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東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tǒng)的句子語言學英語教學模式越來越表現出局限性,近年來,語篇語言學理論在西方發(fā)展迅速,受到教育者及學生的認可,教學效果非常明顯,驗證了語篇教學在語言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的關鍵作用。
【關鍵詞】英語教學;新課程標準;語篇語言學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們早已習慣了教單詞,教短語,教句子,翻譯課文的流程,其結果是:老師教的很累,學生學的太死。單詞 ,短語會讀,會寫,但不會用。一段文章必須翻譯成漢語才能理解,嚴重背離了英語的教學目的。英語課程標準把語言看作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工具和發(fā)展智能的手段,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英語教學主要是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在真實交際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現在的試題也更加注重檢查學生的語言能力。語篇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成分,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交際能力為目的、以語篇教學為手段、以發(fā)展英語能力為指導”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什么是語篇教學
語篇教學是相對于以詞匯和句子結構為中心的教學而言。以往的這種以詞、句子為核心的外語教學,如果用在外語學習初始階段也許是有一定作用。但語言并非是一些雜亂無章的詞句,而是由連貫的篇章形式表現出來的。語篇是指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一次交際過程中的一系列連續(xù)的話段或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它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獨白,它包括書面語,也包括口語。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能用目的語來交流思想和獲取信息。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獲取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這種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既包括語言方面的知識,也包括文化背景、語用、認知等方面的知識。Skehan認為,只有通過實際參與語篇交際,才能真正理解語篇。因此,只有語篇教學,才有利于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他們的言語交際能力。語篇教學從理解整篇內容入手,運用所學語言和知識游覽和捕捉重要語言線索,對所讀文章獲得一個總體印象,然后分段(語篇)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對文章進行表層理解;在此基礎上,來理解作者的意圖和立場,對篇章進行深層理解;然后學生根據作者所表達的內容,說出自己的看法、觀點,進行評價性理解。因此,在對英語課的設計過程中,應圍繞這三個理解,具體可采用以下教學模式:a. 導入(呈現) b.速讀 c. 理解 d.精讀 e.復述(表演)f.討論g.鞏固等七步。
二、語篇教學構建的策略
在對待語篇語言教學的態(tài)度上,我比較贊同“積極穩(wěn)妥”的觀點,主張抱著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態(tài)度來學習,在探索和檢驗中穩(wěn)步實施。在語篇教學思想與其他語言教學思想的關系上,我們不認為語篇語言教學是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主張;相反,知識教學仍然是語篇教學模式中的重要基礎,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方法,例如“整體語言教學”,“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等等,本身就是與語篇語言教學思想相通的;語篇教學不過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改進和完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需要與其他教學思想和方法很好地結合起來。交際語言教學重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任務型教學關心如何使用語言來做事情,這與語篇教學思想在根本理念上也是一致的;只是交際教學思想和任務型教學途徑更關心語言學習的目標和結果,而語篇教學更關心達到這些目標所需要的條件和過程。這些條件和過程正是傳統(tǒng)語言教學方式所忽視或缺少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語篇教學實際上是在傳統(tǒng)教學法和現代的教學目標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三.教學案例
下面結合七年級上冊57頁3A的語篇教學談幾個案例。
1.導入(呈現):通過演示不同形式的電影片段導入新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演示的電影片段有:動作片《RUSHHOUR》喜劇《MR BEAN》《2012》京劇《貴妃醉酒》紀錄片《開國大典》通過形象生動的光影效果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表著自己的觀點,老師進行一些引導,既復習了前面的內容,又導入到新課。
2.速讀:通過速讀,使學生大致掌握課文結構、含義。對整個篇章有個大致了解,能回答一些識記性的問題。我設置了兩個問題: (1).Why doesnt June like thrillers? (2).What can June learn when she sees Beijing Opera? 通過速讀,學生們了解了文章大意,多數學生順利給出答案。
3.理解:通過作記錄、問答、找中心、關鍵詞等途徑來檢查學生對文章的表層理解。我先讓學生自己找出關鍵詞,重要短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進行互補。然后,老師講解重點:( 1)boring,exciting interesting與 bored excited interested 。(2)also 與too D.Intensive-Reading。通過精讀,使學生掌握文章中所內含的信息、了解各語篇的含義以及作者的寫作的意圖,對文章進行深層理解。
4.復述(表演):通過復述或表演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深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我讓同學們分組表演不同類型的電影,其他同學給電影進行分類及評價。
5.討論:通過分組討論或倆倆討論來發(fā)展語言的應用能力,發(fā)表學生自己對作者所發(fā)表內容的觀點、看法,實現知識向能力遷移。對篇章進行評價性的理解。
6.鞏固:鞏固本課的內容,加深記憶。可通過一些筆頭練習,來檢測學生對該篇章的理解,起到鞏固的目的。寫出自己歡的電影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