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英,周貞學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海南???70000)
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急性多發(fā)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有增加的趨勢,因而倍受臨床醫(yī)生關(guān)注,早期防治是當務之急。心肌梗死屬于冠心病的嚴重類型,是心肌缺血性壞死,其基本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栓塞,造成官腔嚴重狹窄和心肌血供不足。研究表明,心肌梗死病人血中肌鈣蛋白T的總量隨著心肌梗死面積的增大而增多,文獻顯示肺栓塞、腦梗塞病人,其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和D-二聚體均升高,心肌梗死病人處于高凝和纖溶亢進狀態(tài),其血中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和D-二聚體也有升高,說明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和D-二聚體與心肌梗死密切相關(guān),對其檢測在心肌梗死方面存在一定的臨床意義,本研究欲觀察心肌梗死病人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D-二聚體和肌鈣蛋白T含量的變化,探討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和D-二聚體與肌鈣蛋白T在心肌梗死的診斷方面的意義。
1 1 研究對象 符合WHO診斷標準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男性20例,女性 12例,平均年齡65.3歲;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UAP)患者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齡59.7歲;穩(wěn)定性心絞痛(SAP)患者 22例,男性13例,女性 9例,平均年齡61.2歲;對照組20名,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齡56.4歲,均為在我院檢查證實的健康人,無煙酒嗜好,無高血壓、糖尿病、肝硬化、腎炎等病史。
1.2 檢測方法
1.2.1 血漿D-二聚體和FDP的檢測方法 采靜脈血3 ml,加入盛有3.8%檸檬酸鈉抗凝的硅化試管中,混勻,采用乳膠凝集法以定性的方式檢測D-二聚體,試劑由澳大利亞AGEN公司生產(chǎn),一滴試劑加入20 μ l血漿,混勻后3-8分鐘,在強光下觀察凝集結(jié)果,呈現(xiàn)乳膠凝集者為陽性,否則為陰性。取上述標本,采用乳膠凝集法以定性的方式檢測FDP,試劑由法國STAGO公司生產(chǎn),用緩沖液對倍稀釋血漿后,取20 μ l稀釋好的樣品加乳膠試劑20 μ l,混勻 ,3-8分鐘,在強光下觀察凝集結(jié)果,呈現(xiàn)乳膠凝集者為陽性,否則為陰性。
1.2.2 肌鈣蛋白T的檢測方法 采靜脈血3 ml,加入盛有肝素鈉抗凝的硅化試管中,混勻,采用干化學分析法檢測TNT,試劑條及儀器均由德國羅氏集團公司提供,將150 μ l全血加入試劑條的加樣區(qū),按下start鍵,12 min后讀取結(jié)果,>0.1 μ g/ml為陽性 ,<0.1 μ g/ml為陰性 。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 χ2檢驗。
AMI組TNT陽性率(96.87%),D-二聚體陽性率(84.38%),FDP陽性率(78.75%),與UAP組、SAP組、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SAP組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表2,表 3。
表1 各組TNT定性檢測結(jié)果
表2 各組D-二聚體定性檢測結(jié)果
表3 各組FDP定性檢測結(jié)果
肌鈣蛋白T(tropinin T,cTNT)是肌鈣蛋白復合體的T亞單位,是反映心肌損傷的血清標志物[1]。其在AMI后可持續(xù)升高,且具有較長的窗口期,在診斷心肌損傷時具有較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2]。cTNT為肌鈣蛋白中附于原肌凝蛋白分子上的亞單位,分子量37 KD,正常人血中含量很低,幾乎測不到,以兩種形式存在:游離形式存在于胞漿中,占6%-8%,結(jié)合形式存在于心肌收縮單位的細肌絲上,占92%-98%。當出現(xiàn)可逆性心肌缺血,胞漿中的游離cTNT可短暫釋放入血,因此當AMI發(fā)作時,由于不可逆性心肌缺血導致心肌細胞壞死,細肌絲降解,可導致結(jié)合池cTNT釋放,血中cTNT可顯著升高,并維持較長時間。cTNT在心肌損傷后2-8小時釋放入血,12-24小時達高峰,在血中可維持14天左右,因此它的最大有效診斷窗口期寬至2小時-14天。當<0.1 μ g/ml,即陰性時,因所測到的cTNT濃度較底,心肌細胞的損傷程度較小,因而心肌梗死、心絞痛及其他病例各占百分比差別不明顯。在該類28例UAP中有7例最終診斷為心肌梗死,經(jīng)查閱病歷得知,患者突感胸痛、胸悶后即來就診,檢查時間較早,心肌細胞的損傷程度較小,故血液中的cTNT濃度較低,但隨時間的延長,測得的cTNT的濃度也逐漸升高。因此,不能因為cTNT的濃度較底而忽視病情,應連續(xù)觀察cTNT濃度的變化,并結(jié)合心電圖、心肌酶及臨床體癥進行綜合判斷。當>0.1 μ g/ml,即陽性時,cTNT的濃度已明顯升高,說明有結(jié)合部分的cTNT已降解,心肌細胞已發(fā)生不可逆損傷。