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 旻
(遼寧鞍山鞍鋼總醫(yī)院神經內科,遼寧鞍山 114001)
腦靜脈竇血栓(CVST)包括皮質靜脈、深部靜脈、硬膜靜脈竇血栓,與動脈型腦卒中不同,主要影響年輕人,其癥狀、臨床病程多變,故誤診漏診較多。1825年,Ribes首先論述此病[1],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更多的病例被確診,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關系到CVST患者預后。
我科2006~2008收治且確診CVST 6例,其中有感染史者4例,起病形式為急性、亞急性。6例患者的病因及發(fā)病情況見表1。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齡30~60歲;中耳炎致乙狀竇橫竇血栓2例,產褥期致上矢狀竇血栓2例,鼻部腫致海綿竇血栓1例,感冒后出現上矢狀竇血栓1例。早期表現頭痛為主的占83%(5/6),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的占67%(4/6),有癲癇發(fā)作的占33%(2/6),影像學表現為局限性腦梗死的占67%(4/6),腦脊液壓力增高者的占83%(5/6)。患者的發(fā)病形式、部位及臨床癥狀均符合該病特征,加強臨床學習均可得出正確診斷。
表1 6例靜脈竇血栓發(fā)病及部位分析
CVST為罕見的腦血管疾病,約占全部腦血管病的3.5%[2],臨床表現復雜,無特異性,常規(guī)CT不易發(fā)現,近幾年隨著磁共振MRA、MRV的應用,為診斷提供重要依據。CVST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性別,但多見于年輕成人和兒童,女性多見于20~40歲者,可能由于這個年齡段女性較多服用避孕藥或經歷產褥期,本研究中2例女患均為上述因素致病。另外,飲酒、勞累、感冒(本組1例)、頜面部感染(本組1例)及手術亦是本病誘因。
總結本組資料顯示,CVST的臨床表現不特異,甚至隱匿,主要有以下特點?①2組癥候群,高顱壓癥狀和局灶神經功能損害癥狀,本組均有高顱壓癥狀,有4例有局灶功能損害,1例有癲癇。②患者多為中青年,發(fā)病前體質較好,有勞累、飲酒等誘因,女性多因妊娠、口服避孕藥致病。③多為急性、亞急性發(fā)病,本組病例均為急性、亞急性發(fā)病。
目前CT與MRI聯合檢查是目前診斷CVST的首選方法,確診依據[3],發(fā)病幾天后,CT掃描可作為本病診斷的初步依據。其間接征象為:腦實質內出血性或缺血性病灶,靜脈性腦梗死的典型表現為位于非動脈供血區(qū)、皮層下兩側對稱性的異常信號病灶。通常上矢狀竇血栓引起的梗死位于顳、枕、頂葉,橫竇血栓引起的梗死位于顳葉,若并發(fā)腦干或基底節(jié)梗死則提示大腦深部靜脈血栓的可能。10%~20%的CVST病例CT掃描可正常,但增強掃描如發(fā)現“空三角征”則高度提示CVST,此組病例中增強掃描均可見空三角征,較其他文獻報道的陽性率要高(經回顧性分析CT,影像及臨床醫(yī)師對腦靜脈竇血栓形成的影像學征像的認識是減少誤診漏診的主要環(huán)節(jié))。MRI對CVST的敏感性要明顯提高,MRI檢查可見靜脈竇內條狀異常信號影,表現為T1WI等或高信號,T2WI高信號,隨時間的推移,血栓發(fā)生變化,MRI表現短T1長T2信號,但利用MRI平掃鑒別急性期腦靜脈竇血栓的信號與正常靜脈竇內血液的流空信號有困難,以下4點有助于靜脈竇血栓的MRI診斷:①軸面、矢狀面、冠狀面掃描顯示正常靜脈竇血液流空信號消失,而呈現等T1或短T1信號;②延長TR時間,靜脈竇高信號依然存在;③T2WI靜脈竇內極低信號,而靜脈竇壁高信號;④同時進行MRI增強及MRV,利于診斷。MRV直接征象為受累靜脈竇閉塞,不規(guī)則狹窄和充盈缺損。該組病例通過CT及MRV均診斷明確。目前認為DSA是診斷CVST的金標準,但因其創(chuàng)傷性及技術要求、醫(yī)療費用等因素,我院患者均未采用。
早期抗凝效果確實,可改善臨床癥狀,預防血栓擴展,加強血液回流代償,且無新出血發(fā)生,降低病死率,對伴發(fā)顱內出血患者也可應用[4],當然亦需根據病因,對癥支持,降低顱壓??鼓裏o效,癥狀惡化時可采用介入治療。
綜上所述,顱內靜脈及靜脈竇血栓病情復雜,病死率高,預后不良,預后與昏迷程度、局限性神經系統(tǒng)體征、顱高壓有關。早診斷,早治療可降低CVST的病死率,致殘率。尿激酶局部靜脈竇溶栓加強了對癥治療,有4例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不錯。
[1]Bousser MG,Chiras J,Bories J,et al.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a review of 38 cases[J].Stroke,1985,16(2):199.
[2]丁學華.顱內靜脈系統(tǒng)血栓形成4例[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8,14(5):308.
[3]Einhaupl KM,Villringer A,Meister W,et al.Heparin treatment in sinus venous thrombosis[J].Lancet,1991,338(8767):597-600.
[4]Stam J,De Bruijin S,Seveber G.Anticoagulation for cerebral sinus thrombosis[J].Stroke,2003,34(4):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