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永忠,陳建永
(廣東省潮州市中心醫(yī)院,廣東潮州 521000)
慢性肺源性心臟?。ê喎Q慢性肺心病)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好發(fā)于40歲以上人群,且隨年齡增長患病率增高。臨床表現(xiàn)為肺原發(fā)性疾病的癥狀,肺氣腫和右心功能不全的體征及肺性腦病等。2007年7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失代償期患者69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輔助治療,現(xiàn)將相關情況報道如下:
69例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國肺心病專業(yè)會議修訂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斷標準”[1]。肺心病失代償期:動脈血氣指標皆達到Ⅱ型呼吸衰竭的診斷條件且均有頸靜脈怒張、心率增快、肝臟腫大、下肢水腫等右心衰竭體征。出現(xiàn)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為其診斷標準。全部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A 組)35例:男 23例,女 12例;年齡 49~90歲,其中<60歲6例(17.1%),60~69 歲 13 例(37.1%),>70 歲 16 例(45.7%)。對照組(B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齡45~84歲,其中<60歲 8例 (23.5%),60~69歲 13例 (38.2%),>70歲 13例(38.2%)。兩組一般資料具有臨床可比性。
發(fā)紺明顯;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均高于正常值;無風心病房顫病史,無嚴重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傾向;無血小板減少史;未用過抗凝劑;肝、腎功能衰竭,無胃腸道潰瘍或其他組織損傷出血者。用藥前測定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計數(shù)均在正常范圍。
A、B兩組治療時均以控制感染,改善通氣,合理氧療為主,必要時可應用利尿、擴血管藥或慎用小量強心劑。同時,A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鈣[葛蘭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產品,規(guī)格為0.4 ml:4100AxaIU,批號:H20070005]。具體方法:低分子肝素鈉0.4 ml腹部皮下注射,1次/d,7 d為1個療程。
顯效:療程結束或綜合治療7 d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明顯改善,發(fā)紺消退,心功能好轉Ⅱ級,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降至正常范圍,PaO2上升>10 mm Hg,PaCO2下降>10 mm Hg或恢復到正常值。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改善、發(fā)紺減輕、心功能好轉Ⅰ級,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較治療前下降,但未達顯效標準,PaO2有所上升,PaCO2有所下降,但均不足10 mm Hg。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和血氣分析無改變。顯效+有效=總有效。
統(tǒng)計分析應用SPSS 11.5軟件處理,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兩組的總有效率和無效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4,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Tab.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efficacy (cases)
慢性肺心病為慢性肺組織、肺動脈血管或胸廓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和功能的異常,導致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右心負荷增加,發(fā)生右心室肥厚擴大,其常見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多見,占80%~90%[2],患者因長期持續(xù)低氧,高碳酸血癥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縮、痙攣,致肺動脈壓增高,而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血黏度增高,血液呈現(xiàn)高黏、高凝、高聚狀態(tài),肺細小動脈易出現(xiàn)血栓,加重患者的臨床癥狀[3]。有關研究表明,肺細小動脈的原位血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肺心病失代償期患者的主要病理改變,肺心病失代償期死亡者中約89.8%存在多發(fā)性肺微細小動脈原位血栓形成,其中段以上肺動脈血栓的發(fā)生率為18.4%,提示肺動脈血栓,這些研究為臨床上合理使用抗凝藥,預防肺心病血栓性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4]。
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抗感染、降低血液黏稠度、抗過敏、擴冠作用,可有效緩解支氣管痙攣,改善低氧狀態(tài),降低肺動脈壓,不良反應小,且對凝血酶及凝血因子影響較小[5-7],與血漿蛋白及內皮細胞親和力低,生物利用度高;不需監(jiān)測出凝血時間,無嚴重不良反應。低分子量肝素鈣抗因子Xa活性與抗因子Ⅱa活性之比值為2.5~5.0,可有效抑制機體內動靜脈血栓的形成,能刺激內皮細胞釋放組織因子凝血途徑抑制物和纖溶酶原活化物,不被血小板第4因子中和,對血小板功能亦無明顯影響。同時,由于其對血栓溶解有間接協(xié)同作用,臨床上亦應用于治療已形成的深部靜脈血栓。臨床研究表明,慢性肺心病失代償期患者的主要病理改變?yōu)榉渭毿用}的原位血栓,因此,在內科常規(guī)治療給予吸氧、抗感染、祛痰、改善通氣、強心利尿、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等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合理的抗凝藥物。A組中,在常規(guī)內科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鈣注射液,總有效率達94.3%,治療效果較好。B組只是常規(guī)進行了內科治療,雖然患者的臨床癥狀有較大的改善,總有效率達到了73.5%,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但相比于應用低分子肝素鈣組,改善幅度遠不及A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表明,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失代償期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低分子肝素臨床效果好。
總之,肺心病失代償期患者在常規(guī)內科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鈣輔助治療,可減少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危險性,降低病死率,延長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8],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1]全國第二次肺心病專業(yè)會議.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斷標準和療效判斷標準[S].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78,3(1):1-9.
[2]陸再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92.
[3]董建輝.2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腎功能損害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16(6):70.
[4]王晨,杜敏捷,曹大德,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失代償期肺細小動脈血栓形成的病理觀察[J].中華醫(yī)學雜志,1997,77(2):23.
[5]楊寶峰.藥理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94-295.
[6]周松林.低分子肝素和多巴酚丁胺聯(lián)合硝普鈉治療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0例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8,15(24):12-14.
[7]王立強.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心肌梗死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0):190.
[8]蔡伯薔.協(xié)和呼吸病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5: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