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民眾獲得充分表達和參與公共事務決策的渠道,民意才有可能進入立法、決策過程,社會才有可能實現(xiàn)公平正義,人才有可能自由而全面地發(fā)展
9月8日,人民網(wǎng)下屬的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領導人和中央機構留言板”。登陸該頁面,點擊相關領導名下的“我要留言”,就可以寫下自己的留言。中共中央、國務院各個機構,也都開通了留言板。民眾留言十分踴躍,比如給胡錦濤、溫家寶的留言,每天都在幾千條以上。
這是互聯(lián)網(wǎng)進入政治領域的一個重要嘗試。這樣的留言板可以讓民眾的聲音直接為最高政治領導看到。民眾對這樣的形式也很興奮,留言者急切地反映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有些留言者還殷切地提出了改革的具體建議。由這些留言,大體上可以看出經(jīng)常上網(wǎng)的普通民眾關注的焦點所在。
民眾、輿論的反響如此熱烈,主要是因為,當代中國社會存在諸多問題,乃至沖突,在留言板上留言的不少民眾就面臨諸多困難,甚至其權益直接遭到過侵害。這些民眾多生活于基層,他們所反映的問題、沖突多發(fā)生于基層。而在基層,他們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們的權益找不到救濟渠道,或者他們有什么關于法律修訂、政策調(diào)整的想法,在基層也無從表達。于是,他們就寄希望于高層。而在這個留言板開通之前,他們直接與高層溝通的渠道幾乎沒有。這個留言板提供了這樣一個渠道,它讓民意突破了體系設置的層層關卡,而有可能被高層直接看到。
當然,高層日理萬機,幾乎不大可能直接閱讀這些留言。事實上,即便他們有時間閱讀這些留言,這些留言內(nèi)容五花八門,且留言大多只是簡短的幾句話,大多缺乏理性的推理、論證,對此,高層是難以做出有效、合理的回應的。同時,留言者的諸多留言涉及基層的某些具體問題,高層似乎也不宜做出明確回應。民眾、輿論的熱烈期望,與留言板實際可以達到的效果之間,必然存在反差。
那么,如何讓這些民眾不至于失望?民眾之所以熱切地在留言板上發(fā)言,原因很多,大多數(shù)留言者認為,自己看到了某些社會問題的嚴重性,但似乎并未被各級政府重視;或者自己對解決某些問題有一些看法,但在正規(guī)制度中不存在有效的表達渠道,在此發(fā)言,或者可以產(chǎn)生效果。在這個留言板上,我們看到的是民眾表達訴求、意見、參與公共事務決策過程的渴望。在中國,BBS、微博有大量關于公共事務的討論,同樣反映了這樣的渴望。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這樣的渴望其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治資源,它不僅向高層呈現(xiàn)了問題,同時也提出了某些解決問題之道,如果這些意見和建議被忽視,乃是一個重大政治損失,也會導致社會問題不斷積累。中國社會的諸多問題之所以長期積累而獲不得有效解決,即便是中南海三令五申,也依然不能解決。長此以往,民眾對整個體制的信心也會下降。
唯有通過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民眾的表達渴望才有可能得到滿足,民眾反映強烈的諸多社會問題,才有可能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首先是拓寬言路,讓民眾能夠在公共媒體上,可以更為自由地就公共事務表達意見。
不過,更為重要的是對承擔審議性、代表性職能的政治結構進行改革。改革的核心內(nèi)容是拓展民眾參與的渠道,容納那些具有表達欲望和理性思考能力的民眾進入正規(guī)的公共事務決策過程,讓更多民眾可以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也努力地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拓展民眾表達與參與的渠道,更多民眾可以更為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權利與利益訴求,不同群體的民眾、及民眾與行政部門之間可以進行理性的博弈。獲得這樣的表達與參與機會的民眾,就不會再四處尋找表達的渠道,也就不會事事向高層反映,大量問題將獲得理性的解決,并且多數(shù)在地方層面上解決。
從這個角度看,留言板熱折射出來的,其實是人們對現(xiàn)有的民意表達渠道與民眾參與制度的不滿意。面對民眾這種情緒,積極的回應之道就是推動政治體制改革。9月13日,溫家寶總理在達沃斯論壇開幕辭中說,“我們要通過深化經(jīng)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等全面改革,使整個體制更加適應現(xiàn)代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要求,更加有力地推進社會公平正義,更加有利于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p>
只有當民眾獲得充分表達和參與公共事務決策的渠道,民意才有可能進入立法、決策過程,社會才有可能實現(xiàn)公平正義,人才有可能自由而全面地發(fā)展。直通中南海的留言板為民眾的表達和參與打開了一條路,但還需要更多的制度化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