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玲,趙愛平
(1.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上海 200025;2.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上海 200127)
溝通技能是醫(yī)務人員核心臨床技能之一。有效的護患溝通可以構建護患間良性互動的橋梁,使相互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和信任。醫(yī)患關系不協(xié)調的實質是信任危機,而信任危機的產(chǎn)生源于缺乏溝通。據(jù)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的統(tǒng)計顯示,在已發(fā)生的醫(yī)療糾紛中,由于醫(yī)患溝通不夠,醫(yī)患關系不和諧導致的糾紛約占總量的 2/3[1]。因此,提高臨床護士護患溝通技能水平,構建和諧的醫(yī)患關系,成為當前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在影響醫(yī)學生與患者溝通的影響因素中,學生認為缺乏溝通自信心是個比較重要的因素[2]。本文通過對我院低年資護士(工作經(jīng)歷≦2年)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探討低年資護士護患溝通能力與一般自我效能感、溝通自信心之間的相互關系,旨在為探索提高護士護患溝通能力的方法提供參考。
1.1 對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我院低年資護士 110名,其中女 95名,男6名。年齡 19~25歲,平均年齡(22.1±1.4)歲。學歷:中專34名、大專54名、本科 13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自我效能感量表:該量表由德國臨床和健康心理學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同事于 1981年編制[3]。目前已在國際上廣泛使用,中文版的GSES已被證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7[4]。GSES為自評問卷,共 10個條目,采用Likert4分計分法,從1~10分。所有10個條目得分相加為總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②溝通技能自信心問卷:該問卷由Fallowfield等于2001年編制而成,用以評價護士與癌癥患者溝通過程中的自信程度[5]。問卷通過自評法完成,共包括14個條目,采用Likert10分計分法,從1~10分,總分從 14~140分,得分越高表示溝通自信心程度越高。本次研究對該量表經(jīng)過了翻譯、回譯,反復斟酌,加以修改,并考慮使之符合我國的文化背景。利用本研究全部數(shù)據(jù),計算量表的內部一致性,測得Cronbach′sα值為0.92。③護患溝通能力測評表:該量表由第二軍醫(yī)大學研究生葉倩于2004年編制,為自評量表[6]。量表分 3部分共 21題,分別為自評測試題、模擬情境選擇題和開放式問答題。涉及4個維度,為基本語言溝通能力、基本非語言溝通能力、運用溝通技能能力和協(xié)調溝通網(wǎng)絡能力。該量表總測試題的Cronbach′sα=0.87。本次調查數(shù)據(jù)測得Cronbach′sα=0.77。
1.2.2 調查方法 本調查利用護士集中學習的時機,由研究者親自發(fā)放并當場回收,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實際發(fā)放問卷 110份,回收問卷 105份,剔除無效問卷條目缺失4份,最終有效問卷份101份,有效率為91.8%。
1.2.3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及統(tǒng)計學分析,包括:①描述統(tǒng)計分析:均數(shù)、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等;②推理統(tǒng)計分析:方差分析及兩兩比較的LSD檢驗;③Pearson相關分析。
2.1 低年資護士自我效能感 101名調查對象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總分在 14~38分,平均得分(25.96±4.36)分,與國際常模值28.60比較,經(jīng)單樣本t檢驗,結果t=6.09,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低年資護士護患溝通自信心各條目得分 見表1。
表1 低年資護士護患溝通自信心各條目得分 (分,n=101)
2.3 低年資護士護患溝通能力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情況 見表2。
2.4 不同學歷低年資護士護患溝通能力的得分 見表3。
2.5 低年資護士一般自我效能和溝通自信心與護患溝通技能的相關性 見表4。
表2 低年次護士護患溝通能力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情況 (n=101,分,±s)
表2 低年次護士護患溝通能力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情況 (n=101,分,±s)
內容 理論得分 最高分 最低分 ±s 平均得分率基本語言溝通能力 5~31 25 10 18.74±3.16 60.45基本非語言溝通能力 3~18 16 5 10.65±2.14 59.17運用溝通技巧能力 2~20 16 3 9.73±2.64 48.65協(xié)調溝通網(wǎng)絡能力 3~18 16 4 11.11±2.14 61.72總分 13~87 64 30 50.24±7.03 57.75
表4 低年資護士一般自我效能和溝通自信心與護患溝通能力的相關性(r)
3.1 低年資護士一般自我效能現(xiàn)狀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美國心理學家Bandura在社會學理論中提出的核心概念,反映的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低年資護士的一般自我效能呈中等水平,較國際常模值28.60低,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于我國目前護理教育中對護生自我效能方面的培養(yǎng)欠缺,長期在應試教育體制的壓力中成長,可能是造成我國護士自我效能分數(shù)偏低的原因之一。其次,由于本次調查的研究對象都為工作 1~2年的低年資護士,從校園踏入社會的巨大轉變也可能對其造成一定沖擊而影響自我效能。如果個體對完成一項行為充滿信心,面對環(huán)境挑戰(zhàn),就能積極應對,付出努力并堅持不懈;而自我效能低者則會逃避任務或在遭遇困難時選擇出局[8]。較低自我效能的人,在生活中面臨挑戰(zhàn)時,往往將其視為一種威脅,因而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因而,當自我效能低的護士在面對與患者溝通挑戰(zhàn)時,即可能通過回避等負性行為處理,造成溝通不暢,影響護患關系。因此,在關注護士專業(yè)技能的培訓外,也應重視護士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提高其面對壓力時的自信程度。
