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琦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傳染科 鄭州 450052
重型病毒性肝炎(簡稱重型肝炎)病情比較嚴重,病死率較高,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療方法。我院近6年來收治各型重型肝炎54例,好轉21例,死亡33例。其預后與多種因素相關,而對并發(fā)肝性腦病者更應關注?,F(xiàn)分析如下。
1.1 診斷標準 符合2000年(西安會議)病毒性肝炎與肝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男35例,女19例,年齡2~66歲。
1.2 性別與預后 男35例,死亡 22例,病死率62.9%;女19例,死亡11例,病死率57.9%。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年齡與預后 <20歲 9例,死亡 5例,病死率55.56%。年齡以40歲為界,≤40歲者34例中死亡19例,病死率55.9%;>40歲者11例,死亡 9例,病死率81.8%。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4 臨床分析與預后 急重肝2例,死亡1例,病死率50.0%;亞重肝 19例,死亡 8例,病死率 42.1%;慢重肝 33例,死亡24例,病死率72.7%。亞重肝與慢重肝病死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急重肝例數(shù)較少。
1.5 肝衰竭分期與預后 早期10例,死亡 2例,病死率20%;中期19例,死亡7例,病死率 36.8%;晚期25例,死亡24例,病死率96%。肝衰竭早期與中期2組間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肝衰竭晚期病死率較高,與早中期病死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1.6 病原學與預后 甲型肝炎1例,治愈;乙型肝炎38例,死亡25例,病死率65.8%;丙型肝炎2例,死亡1例,病死率50.0%;甲型+乙型 4例,死亡 l例,病死率 25.0%;乙型+丙型4例,死亡2例,病死率50.0%;未分型5例,死亡3例,病死率60.0%;結果表明,重性肝炎預后與病原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7 出血與預后 發(fā)生出血15例,死亡11例,病死率73.3%;無出血 39例,死亡22例,病死率 56.4%;說明重型肝炎的預后與有無出血相關(P<0.05)。
1.8 腹水與預后 腹水 37例,死亡25例,病死率67.6%;無腹水17例,死亡7例,病死率 41.2%;說明重型肝炎的預后與有無腹水相關(P<0.05)。
1.9 肝性腦病與預后 表1顯示,病程中未出現(xiàn)肝性腦病在Ⅱ級以下者預后較好,Ⅳ級以上肝性腦病預后差,Ⅳ~Ⅴ與0~Ⅲ級病死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1.10 血清膽紅素與預后 入院時血清膽紅素為170~345μmol/L 32 例,死亡 19 例,病死率 59.4%;346~ 510μmol/L 13例,死亡 8例,病死率 61.5%;>510μmol/L 9例,死亡6例,病死率 66.7%;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1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 LT)與預后 入院時ALT<110 U/L 13例,死亡 9例,病死率69.2%;>110~ 250 U/L 20例,死亡 l2例,病死率 60.0%;>250 U/L 21例,死亡 11例,病死率52.4%。表明重型肝炎的預后與ALT無關(P>0.05)。
1.12 治療與預后 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促肝細胞生長素80~120 mg靜滴,1次/d,30 d為一療程;54例中好轉21例,死亡33例,病死率61.1%:亞重肝療效優(yōu)于慢重肝及急重肝(P<0.05);肝衰竭早期及中期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晚期(P<0.01)。
1.13 死亡原因 死亡33例中肝腎綜合征16例,肝性腦病11例,繼發(fā)性感染4例,出血1例,腦水腫1例。
表1 28例肝性腦病的病情輕重程度與預后關系
重癥病毒性肝炎的預后影響因素較多,本文對54例各型重型肝炎,包括從年齡、性別、臨床分型、肝衰竭分期、肝性腦病、病原學、腹水、出血、肝功能、血清膽紅素、ALT及治療等因素進行對比分析。54例中死亡33例,病死率61.1%。重型肝炎預后的影響因素:年齡>40歲、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晚期、Ⅱ級以上肝性腦病、腹水及消化道出血。而性別、病原學、入院時血清膽紅素及ALT的高低等因素對病死率未產(chǎn)生明顯影響。但伴有腹水、消化道出血及Ⅱ級以上肝性腦病的病人,一般均屬肝衰竭晚期病人。因此,病人的年齡、臨床分型及肝衰竭并發(fā)肝性腦病是預測重型肝炎預后的三個主要標準。
作者對33例重型肝炎死亡原因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死亡直接原因多為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順序為: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出血、腦水腫等,本研究結果表明并發(fā)肝腎綜合征的病人病死率最高,與文獻報道一致[1]。
重型肝炎預后差,病死率高,但對重型肝炎監(jiān)護措施的建立,早期實驗室檢查的進步,新的輔肝藥物的問世,以及有效方法的探索等,如促肝細胞生長素的應用等[2-3],使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已有下降的趨勢,但下降幅度并不大,病死率仍在50%左右。所以,重型肝炎強調(diào)早期治療,防治肝細胞進一步壞死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特異性抗病毒治療及腦水腫處理等,對重型肝炎預后有重要意義。
[1]程國才,孫蓮娜,杜捷,等.重型肝炎185例并發(fā)癥防治研討[J].臨床肝膽病雜志,l997,13(1):43-45.
[2]許青田.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重型肝炎34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級醫(yī)刊,1997,32(2):16-17.
[3]陸建林,羅筱蓮.促肝細胞生長素與胰高血糖素一胰島素治療慢性重型肝炎療效比較[J].臨床肝膽病雜志,1998,14(3):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