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輝 耿會欣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良性腫瘤,育齡女性發(fā)生率為 25%~40%[1]。近年來,由于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要求保留子宮而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越來越多。子宮肌瘤剔除術不僅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更重要的是維持了子宮許多生理功能。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完善,經(jīng)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更具微創(chuàng)化,受到廣大婦科醫(yī)生的關注?,F(xiàn)將我院實施經(jīng)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的 121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 2005年 5月至 2008年 5月經(jīng)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 121例為陰式組,117例有陰道分娩史,3例有行剖宮產(chǎn)史,1例無生育史。子宮活動好,肌瘤數(shù)目 1~3個,最大直徑<7cm,均為壁間肌瘤或漿膜下肌瘤。選取同期行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 91例為開腹組,2組患者年齡、體重指數(shù),肌瘤數(shù)目、瘤體最大直徑等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一般情況比較
表1 2組一般情況比較
組別 年齡(歲) 體重指數(shù)(kg/m2)肌瘤個數(shù)(個)肌瘤最大直徑(cm)陰式組(n=121) 37.1±2.7 23.3±2.0 1.9±0.5 6.1±1.1開腹組(n=91) 34.6±3.9 22.9±1.8 2.3±1.2 9.2±0.9
1.2 方法 術前行常規(guī)婦科檢查,了解子宮大小及活動情況,并行超聲波檢查,對肌瘤大小、數(shù)目、位置詳細了解,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及子宮內(nèi)膜檢查,除外宮頸惡性病變及子宮內(nèi)膜病變。陰式手術者術前陰道沖洗 3 d。
1.2.1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或全麻,取膀胱截石位,依肌瘤部位選擇陰道穹窿切口,分別鈍性分離膀胱宮頸間隙或子宮直腸間隙,打開腹膜,切開肌瘤部位漿膜及肌層,剝除肌瘤,0號可吸收線縫合瘤腔,縫合腹膜及陰道黏膜。
1.2.2 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按照經(jīng)腹的子宮肌瘤剔除術方法[2]操作。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 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1例手術均順利完成,無臟器損傷并發(fā)癥發(fā)生。術中探查 101例為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 6例,宮頸肌瘤 5例。2組手術情況比較見表 2,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術后體溫,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陰式手術組術后無需用鎮(zhèn)痛泵及其他止痛藥物。術后隨訪 1~2個月內(nèi)恢復正常月經(jīng),術后 3個月超聲檢查子宮完全恢復正常,手術部位縫合瘢痕徹底吸收。
表2 2組圍手術期情況比較
表2 2組圍手術期情況比較
注:與陰式組比較,*P<0.05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m l) 術后最高體溫(h) 肛門排氣時間(h) 下床活動時間(h) 術后住院天數(shù)(d)陰式組(n=121) 45±6 79±10 37.7±0.5 19±6 12.1±1.1 5.0±1.0開腹組(n=91) 44±5 81±12 37.4±1.1 28±8* 22.3±2.3* 7.0±1.0*
3.1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可行性及優(yōu)越性 子宮肌瘤為婦科常見良性腫瘤,傳統(tǒng)的手術方式為開腹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存在腹部瘢痕,影響美觀且術后恢復慢等缺點。而腹腔鏡手術存在費用高,設備昂貴,鏡下縫合技術難度較大,限制了手術的開展。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則是利用陰道完成手術,由于其不必開腹,腹壁無瘢痕,費用低而重新受到重視[3],與經(jīng)腹的子宮肌瘤剔除術比較,具有對腹腔干擾小、術后恢復快且疼痛輕、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4],無需復雜昂貴的手術器械,更適宜廣泛開展。通過本文 121例患者臨床資料分析,更加證實了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安全可行的,與開腹相比更具優(yōu)越性,可作為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3.2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適應癥 本文陰式手術組 112例均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無中轉開腹,與術前結合實際情況恰當掌握適應癥直接相關。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雖有諸多優(yōu)點,但由于視野狹小,適應癥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適宜有盆腔粘連、陰道狹窄患者。較為接受的適應癥為肌瘤數(shù)目不超過 2個,最好單發(fā);肌瘤直徑 <10cm,最好 <7cm;子宮前后壁漿膜下肌瘤或壁間肌瘤,最好接近子宮下段;宮頸肌瘤。
3.3 手術成功的關鍵問題 首先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術前必須由有經(jīng)驗的婦科醫(yī)師進行婦科檢查,了解陰道寬松程度,子宮大小及活動度,超聲檢查肌瘤部位、大小及數(shù)目;患者體位非常重要,臀部游離手術床邊緣 10cm;手術技術關鍵在于打開子宮前后反折腹膜,避免損膀胱及直腸;若遇較大肌瘤,難于牽出,可切開肌瘤,核除部分瘤體,減小肌瘤體積;術中肌瘤核除時,牽拉子宮體,造成子宮屈曲,子宮血管壓迫,術中出血較少,縫合完畢還納子宮后,子宮血運恢復,需特別注意創(chuàng)面出血情況;注意宮縮劑的應用,尤其術后 24h內(nèi);術后可留置盆腔引流管,觀察出血,并減少術后發(fā)熱幾率。
1 鄭玉鳳,金黎,彭秀慈.4386例女性婦科普查子宮肌瘤發(fā)病情況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5,20:542.
2 劉新民主編.婦產(chǎn)科手術學.第 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08-210.
3 Chen C.Laparoscopicmyomectomy for largemyomas.Int Surg,2006,91:s77-80.
4 張潔,黃立,陳妍華,等.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45例臨床分析.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5,40:65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