3.2 低年資護士溝通自信心程度 護士在面對與患者溝通的不同情景中,表現(xiàn)出的自信心程度亦有差異。調查顯示,在面對與患者討論死亡相關話題時,護士的自信心程度得分最低,其次為當需要向患者或家屬告知壞消息。由于我國護理專業(yè)教育中,對護士溝通領域的教育相對不足,且多為泛泛而論的理論知識,對典型案例情景的專項培訓涉及少見,使得護生在進入臨床工作中,面對復雜的溝通挑戰(zhàn)時,顯得無所適從。護士在與年齡相仿的患者溝通及向患者提供照護相關信息時的自信心得分較高,與Fallow field等[5]的研究相似。調查結果提示我們,在對臨床護士的溝通能力培訓時,要充分依據(jù)循證觀點,考慮護士對培訓主題的需求權重,有的放矢地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使其真正受益。
3.3 低年資護士護患溝通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低年資護士護患溝通能力的總體水平不高,3組間基本語言溝通能力維度得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1)。經(jīng)組間LSD檢驗示,本科生的基本語言溝通能力優(yōu)于大專生,本科生的基本語言溝通能力優(yōu)于中專生;本科生的溝通能力總分高于中專生。各維度中,基本語言溝通能力得分最高,其次為協(xié)調溝通網(wǎng)絡能力,而運用溝通技巧能力相對較差。保穎怡[9]在對本科護生的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護生的溝通技巧方面還比較欠缺,她認為主要由于其年齡小,社會經(jīng)歷少,臨床護理經(jīng)驗缺乏,雖然在校學習了有關溝通技巧的理論,但不能很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將溝通技巧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有關。這提示我們,由于低年資護士工作經(jīng)驗欠缺,在與患者的溝通過程中對溝通技巧運用尚不熟練,因此在針對護患溝通能力的繼續(xù)教育中,需要強調溝通技巧的內容補充,并重視將知識轉化為行為的發(fā)展過程,促進其溝通實踐能力的提高。
3.4 一般自我效能、溝通自信心與溝通能力的相關性 本研究將一般自我效能得分、溝通自信心程度得分與護患溝通能力得分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低年資護士一般自我效能與護患溝通能力呈正相關(P<0.05),這表明一般自我效能的提升能有效地提高護士的護患溝通能力,尤其對基本語言溝通能力和協(xié)調溝通網(wǎng)絡能力 2個維度較明顯。一般自我效能的提高能促進積極應對行為的形成,積極的行為又能反向提高護士的自我效能。Liu等[10]曾運用Parle等發(fā)展的一項整體溝通技能培訓模式(ICSTM)對北京某醫(yī)院的護士進行溝通能力培訓,該理論框架基于Bandura的自我效能和結果預期概念,該模式認為,具備豐富技能的人(溝通技能),對自己的能力有合理的自信,他們有信心完成溝通工作(自我效能),相信自己會對患者及自身都產(chǎn)生積極的效果(結果期待),并從同事或者上級中得到心理和實踐的支持(認知支持),從而使溝通能力得到提高。也有研究顯示,促進自我效能的產(chǎn)生和提高可以通過以下4種途徑:①以往的成敗經(jīng)驗;②他人的示范效應;③社會勸說;④情感激發(fā)[11]。因此,護理教育和管理者也可以通過以上途徑引導護士在溝通行動中提高自我效能,從而促進護患溝通能力的提高。
溝通自信心程度與溝通能力存在顯著性正相關,這要求我們在對臨床護士護患溝通能力的培訓中,應重視自我效能及溝通自信心的培養(yǎng),需要充分意識到從知識到能力教育的轉型,多采用互動的教學形式,肯定并鼓勵護士積極主動溝通,提高其溝通自信心程度,促進提高護士的護患溝通能力。
[1]丁珠林.醫(yī)生,你為什么總是很煩[J].中國衛(wèi)生,2005,(11):10-13.
[2]韓江莉,張莉,唐子勇,等.臨床見習教學中醫(yī)學生醫(y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J].醫(yī)學教育,2004,(6):46-47.
[3]Schwarzer R,Aristi B.Op tim istic self-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lutrures[J].Ward Psychology,1997,3(12):177-190.
[4]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濟南: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編輯部,2001:185-186.
[5]Fallowfield L,Saul J,Gilligan B.Teaching senior nurses how to teach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oncology[J].Cancer Nursing,2001,24(3):185-191.
[6]葉倩.護理專業(yè)大學生護患溝通能力的結構分析及評價工具的初步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7]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86:1.
[8]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 Rev,1997,84(2):191-215.
[9]保穎怡.實習護生溝通能力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5,20(17):60-61.
[10]Liu JE,Mok E,Wong T,etal.Evaluation of an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for nurses in cancer care in Beijing China[J].Nurs Res,2007,56(3):202-209.
[11]Demir A,Ulusoy M,Ulusory MF.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burnout levels in the professional and p rivate lives of nurses[J].Int J Nurs Stud,2003,40(8):807-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