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毅
語文是一門知識性強、應用性廣、綜合性高的學科。學習起來需環(huán)環(huán)緊扣。一旦有所松散缺失,整個知識結構就會坍塌,文言文學習尤其如此。
一、高中教材選用的文言文都是歷代賢哲的智慧結晶,凝聚了他們的心血,折射著時代的腳步,是不可或缺的
這難住了“90后”的學生。因為文言文同他們熟悉的語言環(huán)境相差太遠,不再是“頂”“寇”之類的前衛(wèi)語言,取而代之的是“之”“乎”“者”“也”。
1.字詞文意把握法。落實重點字詞,讓學生明白文章是什么內(nèi)容。要避免傳統(tǒng)教法中的只注重文言文的“言”,而忽略了文言文的“文”,要努力挖掘出文言文中的人文性,不應該把文言文上成字詞課、語法課。
2.情景再現(xiàn)課文法。讓學生分別扮演文言文中的角色,通過編劇、排演等過程,切實地將學到的文章消化吸收。比如《孔雀東南飛》的學習,學生分別扮演劉蘭芝、焦仲卿、焦母等角色,將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對話加工為熟悉的現(xiàn)代語言再演繹出來,這樣學生就不會只是膚淺地記住一個題目或幾個文言字詞。如此教學下來,無論是對落實字詞,整體把握文章,還是對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兩種教學法有機結合起來,對“90后”學習文言文有莫大幫助
1.拉近了文言文和現(xiàn)代生活的距離?!?0后”學生的眼光開闊,他們接觸的信息量也相當大。因此文言文教學不能只強調(diào)誦記,不能單純應付高考而機械學習,應適當引導,拉近文言文和現(xiàn)代生活的距離,讓學生與先賢零距離接觸,品味我國燦爛文化的同時啟迪學生思考、表達。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2.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通過兩種方法的完美結合,改變“90后”學習文言文的態(tài)度,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之所在。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潛力,才能達到教師“寓教于樂”學生“樂有所學”的效果。
3.挖掘學生“非智力潛能”。高考是選拔人才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學習課本知識是學生智力的體現(xiàn),并不是唯一體現(xiàn)。前文提到的情景再現(xiàn)課文法,就能很好鍛煉某些學生的能力,挖掘出他們的“非智力潛能”,在我的語文課堂上,他們可以是豪情萬丈的李白,可以是忠肝義膽的左光斗,可以是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這些都是文言文的魅力,是他們學習的樂趣。
學習文言文的兩種方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若太強調(diào)前者,學生會興趣全失,味同嚼蠟;若太強調(diào)后者,學生會不求甚解,無所收益。
作者單位:重慶市墊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