所以此時心肌梗死和心絞痛的陽性率趨于升高,在該類病例中,以心肌梗死的陽性率最高,原因為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細胞的損傷程度較重,因而cTNT的濃度的變化明顯。本實驗結(jié)果顯示,AMI組TNT陽性率(96.87%),與UAP組、SAP組、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纖維蛋白(原)的降解產(chǎn)物(FDP)是一來自于纖溶酶降解纖維蛋白原或纖維蛋白的片段,間接反映體內(nèi)纖溶酶的活性[3]。心肌梗死的病理學基礎(chǔ)為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激活等一系列復雜過程及血流動力學相互作用,最終導致冠狀動脈血栓形成,血管阻塞[4]。冠狀動脈在血栓形成過程中,同時激活纖溶酶原及纖溶系統(tǒng),生成纖溶酶致纖維蛋白降解,血栓溶解,從而血中出現(xiàn)纖維蛋白(原)的降解產(chǎn)物(FDP),實驗結(jié)果顯示,AMI組FDP陽性率(78.75%),與UAP組、SAP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血漿D-二聚體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在纖溶酶降解下產(chǎn)生的FDP中的一個成分,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的特異性降解產(chǎn)物,是證實體內(nèi)存在繼發(fā)性纖溶的特異性指標之一[5],是反映凝血及纖溶活化的分子標志物[6]。其含量增高反映繼發(fā)性纖溶活性增強,對高凝狀態(tài)和血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監(jiān)測均具有重要意義[7]。本研究觀察到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組血漿D-二聚體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和穩(wěn)定性心絞痛組,與其它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8,9],提示他們均有血栓形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組較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組升高更為明顯,可能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較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病灶內(nèi)血栓含有更多的纖維蛋白所致。本研究中,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與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不同,其血漿D-二聚體水平并不升高(與對照組比較 P>0 05),提示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體內(nèi)無凝血活動和繼發(fā)性纖溶功能的增加,血漿D-二聚體的含量可作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的參考指標及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鑒別的參考指標。
TNT檢測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其檢測迅速、方便的特點,FDP的敏感性較D-二聚體高,而D-二聚體較FDP有更高的特異性,因此,聯(lián)合檢測TNT、D-二聚體、FDP有助于提高AMI的診斷。
[1]夏永泉,等.80例患者肌鈣蛋白T初次檢測結(jié)果的分析[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2,1(4):47.
[2]郭 濤,等.應用心肌肌鈣蛋白-T診斷急性心肌梗死[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3,2(24):165.
[3]巫向前,主編.臨床檢驗結(jié)果的評價[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52.
[4]邵 耕,林傳驤,汪麗慧,等.現(xiàn)代冠心病[M].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4:331-338.
[5]王秋萍,等.心腦血管性疾病患者血漿D-二聚體的檢測[J].臨床檢驗雜志,2003,14(2):85.
[6]Carr JM,Mckinney M,McDonagh J,et al.Diagnosis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Role of D-dimer[J].Am J Clin Pathol,1989,91:280.
[7]侯振江.D-二聚體測定的臨床應用[J].臨床檢驗雜志,2003,15:63.
[8]Vaziri ND,Kennedy SC,Schonfeld R,et al.Coagulation,fibrinolysis,and in hibitory protein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ngina pectoris[J].Am J Med,1992,93:651.
[9]王燕妮,彭燕秦,祝家慶,等.心絞痛患者α-顆粒膜蛋白及D-二聚體的變化[J].中華內(nèi)科雜志,1999,38(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