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軍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肝臟病區(qū),江蘇南京,210029)
經皮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是治療中晚期肝癌及預防肝切除術后復發(fā)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已在臨床廣泛使用,但術后發(fā)生的惡心、嘔吐、發(fā)熱、腹痛等常見的機體一系列不良反應,使接受治療的患者體驗到許多生理和心理的不適與痛苦,降低了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了解此類患者的不適和痛苦,并對其進行舒適護理,既有助于護理人員提高臨床護理技能,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Florence Nightingale強調病房必須空氣新鮮、條件舒適、環(huán)境清潔、安靜[1],形成早期舒適護理的萌芽。90年代初期出現有關舒適護理的報道,1995年Kolcaba指導這一實踐上升到理論[2],提出了舒適護理理論(Thoery of Comfort Care)的概念,認為舒適護理應作為整體化護理藝術的過程和追求的結果,使基礎護理和護理研究更加注重舒適感受和患者滿意度[3]。1998年臺灣華杏出版機構總裁蕭豐富先生提出了舒適護理模式[4],又稱“蕭氏雙C護理模式(Hiao's Double-C Nursing Model)”。
舒適護理的定義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靈性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5]。生理舒適指身體的感覺,包括環(huán)境中的溫度、濕度、光線、音響等帶來的舒適。心理舒適指心理感覺,如滿足感、安全感、尊重感等。社會舒適包括人際、家庭、學校、職業(yè)等社會關系上的舒適。靈性舒適指宗教信仰方面帶來的舒適。
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為較新的治療技術,很多患者對此項技術不了解,存在疑慮。接受治療的患者,不僅要承受惡性腫瘤和經濟負擔的壓力,還要對自己病情的預后情況如何,尤其接受介入治療后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特別是早期肝功能的變化,可能會認識到病情嚴重,自我價值感降低、自卑,造成多種心理反應,加重了舒適度的改變。主要表現為:①焦慮、恐懼感;②孤獨感;③急躁、抑郁感;④自我概念紊亂。
禁食: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術前常規(guī)禁食、術后繼續(xù)禁食6 h。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長時間禁食會引起機體一系列的不良反應[6]。肝癌患者更易因此造成能量攝入不足,導致機體消耗進一步增加,影響肝功能恢復,給患者造成心理壓力。禁食還易造成患者過度的精神緊張而產生強烈應激反應[7],胃酸分泌增加,發(fā)生反射性的惡心嘔吐。禁食、禁水還可導致情緒低落、煩躁、焦慮等心理反應[8]。增加患者的不適和痛苦感。
發(fā)熱:發(fā)熱是栓塞治療成功的早期征象,是治療有效的表現[9],也是造成術后患者嚴重不適的主要原因之一。術后腫瘤的壞死和吸收,多數出現發(fā)熱反應,甚至體溫在39℃以上,嚴重影響患者的舒適。
疼痛: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肝臟局部缺血區(qū)血管腫脹引起一過性水腫以及照影劑、栓塞劑的直接刺激和肝包膜緊張度增加會引起疼痛,疼痛嚴重時,甚至影響休息和睡眠,增加患者的心理承受力。
化療藥物的毒性刺激:術中牽拉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經興奮,加上化療藥物在注入肝臟組織的同時,可有部分藥物反流入胃部,使得患者術后發(fā)生胃部疼痛、惡心嘔吐,其程度、發(fā)生時間、持續(xù)時間不同[10],嚴重影響患者的舒適與睡眠。
研究表明[11],患者將醫(yī)護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和藹、禮貌待人、尊重患者、隨叫隨到放在首位需求。盡可能在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前根據患者的個性、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不同,針對性地解除患者和家屬的思想顧慮,詳細耐心地解釋術后舒適度改變的原因。為了保證患者及家屬得到必要的理解和信息,醫(yī)護人員需要反復、耐心地解釋、說明同一件事,積極的與患者交流[12],以減輕焦慮,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對患者關愛,使患者受到尊重,就能滿足患者心理上的舒適感。
社會舒適主要是社會關系給患者帶來的舒適,即通過人際、家庭等對患者的支持與關懷,減輕或消除其精神壓力[13]。在治療過程中積極爭取患者家屬的支持與配合,勸導家屬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心態(tài),陪伴、安慰、鼓勵患者,減輕、消除患者的社會不適感。
飲食的舒適護理:術前對患者做好充分宣教,術前1 d正常飲食,術前6 h禁食固體食物,術前2h遵醫(yī)囑口服糖水500 mL[14],術后根據病情可2h口服清淡流質,術后6 h正常飲食。減少禁食禁水所導致的情緒低落、煩躁、焦慮等心理反應,鼓勵患者根據口味和術后反應程度,少食多餐,進食易消化的清淡飲食,以能夠耐受、易吸收為前提,增加舒適感。少食含5-羥色胺豐富的食物如香蕉、核桃、茄子,可減輕惡心、嘔吐癥狀。而豌豆苗、熟栗子、糯米、烏賊等食物含色氨酸較少,可適當多吃。
