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的一篇名為《健康生活十準則》的文章。文中談到健康生活的衡量標準:一是每天要步行4000步以上;二是要多吃五谷雜糧和蔬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三是要早睡早起,減少夜生活;四是要清心寡欲,心理上保持平衡;五是不抽煙,少喝酒類及人工制造的飲料;六是要有助人為樂的愛心;七是要親近大自然,不要一味追求現(xiàn)代化生活的“享受”;八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喜怒哀樂要適度;九是凡事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強而為之;十是生活要有規(guī)律性。
對照上述《健康生活十準則》,想想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窮日子、苦生活竟然也是一種養(yǎng)生方式,真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鄙人家住城郊農(nóng)村,大半生都在貧困中度過。與絕大多數(shù)布衣百姓一樣,整日為生計奔波,為解決溫飽而奮斗,每天上下班,或騎自行車或以步當車,來往四趟,日行豈止4000步!
收入有限,要養(yǎng)家糊口,整天粗茶淡飯,與高蛋白、高脂肪少緣。
囊中羞澀,自然不敢入歌廳、泡酒吧,享受什么夜生活,正好早睡早起,生活規(guī)律。
本事有限,對名利不敢奢望,安然自足,沒有什么非分之想。
鄙人住的是土平房,熱天敞開門窗散熱,冷天鐵爐生火取暖??蕰r一杯清茶,饑時不是饅頭拌湯,便是洋芋面片,與煙酒、飲料無緣。也因此少了“空調(diào)病”之憂,遠離了“富貴病”(如糖尿病)之患。
平日里喜歡自由自在地在山間小路上、河岸邊游轉(zhuǎn),盡享清風的吹拂、陽光的溫暖。
一生無大喜可言,遇悲則自認“命苦”,時時一顆平常心,天天自我陶醉得其樂,思想上無過多的追求,心里也少了很多負擔。
每日勞作不息,粗茶淡飯食之有味,遇事心平氣和,順乎自然,知足常樂?;盍舜蟀雮€世紀,雖未刻意追求什么健康長壽之道,卻也一直身強體壯,沒病沒災,少福也少禍,自我感覺活得有滋有味,其樂也融融!
許多人羨慕我的好身體,羨慕我每天開心快樂,細細想來,如果這也算一種養(yǎng)生,那是托了“順其自然”的福。
很多人為了長壽,模仿他人的養(yǎng)生方法,給自己設置一大堆的條條框框,我覺得不必這樣累。保持精神愉快,樂觀豁達,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香,有問題就設法解決,有困難就努力克服,干什么就專心干,心平氣和,順其自然,健康長壽應該也不遠了。
編后語:順其自然也養(yǎng)生,不論在城市還是鄉(xiāng)村。人體的差異性很大,沒有什么一成不變的養(yǎng)生之道和長壽秘訣。別人行之有效的經(jīng)驗,你拿來照搬未必能行得通,因為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不必刻意追求什么長壽秘訣,一切順其自然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