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6日,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對外證實,3月底,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派遣的1名科研人員將和來自法國、德國、俄羅斯的5人組成國際乘組。進行“火星500\"封閉模擬艙實驗。
2009年3月底至7月14日,完成為期105天的人類模擬登陸火星實驗以后,俄羅斯官員對外放出消息,中國航天員極有可能參與到他們即將開始的“火星-500”實驗。俄羅斯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在持續(xù)進行火星的有關探測,目前已經(jīng)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并擁有了一系列相應的技術。在本次實驗中,參與的志愿者將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足不出戶”,目的是為了研究人類在長時間太空航行過程中的心理和生理狀況。
本次模擬實驗只有6個名額,其中俄羅斯3人、其他歐洲國家2人、中國1人。中國的這名幸運者究竟是誰呢7由于中國派遣參與實驗的為科研人員,因此目前幾乎可以肯定,楊利偉、翟志剛等中國航天員已經(jīng)被排除在這一實驗項目之外。本次模擬火星登陸實驗將在建于俄羅斯科學院下屬的莫斯科生物醫(yī)學問題研究所一處模擬太空艙內進行。按照計劃,該項目包括1名太空船船長、1名駕駛員、1名隨機工程師、2名技術專家以及1名隨機醫(yī)生在內的6名男性志愿者。在此前的105天模擬實驗中,共有來自-歐洲空間局的2名志愿者(1名法國飛行員和1名德國工程師)和俄羅斯的另外4名志愿者進行了封閉模擬艙的實驗。
根據(jù)“火星-500”的實驗計劃,6名志愿者將在密封空間生活520天之久,這也是載人火星探索往返于“紅色星球”所需要的時間。根據(jù)目前人類登陸火星比較合理的時間計劃,航天器去的時候大約需要250天,而要等到返回的最佳時間,則需要在火星上大概停留30天,加上返回的240天,正好是520天。
尋找地外生命
太空探索已歷40余載,但是仍未能找到存在于地球之外的生命,即使是最原始的生命形式。按照萬有引力定律,行星本應在初具雛形的時候就消失在太陽的烈焰當中,那么太陽系的行星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這一方面的調查可能是困難最大的一部分了,因為數(shù)10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時留下的痕跡早已被歲月長河沖刷殆盡了。也許,在太陽系剛剛誕生的時候,其行星數(shù)量高達20多顆,而不單單是現(xiàn)在的“8大行星”。在所有這些疑問當中,有一個是每位科學家都夢想做出解答的——我們是否是太陽系中唯一的居民?除了我們,是否還有其他生命也順利地度過了最初的災難時期,在這個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在火星上登陸的探測器依然孜孜不倦地尋找著液態(tài)水的遺跡,期望找到昔日鼎盛一時的生命所留下的殘骸。實際上,尋找火星生命最可靠的辦法就是尋找火星過去存在液態(tài)水的證據(jù)。因為就像我們在地球上所知道的那樣,有液態(tài)水就會產生適合生命誕生的條件。
1972年,美國“水手”9號探測器首次傳回了火星上類似干涸河床的地貌照片。1999年“火星全球監(jiān)測者”號探測器證實了火星上存在沉積物的遺跡。然后,“機遇”號和“勇氣”號探測機器人又在火星上發(fā)現(xiàn)了與地球相同的水合礦物質——赤鐵礦和硫酸鹽。由此可以斷定,過去火星上的確有水存在。然而,火星上水分存在的時間是否足以保證生命的出現(xiàn)呢?歐洲的“火星快車”號探測器在火星上發(fā)現(xiàn)的距今40億年前的黏土,對這一問題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在地球上,黏土需要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光陰才能在江河湖泊的底部形成。在火星上是否也出現(xiàn)過同樣的過程呢?是的,火星的確可能經(jīng)歷過溫暖濕潤的時期,完全不同于現(xiàn)在的干旱寒冷??傊?,火星也曾是一方孕育生命的樂土。而且由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也差不多是在同一時期誕生的,因此,這一論據(jù)就更為可信了。
歐洲將于2011年向火星派遣的“外火星”號探測器進行這項工作。但是其他一些科學家認為應該在火星高緯度凍土層中尋找生命的痕跡,因為有機分子只有在凍土層這樣的自然條件下才能得以保存。
最為樂觀的意見認為,在火星地下數(shù)千米深處的地下水層中,可能還有生命依靠地熱活動而存活。但如果不對火星進行載人探索活動,又怎樣來證實這一點呢?
面臨挑戰(zhàn)巨大
為了進一步摸清宇航員登陸火星的生存條件,完善其生命保障系統(tǒng),就需要提前進行模擬訓練,以便為以后登陸火星的宇航員選拔和訓練提供相關經(jīng)驗和數(shù)據(jù)。與月球上沒有任何空氣、沒有風,晝夜溫差也達到300多度的極度嚴酷環(huán)境相比,火星上有稀薄的空氣,晝夜溫差只有幾十度,并且還存在著風,人類如果登陸火星,在其上面遇到的生存挑戰(zhàn)比月球上要小得多。登陸火星的宇航員首先要過心理關。
由于火星距離地球遙遠,宇航員需要長時間在與世隔絕的宇宙中孤獨飛行。此前,人類在太空中停留的最長紀錄也只有438天,而登陸火星需要520天。
另外,登陸火星的宇航員還要克服通訊延時所帶來的挑戰(zhàn)。地球離火星的最遠距離有2.524AU(1個天文單位,指地球到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近似1.496億千米),即使采用傳輸速度最快的光傳輸信息(目前采用無線電波傳輸),也會有20分鐘左右的延時。此時,如果登陸火星的宇航員需要向地球發(fā)送信息,20分鐘以后地球才會收到。再加上地面接收到信息,然后馬上回復,也需要同樣時間才能送達火星。這樣,宇航員從發(fā)送到收到信息反饋則需要40分鐘以上的時間。這樣的延時對飛往火星的航天器和宇航員均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其航天器必須有高度自動控制與操作的能力,并且具有足夠的可靠性。
在緊急情況發(fā)生時,火星宇航員只能當機立斷,而無法依靠來自地面指揮中心的遙控操作,這對宇航員個人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