發(fā)熱的舒適護理:向患者解釋發(fā)熱的原因。當體溫超過38.5℃時,采取溫水擦浴、冰敷等物理降溫措施,必要時行口腔護理,同時遵醫(yī)囑給予藥物降溫處理,將體溫降至正常水平。如伴有寒戰(zhàn)時注意保暖,足底給予熱水袋,出汗多時及時更換衣物、被褥,防止受涼,并鼓勵患者多飲水。
疼痛的舒適護理:密切觀察腹痛的部位、性質及程度,并向患者做好解釋,以增加其心理承受力。腹痛嚴重,難以忍受,影響休息和睡眠時,在明確腹部沒有其它臟器繼發(fā)感染的情況下,遵醫(yī)囑應用止痛鎮(zhèn)靜藥物,緩解疼痛,減少不適感。
化療藥物毒性刺激的舒適護理:化療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應。遵醫(yī)囑選擇消化道毒性小的化療藥物,并嚴格控制劑量。在護理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減輕患者的不適。術前遵醫(yī)囑應用止吐藥物,消除或減輕術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術后病情允許可鼓勵患者多飲水,加速化療藥物水化及造影劑排除體外,降低了其對肝功能的損害。同時可以加強口腔護理,以消除不適感。
其它相關的舒適護理:保持環(huán)境舒適、安靜,室溫在22~24℃,濕度60%左右。病室應空氣新鮮,通風良好,定期開窗通風。避免交叉感染和相互影響。
對于睡眠障礙的患者,白天鼓勵患者與護理人員及家屬溝通、交流思想、聽聽音樂,轉移、分散其注意力。夜間避免強光刺激,盡量開床頭燈或地燈,各項護理操作集中進行,減少干擾,給其他患者操作時用屏風或窗簾遮擋。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鎮(zhèn)靜劑,確實做好睡眠障礙的舒適護理。
密切觀察病情,發(fā)現異常及時處理,做好預見性護理,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也是增加患者舒適度的重點之一。
護理人員將舒適護理的專業(yè)知識及技術應用到經皮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的患者護理中,減輕了術后帶來的一系列的不適感覺,滿足了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各方面的舒適需要,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關愛,從而提高了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更科學、更專業(yè)地用各種手段為患者解除痛苦,增進了護患關系,使患者確實享受到了護理服務的良好效應,可以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崔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
[2]Kolcaba-KY.The art of comfort care[J].Image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95,27(4):287.
[3]張宏,朱光君.舒適護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6):409.
[4]廖紅輝.拓展舒適護理研究 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J].黑龍江護理雜志,1999,5(7):40.
[5]張宏.舒適護理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15.
[6]秦桂華.原發(fā)性肝癌介入治療的臨床護理[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6,22(24):3840.
[7]樊會云,李會芳,梁二芳,等.對擇期手術病人術前禁食水時間的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08,22(263):2483.
[8]龔春蘭,唐玉平.術前禁食禁飲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5A):38.
[9]王江云,李彥豪,盧偉,等.肝癌TACE治療后發(fā)熱影響因素分析[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27(9):1417.
[10]丁麗蓉.縮短術前禁食時間對胃腸道腫瘤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9):38.
[11]陸烈紅.患者對生理與心理舒適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2):937.
[12]Kolcabc-KY.The art of comfort care[J].Lmage Journal ofNursing Scholarship,1999,5(7):40.
[13]張元云.舒適護理在腹部手術留置胃管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2):149.
[14]許麗麗,謝峰,熊正香,等.經皮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患者飲食方案的改進[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