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學反饋既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實施教學活動和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方式與重要手段??疾旖逃龑嵺`不難發(fā)現,有些教學反饋對教與學不但沒有發(fā)揮應有的積極作用,甚至嚴重地妨礙正常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這樣的教學反饋不僅是無效的,而且是有害的。高效的教學需要教師及時捕捉來自學生的各種信息,并通過分析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從而引發(fā)新的學習。本刊策劃此專題,以理性思考、案例剖析、主題評論等三個板塊刊發(fā)有關教學反饋的一組文章,希望能為讀者搞好實際教學工作帶來實實在在的啟發(fā)和借鑒。
司機駕車,須注視前方,關注兩側,根據路況調整方向,變更速度,從而使車安全、平穩(wěn)地駛向既定目標。教師教學,猶如司機駕車,只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把握好處理教學信息的速度、信度和效益,才能達成教學目標。
一、速度: 快捷捕捉信息
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多向傳遞、多向交流的過程,其中諸多信息是口口相傳,稍縱即逝。缺乏敏銳的觀察力和快速的反應力,就難以準確把握和科學評判教學信息,難以有效發(fā)現和及時運用教學資源。若如此,學生的興趣點捕捉不了,動情點發(fā)現不了,疑難點感覺不了,模糊點體察不了。因此,欲提高教學效率,須重視教學信息的快速反饋。
在教學中,教師須專心傾聽,細心體察,對教學信息及時把握,快速分析,準確判斷,即時運用。學生漫不經心,也許是他們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需采取對策,加大力度,增強刺激;學生東張西望,也許是課堂學習顯得緊張,他們感到疲勞,需稍事調整,適當放松;學生眉頭緊皺,也許是學習內容難度過大,他們力不從心,需平緩坡度,降低難度……這樣,細心觀察,敏銳捕捉,就能為獲取和運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條件。
獲取教學信息,目的在于把握學情,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快捷高效的調控,以提高教學效果。因此,須構建課堂信息反饋的快速通道,讓學生成為教師教學的反光鏡,借以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回音壁,借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例如,課堂提問是下達教學指令、獲取學習信息的重要方法,教師問與學生答、學生問與老師答、學生問與學生答,都要構成通暢的渠道。發(fā)現答題卡殼,就要科學分析,采取對策。如果是難度偏大,就要進行細化,降低難度,平緩坡度;如果是思路偏窄,就要通過發(fā)散,開闊空間,拓展背景;如果是過于抽象,就要進行實化,提示思路,接通渠道;如果是過程倉促,就要以退為進,抓好鋪墊,補上不足。總之,教師須時刻關注學生,細心體察學生,以學生的狀態(tài)評判教學的效果,以反饋的信息調控教學的進程。
二、信度: 真實獲取信息
所謂信度,就是信息反饋要真實可信。無論是課堂現象的了解,還是課堂本質的把握,都是客觀課堂的真實反映。唯有如此,教學調控才具備了可靠的依據,效益追求才具備了基本的前提。否則,信息失真,調控必然無的放矢;反饋失實,教學必然高耗低效。
不少教師追求教學的得心應手,熱衷于課堂的熱熱鬧鬧,優(yōu)等生成了課堂亮相的???提問,他們支撐門面,看起來滔滔不絕,殊不知靜坐一旁的卻是大多數;朗讀,他們占盡風頭,看起來情真意切,殊不知冷落一邊的總是難開口;表演,他們獨霸舞臺,看起來神采飛揚,殊不知很多同學都成了看客……而教師卻陶醉于斯,沉醉其中。這樣的課堂,面向少數,丟了多數;徒有其表,喪失真實,結果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因此,為保證反饋信度,須突出全面,防止以偏概全。
欲保證反饋信度,教師要俯視課堂,讓每個學生成為反饋的信息源,反饋的點要多、面要寬。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亮相的機會,為他們提供互相學習、互相啟迪、共同提高的機會。在學困生展示時,既要讓其享受成功,提供動力;又要讓其敘說疑惑,幫助成長。在優(yōu)等生展示時,既要讓其展示才智,予人啟發(fā),又要讓其暴露不足,共同探究。這樣,學生既能在欣賞別人中得到啟示,又可在幫助別人時自我提高。
為保證信息反饋的全面,須借助筆頭練習。我們知道,數學教學反饋之所以比其他學科顯得容易,重要原因在于動筆練習。學生做得正確與否,教師巡視和學生互查即刻便知。其他學科可進行借鑒,像語文教學,就可讓學生圍繞問題,靜心讀書,動手畫畫,動筆寫寫,或巡視行間,個別指導;或分層抽查,引導點評。這樣,就能保證學習的全員參與,反饋的全面涵蓋。
欲保證反饋信度,尚須察言觀色,細致入微,善于全面捕捉信息,并具體分析,準確判斷。這是因為,僅看現象,往往難以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易使判斷失實,調控失策。比如,朗讀是檢查學生語言感悟的重要形式,但感悟的深與淺、偏與全、正與誤,僅從朗讀時學生的神情、語氣、節(jié)奏等往往難以準確評判。不少學生讀得有聲有色,情真意切,而讓他們表述自己的感悟卻面露難色。因此,指導朗讀,須與語言表達有機融合,借助朗讀想象形象,感受語言,強化感受,并借助表述描述形象,敘談感受。這樣,才能真實地了解學生語言感悟的水平,把語言感悟引向全面、準確、深入。
三、效度: 高效處理信息
教學反饋的目的在于通過信息的提取和運用,促進教學的調整和優(yōu)化,讓課堂教學沿著高效快捷的軌道行進。因此,教師須全面把握信息,并做到深度透視,精心提取,有效運用,讓其成為有效的教學資源,既促使預設目標的達成,又致力于生成目標的實現,尋求信息反饋的效度。
