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連溫膽湯治療小兒滯頤37例

    2010-04-13 09:47:21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10年4期
    關鍵詞:白茯苓益智仁竹茹

    劉 東

    (重慶市云陽縣洞鹿鄉(xiāng)衛(wèi)生院,重慶 400050)

    2000年 4月 ~2009年 9月,筆者用黃連溫膽湯治療小兒滯頤 37例,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37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男 16例,女 21例;年齡最小 3個月,最大 14歲;病程最短 10天,最長 6個月。28例伴夜眠不安,口臭,目眵,便秘;9例伴呃逆,嘔吐。X光均排除幽門狹窄。

    臨床表現為流口水日久不止,夜眠不安,口臭,目眵,便秘,呃逆,嘔吐,舌質紅或淡紅,苔黃膩或薄白,脈滑數或緩(指紋呈弓反外形或淡紫隱隱)。

    2 治療方法

    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藥用黃連(搗爛)5g,法半夏(搗爛)5g,陳皮 10g,白茯苓 12g,枳實 8g,竹茹 12g,益智仁(搗爛)8g,藿香(后下)10g。目眵加黃菊花 10g,夏枯草 12g;呃逆,嘔吐加沉香(后下)6g,枇杷葉(去毛)10g;熱勝大便秘結加黃芩 10g,蘆薈 5g;腹脹,噯腐,大便臭穢加檳榔 10g,谷芽 10g;咳痰色黃加黃芩 10g,全瓜蔞 10g,竹瀝 15mL。每日 1劑,煎 3次,各加水 600mL,先武火煎沸后,后文火煎熬,3次各取汁 150mL,將 3次取汁混合均勻后分 3次服,5天為一療程。

    3 療效標準

    治愈:流口水及其他臨床癥狀消失。好轉:流口水及其他臨床癥狀減輕。無效:流口水及其他癥狀無減輕。

    4 治療結果

    1個療程治愈 10例,2個療程治愈 18例,3個療程治愈 7例,無效 2例。

    5 典型病例

    張某,男,4歲,2003年 3月 26日初診。流濁口水 4個月,夜眠不安,呃逆,嘔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診斷為滯頤。證屬痰濁上壅。治以燥濕化濁,降逆止嘔。藥用黃連(搗爛)4g,法半夏(搗爛)4g,陳皮 6g,白茯苓 8g,枳實 6g,竹茹 8g,益智仁(搗爛)6g,藿香(后下)6g,沉香(后下)4g,枇杷葉(去毛)6g。水煎服,每日 1劑,每日 3次。服 2劑后流口水減輕,夜間睡眠好轉,未見有呃逆,嘔吐,舌紅苔薄黃,脈數。上方去沉香,煎法、服法同前。服 3劑后,流口水明顯減輕,夜間睡眠佳,無呃逆、嘔吐,舌淡紅苔薄黃,脈數。上方加炒薏苡仁 8g,服后諸癥皆消,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6 體 會

    滯頤為脾胃不和,痰濁內蘊,日久化熱,隨胃氣上逆而致。以小兒流口水日久不愈,夜眠不安,大便不調,或呃逆、嘔吐為主要臨床表現。黃連溫膽湯藥用黃連、法半夏辛開苦降,燥濕化濁;藿香芳香化濁,與陳皮、白茯苓相配共奏理氣和胃,芳化濁氣之功;枳實行氣導滯,除脾胃痰濁積滯;竹茹、枇杷葉、沉香清化痰濁,降逆止嘔(呃);益智仁益腎攝唾,防腎中濁氣上逆。諸藥合用,燥濕化濁、和胃降逆功效甚強,故效果較好。

    猜你喜歡
    白茯苓益智仁竹茹
    經典名方橘皮竹茹湯歷史文獻考證與分析*
    以《中國藥典》為引考證竹茹止血功能
    三白湯真能美白嗎
    “狀元果”益智仁
    總裁出場自帶水軍
    桃之夭夭B(2018年3期)2018-04-21 07:32:26
    益智仁鹽炙前后縮泉丸指紋圖譜的比較
    中成藥(2017年7期)2017-11-22 07:33:34
    益智仁鹽炙后縮泉丸入血成分的分析
    中成藥(2017年8期)2017-11-22 03:19:05
    流口水飲益智仁茶
    清熱化痰的竹茹
    雀起浮梁
    花火B(yǎng)(2015年4期)2015-05-30 10:48:04
    石狮市| 溆浦县| 凤冈县| 滨州市| 志丹县| 澳门| 富裕县| 苗栗县| 滨海县| 衡南县| 普格县| 阿巴嘎旗| 澎湖县| 武定县| 沈丘县| 舞钢市| 阿瓦提县| 阿克苏市| 集安市| 斗六市| 定远县| 太仓市| 顺昌县| 太和县| 衢州市| 金湖县| 无为县| 阿拉尔市| 逊克县| 扶沟县| 遂平县| 清涧县| 革吉县| 利川市| 呼玛县| 巴林左旗| 台东县| 西林县| 积石山| 天津市|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