉片平展。柵欄組織為一層,排列較稀疏,海綿組織無規(guī)則,形成許多的空腔[10]。
圖9 芹菜葉的下表皮氣孔
圖10 石龍芮的下表皮氣孔
④葉柄 芹菜的葉柄明顯有7個角,其內(nèi)有7個大的維管束,大小維管束相間排列,均有厚角組織,莖中部形成空腔。維管束組織邊由薄壁細胞包圍。石龍芮的葉柄有明顯的5個維管束,無厚角組織,靠維管束的兩側由薄壁細胞圍繞形成通氣組織。
⑤根的初生結構和次生結構 芹菜根的初生結構中以三原型居多,也有四原型和二原型的表皮處有根毛,較稀疏;次生結構中有髓射線,靠表皮處薄壁細胞拉破形成空腔。石龍芮根的初生結構以四原型居多,偶見三原型,內(nèi)有通氣組織。石龍芮次生結構中通氣組織更為明顯,無髓射線(圖11、12)。
圖11 芹菜根的二原型結構
圖12 石龍芮根的三原型結構
⑥莖的初生結構和次生結構 芹菜莖的初生結構中一般有明顯的8個大的維管束,大小維管束相間排列,外周有厚角組織,中部為薄壁細胞;次生結構中厚角組織進一步增粗,內(nèi)部形成髓腔,油腺發(fā)達。石龍芮的初生結構中表皮處有明顯的毛,無厚角組織,且靠表皮處有通氣組織,其內(nèi)為大小相間的維管束,無明顯的棱。中部為薄壁細胞;次生結構中部的薄壁細胞破裂形成空腔,莖的體積增大(圖13、14、15、16)。
圖13 石龍芮的通氣組織
圖14 芹菜的油腺
圖15 芹菜莖的厚角組織
圖16 芹菜莖的維管束
⑦花和果實 芹菜的子房下位,二室,花柱2淺裂,基部增粗,成熟時裂成兩半;果皮為革質,有油腺,有香氣,果為雙懸果[11]。石龍芮的子房細小上位;果皮堅硬,果內(nèi)含1枚種子,成熟時果皮與種皮僅在一處相連,易于分離,果為聚合瘦果[1]。
通過對芹菜和石龍芮的形態(tài)特征及顯微結構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有很大的區(qū)別。首先芹菜一般生于旱地上,而石龍芮生于濕地或水中。芹菜的葉為羽狀復葉,莖稈有縱棱,根為棕黃色,花為白色,果為雙懸果。石龍芮的葉為單葉,有光澤,莖較為光滑,根為白色須根,花為黃色,果為聚合瘦果。其次在內(nèi)部結構上,芹菜有明顯的厚角組織,維管束多,氣孔較大,上下表皮沒有表皮毛,根多為三原型,葉片的柵欄組織多為兩層。石龍芮無厚角組織,根多為四原型,且有很多通氣組織,葉片的柵欄組織為一層,海綿組織排列很疏松,葉表面有絨毛。這些特征為區(qū)分芹菜和石龍芮(毒芹)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1]陸時萬,徐祥生,沈敏健.植物學(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20-222.
[2]金曉玲,程雁.芹菜莖葉的營養(yǎng)成分比較分析[J].浙江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19(1):60-61.
[3]湖南師院.中草藥植物[M].自編教材,1977:13.
[4]第二軍醫(yī)大學藥學系生藥學教研室.中國藥用植物圖鑒[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吳剛,于丹.武漢東湖石龍芮生長和種群生態(tài)研究[J].水生生物學報,1999,23(3):211-216.
[6]李興富.黔西南州毛茛科藥用植物資源[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99,18(3):49-50.
[7]徐曉峰,楊浩,楊林章.石龍芮在城市生活污水凈化中的應用潛力[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4,13(2):17-20.
[8]周儀.植物形態(tài)解剖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9]王文龍.普通生物學實驗[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25-42.
[10]李正理.植物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11]劉芳,劉啟新.中國傘形科5個引種栽培的模式種果實比較解剖學研究[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6,15(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