教學目標,是反饋的依據,調控的歸宿。面對各種教學信息,教師要快速梳理,準確分類,選擇和運用有效的教學資源;要及時排除無效的信息干擾,使教學始終指向教學目標。以閱讀教學為例。一旦發(fā)現學生“沒有目的”地東拉西扯,“興趣盎然”地閑談,可及時叫停,采取對策讓教學走向目標,追求教學反饋的高效。例如,針對“從前,大山腳下有座小村莊。小村莊里住著以打獵為生的兄弟倆”(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爭論的故事》)一句,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學生雖發(fā)言踴躍,但多數僅講句子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兄弟倆的職業(yè),顯得就事論事。教師便可以這樣引導:“兄弟倆以打獵為生,最后竟讓從頭頂飛過的大雁飛走了。知道了這些,你會對他們說什么呢?”學生有的說:“你們以打獵為生,經驗肯定豐富,也許有百發(fā)百中的本領,為什么連大雁也打不著呢?真是不可思議!”有的說:“以打獵為生,箭法一定很好,可以說箭起雁落,你們怎么沒有打到頭頂的大雁呢?”有的說:“你們啊,還兄弟倆呢?一群大雁從頭頂飛過,大雁肯定很多,而且離你們很近,兄弟倆不是兩道城墻嗎?竟然沒有打著,太不應該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好好反省反省!”
當學生感悟膚淺時,教師須及時點撥,帶學生走進文本,走近人物,借助對話,以把握課文的整體思路,揣摩作者的寫作目的,使學生在與人物的對話中,準確而深刻地理解潛藏在語言文字后的深刻含義。學生在學習中總會出現種種困惑,有些困惑僅靠學生間的互相啟迪難以解決。如果教師抓住重點,及時引領,或簡單講解,突破難點;或鋪路搭橋,構筑聯(lián)系;或指點迷津,提示思路,學生則可茅塞頓開。過度的等待,只能帶來無謂的消耗。
課堂信息反饋和教學資源運用應體現學科的本質特征,豐富教學內涵。不追求表面的熱鬧,而要實質的精彩;不追求現象的順暢,而要過程的扎實。比如閱讀教學中的朗讀,須指向學生言語能力的提升,既要重視朗讀指導,引導借助想象構筑語言形象,感受語言情境,感悟語言情感,又要重視語言表達,引導借助言說描述語言形象,敘述語言情境,抒發(fā)自我情感。這樣,就能促進學生語言解讀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步提高。如《番茄太陽》(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結尾寫道:“那個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滿街的車來來往往,眼前總浮現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臉。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著我的心。”教師讓學生自讀感悟,并借助朗讀讀出感受。在指名朗讀中,不僅要學生讀出真情,還要他們闡述原因。學生有的說:“在‘我’對生活失去信心時,明明走進了‘我’的生活,從這個天真可愛、充滿笑聲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孩子這么小,眼睛看不見,可她還是快快樂樂的,她能夠做到,難道‘我’不能做到嗎?可見,明明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我要把作者對明明深深地想念和真誠的感謝之情表達出來。”有的說:“‘我’腿傷以后,心情灰暗無比,而明明的言行感染了‘我’,感動了‘我’,使‘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我’得好好感謝感謝這個孩子?!薄诶首x中追問點撥時,可引導學生將抽象情感物質化,情感依附具體化,促使學生具體、形象地感悟作者真誠的感激、思念和祝愿,無限的溫暖、憧憬和向往。這樣,通過信息的捕捉和運用,教師促使學生的感悟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到具體,由膚淺到深刻,其信息反饋就是有效的,教學調控就是實在的。
課堂時時敞開著教學資源的大門,但它們是動態(tài)的,稍縱即逝,須即時捕捉;是原始的,良莠混雜,須沙里淘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察微觀細,善于發(fā)現,還要巧點妙撥,點鐵成金。這樣,才能從學生的困惑中開掘潛在的資源,從他們的閑談中搜尋閃光的珍珠,以轉化教學資源,催生教學精彩。例如,在教學《第一朵杏花》(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時有學生提出:“既然竺爺爺多次看花,為什么沒有弄清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呢?”“連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都難以弄明白,還想研究其他什么嗎?”“為搞清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他請小孩幫忙。為什么自己沒抓住機會呢?”……上述問題反映了學生對內容理解的粗淺和對人物感悟的片面,這時須引導他們仔細閱讀,深入感悟。為此,教師引導再讀課文并認真思考、尋找答案,從而使學生對上述問題有了正確理解。有的說:“竺爺爺是從外面回來的??赡芩惺碌竭h方去,錯過了觀察時間。等他從外面回來,杏花已開了四朵?!庇械恼f:“竺爺爺工作很忙,其他工作比弄清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可能要重要得多。因此,錯過觀察時機很正常。”有的說:“竺爺爺工作繁忙,像觀察杏花開放這樣的事很多??梢姡瑸檎莆諝夂蜃兓?guī)律,他付出了很多心血!”這樣,原本似乎沒什么價值的問題,通過梳理運用便指向了學習目標,淺顯轉化成了深刻,干擾演變成了資源。(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襟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