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開 陳 茜 邱月群 陳 鐳
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人民醫(yī)院(526040)
糖尿病已成為一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病癥。國內外的臨床實踐已證明,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療措施。合理的控制飲食,可以減輕胰島細胞的負荷,有利于血糖的控制[1]。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許多患者由于對合理飲食的知識不了解以及家庭飲食上不能配合等使合理飲食難以實踐,不能做到定時進食、適當加餐,不能準確把握食物的量和選擇合適食物,過少進食或過量進食經(jīng)常發(fā)生。本文通過對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員實施飲食教育,以期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質量。
隨機選擇2006年到2009年于肇慶市端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治療的149名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疾病患者及不能經(jīng)口攝食者,按入院順序采用隨機抽樣,將其分為實驗組75例(A組)和對照組74例(B組)。
A組與B組患者的常規(guī)藥物和運動習慣基本相同。對兩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健康知識教育。采用新型飲食療法[2]對患者進行干預。
1.2.1 A組家屬的教育
合理飲食對患者的重要性及2型糖尿病的控制與飲食的密切相關性。在患者住院期間、出院前、出院后這3個時期,用新型飲食療法,對家屬進行飲食知識的教育和強化。主要內容包括查出患者的體質量范圍、飲食型號的方法,根據(jù)飲食型號了解飲食要求,查飲食禁忌表了解禁食、限食及可食的食物,結合患者的喜好選擇合適的日常食物的方法,在生活中及時督促及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等。出院后第1周、第2周分別電話隨訪一次,第3和第6個月分別進行一次家居探訪或讓來院,強化知識教育。第3、6個月對患者的相關指標進行監(jiān)測,以評價患者的飲食質量。
1.2.2 B組家屬教育
常規(guī)的知識告知。
1.2.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入院時、出院時、3、6個月的餐后血糖用血糖儀測量,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用生化儀檢測。稱量3、6個月體質量。6個月評價患者對飲食滿意度:分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1.2.4 資料統(tǒng)計分析
①兩組患者及家屬的年齡、性別、職業(yè)及患者的病程、體質量、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進行均衡性檢驗,如無顯著性差異,再進一步做統(tǒng)計分析。②顯著性檢驗的統(tǒng)計方法:應用計算機SPSS11.0軟件對所有塑膠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算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從表1、表2看出,兩組患者及家屬的年齡、性別、職業(yè)及患者的病程、住院時間,入院時體質量、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數(shù)據(jù)差異無顯著性。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一般情況及相關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相關指標比較(±s)
表2顯示,兩組出院后3、6個月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6個月體質量指標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兩組患者6個月的飲食滿意度無顯著性差異。
飲食治療在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糖尿病飲食治療是一個長期而動態(tài)的過程。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年來多數(shù)學者的研究證明,只有提高患者知識水平的同時,提高其自我管理技巧,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才可顯著改善血糖控制[3],而自我管理的技巧和管理能力與家庭客觀環(huán)境、生活上的細節(jié)密切相關,本實驗通過對患者家庭成員進行飲食教育,使家屬根據(jù)患者情況幫助患者提高飲食管理的技巧和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飲食質量經(jīng)過6個月的觀察,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6個月體質量指標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兩組患者飲食滿意度無顯著性差異。提示,中國人的家庭聚居飲食方式和生活特性,決定了家庭成員間相互影響的客觀性,家庭成員的飲食教育對對提高糖尿病患者飲食質量有重要意義。建議:在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治療中,重視加強與家屬溝通,實施飲食教育。
[1] 劉新民.實用內分泌疾病診療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6:300-301.
[2] 呂陽梅.糖尿病新型飲食療法[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87-144.
[3] Delamater AM,Bubb J,Davis SG,et al .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of self-management training with newly diagnosed diabetic children[J]. Diabetes care, 1992,13(5):49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