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jīng)官能癥方——除痰降火飲
應用:神經(jīng)官能癥引起的失眠(主要表現(xiàn)為多夢、頭昏腦脹而痛、心煩易怒、脅脹胃堵、白天困倦思眠,但不能睡;晚間卻毫無睡意。脈弦、滑或數(shù),舌略紅,苔白膩或黃膩、便干、多思多慮)。
配方:龍膽草、梔子、柴胡、青皮、枳殼、竹茹各9克,半夏12克,黃芩、夜交藤各15克,珍珠母(先煎)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消痰降火。
加減:心煩甚,加蓮子3克;痰阻胸悶,加膽南星、天竹黃各9克;失眠頭痛甚者,加礞石30克(先下)。
注:此方為治失眠心煩之主方,它對精神分裂癥引起的失眠同樣有效,但須重加泄熱鎮(zhèn)肝除痰藥。
◆便血崩漏方——黃土湯
應用:崩漏或脾陽不足導致的便血。
配方:甘草、干地黃、白術(shù)、附子(炮)、阿膠、黃芩各9克,灶心黃土30克。
用法:上7味,用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每日分2次溫服。
功效: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
◆腎虛方——杜仲五味茶
應用:腎虛、神經(jīng)衰弱。
配方:杜仲20克,五味子9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粗末裝入熱水瓶中,再用適量沸水沖泡,蓋燜15~20分鐘后頻飲,1日內(nèi)飲完。
功效:補肝益腎,滋腎澀精,強健筋骨。
宜忌:濕熱蘊結(jié)下焦所致遺精、腰痛患者不宜飲用。
◆補血潤腸方——芝庶茶
應用:血虛腸燥引起的便秘。
配方:茶葉5克,白芝麻30克。
用法:芝麻焙黃、研碎,茶水沖服,每日清晨服1劑。
功效:滋補強身,補血潤腸。
◆頭痛方——八味茶
應用:外感風邪引起的頭痛。
配方:川芎、荊芥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細辛、防風30克,薄荷240克。
用法:以上8味共研末,每次取6克,茶水沖服,每日飲數(shù)次。
功效:疏風祛邪。
◆魚刺卡喉方——威靈仙飲
應用:魚刺卡喉。
配方:威靈仙50~90克,白糖30克,醋適量。
用法:威靈仙加水煎液,沖化白糖,再加入醋,分4~6次含服。
功效:軟堅化骨。
注:如用此法效果不佳,應盡快到醫(yī)院五官科請醫(yī)生取出。
◆斑禿方——加味養(yǎng)血生發(fā)湯
應用:斑禿。
配方:生地、熟地、雞血藤、首烏藤、白芍、桑椹各15克,生黃芪30克,旱蓮草、川芎各9克,明天麻、冬蟲夏草、木瓜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滋補肝腎,養(yǎng)血生發(fā)。
◆蕁麻疹方——四皮飲
應用:蕁麻疹。
配方:生姜皮3克,地骨皮、地膚子、蟬蛻、白蒺藜各6克,桑白皮、茯苓皮、連翹、牛蒡子、夏枯草各10克,赤芍、生地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泄熱,消疹,止癢。
◆青光眼方——綠風安平湯
應用:原發(fā)性青光眼。
配方:夏枯草、白芍各30克,珍珠母、車前草各25克,荷葉、菊花各20克,熟地、雙鉤(注:鉤藤中的一種)、澤瀉、烏梅各15克,香附、當歸各10克,檳榔6克,川芎5克,甘草、琥珀(沖服)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平肝清熱,利水縮瞳。
注:青光眼是致盲的隱形“殺手”。急性青光眼應盡早到醫(yī)院做手術(shù),以防致盲。
◆角結(jié)膜干燥方——增液潤燥湯
應用:藥物性角結(jié)膜干燥癥。
配方:生地、元參、玉竹各20克,烏梅、沙參、知母、地骨皮、白芍各15克,五味子、當歸、天冬各12克,黨參、麥冬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滋陰潤燥,益氣生津。
◆眼出血方——除風益損湯加減
應用:眼損傷后出血。
配方:生地15克,赤芍、當歸、川芎、防風、前胡、菊花、紅花各9克,甘草6克,生蒲黃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祛淤行血,清熱散風。
◆眼瞼下垂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應用:眼瞼下垂。
配方:黨參12克,白術(shù)、茯苓、黃芪、當歸、晚蠶砂各10克,炙甘草6克,蒼術(shù)5克,陳皮、升麻、桔梗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益氣補中,健脾助化。
◆眼瞼痙攣方——補氣鎮(zhèn)驚湯
應用:眼瞼痙攣。
配方:炙黃芪24克,柏子仁12克,遠志、菖蒲、茯神、當歸身、杭白芍、棗仁(炒)、半夏各10克,川芎、膽南星各6克,甘草4.5克,細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補氣逐淤,解痙化痰。
◆牙槽膿腫方——石皮湯
應用:牙槽膿腫。
配方:生石膏30克,生地15克,丹皮、知母、黃芩、金銀花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胃瀉火。
◆萎縮性鼻炎方——滋陰湯
應用:萎縮性鼻炎。
配方:玄參、麥冬、生地、熟地、知母、木蝴蝶、黃芩、杷葉、石斛、當歸、桃仁、紅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養(yǎng)陰潤燥,活血化淤。
◆頑固性口腔潰瘍方——芪附湯
應用:頑固性口腔潰瘍。
配方:黃芪、土茯苓各30克,制附片(先煎30分鐘)、白術(shù)、薏苡仁、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4次服。
功效:益氣健脾,溫中散寒,解毒祛濕。
注:治療期忌煙酒及辛辣食物。
◆視神經(jīng)萎縮方——復明地黃湯加減
應用:視神經(jīng)萎縮。
配方:珍珠母50克,枸杞25克,菊花20克,地黃、蘇木、生芪、絲瓜絡各15克,丹參、當歸、狼尾花各12克,麥冬10克,赤芍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滋補,活絡,明目。
◆聲帶息肉方——清肝利咽湯
應用:聲帶息肉。
配方:蘇子15克,半夏、柴胡、白芍、梔子、枳實、射干各12克,當歸、桔梗、前胡、甘草各10克,白芥子、蟬衣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肝利咽,降逆化痰。
◆聲帶結(jié)節(jié)方——會厭逐淤湯加味
應用:聲帶結(jié)節(jié)。
配方:桃仁、紅花、桔梗、甘草、柴胡、枳殼各6克,生地、玄參、當歸、赤芍各9克,麥冬、沙參、石斛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養(yǎng)陰清熱,活血化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