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翻讀《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以下簡稱《辭典》)時。下冊收有晚清名家張之洞的一張行楷書團扇,書法得蘇東坡書法的神韻,可謂到了“一步不窺”的純情程度。團扇書于光緒十七年(1891年),張之洞當時出任湖廣總督,這時他作為方面大員在駐節(jié)地宴請來訪的鄰邦沙俄王儲,席間張之洞應(yīng)囑而揮,故有上款:“大俄國太子來游漢口饗燕晴川閣索詩索書即席奉贈”。張之洞官運亨通,官名極大,掩著了他的書名,其實張之洞僅憑書法一技也是可以揚名天下的。
如果說十年前《辭典》上的團扇書法讓我認識了張之洞的書法的話,那么看過《名家書簡百通》(1994年6月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出版)上“張之洞致梁鼎芬”一通信札后,便是喜愛張之洞書法之濫觴了。之后。我在拍賣行中開始留意張之洞的書法。2000年春季老城隍廟拍賣行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終于看到了一幅張之洞的行楷條屏,書法較《辭典》上的團扇和《名家書簡百通》上的信札拘謹了些,估價又很高,所以我沒有去參加競拍。心想,機會總是還會有的。
時光飛過兩年,在上海大眾第十屆書畫·古玩拍賣會預(yù)展上,長條案上兩排扇片重疊平放著,我一一在翻看,當看到一張張之洞的行楷扇片時,我開始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心想小拍上也會有這么大名頭的作品?于是請來丕師進行鑒定。丕師一看,擊節(jié)叫好,稱“絕對沒有問題”。我深恐別人再看到這張扇片,放回原處時在上面壓了張其他人的扇片。把這張扇片“埋”了起來。
拍賣當日,是丕師和蔣頻師兄在杭州書法聯(lián)展的開幕式的_日子,因我要陪丕師去參加,于是把舉牌的任務(wù)硬塞給了張宏元師兄,屆時將由“張”去拍“張”。張之洞的這張扇片拍賣號比較靠后,這之前我還有意競拍幾件他人的作品,所以我在張之洞扇片定起拍價位十倍的基礎(chǔ)上,又在拍賣目錄“張之洞”邊上用紅筆加注:“如果前面陸小曼、陳小翠沒有拍下來,此扇片可以拍至十二倍?!弊龀鲎詈笠徊募軇?。宏元兄好手氣,不但前面陸小曼的《花蝶圖》小屏按我設(shè)定的價位拍了下來,張之洞的這張扇片也剛好在十倍上拍到了手,讓我大為開心,好好謝了一通宏元兄。
并非王婆賣瓜,這張扇片比《辭典》上的“即席團扇”和“城隍條屏”書法水平都要高,寫出了蘇東坡書法天真爛漫、郁屈瑰麗之氣。蘇東坡的書法有“大海風(fēng)濤之氣”、“古槎怪石之形”的藝術(shù)美感,這在張之洞的這張扇片上體現(xiàn)頗為淋漓。學(xué)習(xí)某個人的書法,要想在氣息上做到逼近是困難的,但學(xué)問的涵養(yǎng)、胸次的不俗,便能縮小這層隔膜。即此而言,張之洞學(xué)蘇水平是很高的。清徐珂《清稗類鈔》有:“文襄書法東坡”(張之洞卒謚“文襄”),便是對張之洞書學(xué)東坡的肯定。另外,近人馬宗霍在《霎岳樓筆談》中亦云:“文襄喜用側(cè)筆,力能刷紙,雖法東坡,然有其橫肆,無其敦和。殊未為成家也?!标P(guān)于用筆,“中鋒取勁,側(cè)筆取妍”,若是用筆得當,所掌握好“隨筆而落,隨筆而起”的所謂“四面鋒”和“刷字”的特點,便是書法上的自然天真、氣韻生動的奧秘所在。此幅扇面書法,燥潤相間。節(jié)奏明快,有蒼勁俊邁、縱橫姿肆的風(fēng)神。
扇片的書寫內(nèi)容,是前邊兩首七言絕句,后邊是一首五言絕句,共計76個字。章法長行五六個字,短行每行三個字。當寫至最末一行,還余“今日又蘇瓊”五個字,排序上是該為短行,而張之洞巧妙地把“今日又”三個字按短行的格式書就,把“蘇瓊”兩字按款字的格式進行了縮小,這樣一來就給人以整體的美感。署名“香濤張之洞”,鈐“臣張之洞”印文很規(guī)整一路的方印。扇片為雨金成扇,折開后裝池成了鏡片形式。
張之洞(1837-1909),清直隸南皮(今河北)人,字孝達,一字香濤,晚號抱冰。同治二年(1863年)殿試獲得二甲第一,即進士第四名。此時慈禧太后剛垂簾聽政,在她親自圈定前十名時,覺得張之洞的考卷辭藻絕麗、語句酣暢、旁征博引,頗有史漢遺風(fēng),尤其是他直指時弊的勇氣,慈禧太后對張之洞十分欣賞;又加上張之洞的族兄張之萬是狀元,覺得這策論的主人可能會是可造人才,于是提筆將張之洞的名字由第四名升到第三名,特擢之為一甲第三名(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中探花,賜進士及第。千萬不要輕看這一個名次之差的改動,它的意義真可謂非比尋常:一甲三名,瓊林宴上,單獨坐席位,用的是銀碗玉箸。其他的進士則八人一桌,用的是瓷碗竹箸。出午門游金街后,眾進士要他們?nèi)讼然卦⑺?,才各自回到下榻處。所有進士都想入翰林院,一甲三名可免試直接進入翰林院,授修撰或編修之職,等等殊勝處數(shù)不勝數(shù)。
張之洞等新科進士的瓊林宴選在了慈禧太后生辰之日,她在養(yǎng)心殿大擺壽宴,接受文武百官朝賀。賀壽拜禮結(jié)束,慈禧降旨:“翁狀元、萬榜眼、張?zhí)交粝?,其余的下?”原來慈禧太后要出上聯(lián),讓三位對下聯(lián),并云:“屬上好者,即為我太后門生,并立授官職?!敝灰娝錾下?lián):“洛水靈龜獻壽,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五還歸+A,數(shù)數(shù)定元始天尊,一誠有感?!睆堉从X得平步青云的大好機會到了。在苦苦思考之時,他不經(jīng)意地突然看到大殿旁邊的一幅《丹鳳呈祥圖》,頓來靈感,脫口而出:“丹山彩鳳呈祥,雄聲六,雌聲六,六六總成三十六,聲聲祝慈禧太后,萬壽無疆!”此聯(lián)既出,四座稱頌,慈禧更是萬分欣喜,即稱張之洞是其得意門生。授職翰林院編修兼侍讀。此后,張之洞聲譽大起,步步高升?!八簧荚谧龉?,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沒有被貶過官,更沒有丟過官,甚至連降級處分都極少,堪稱官場奇跡”。
張之洞不拘做官有道,實則是位通才。他在任兩廣總督時,任用馮子材在廣西邊境打敗法軍。這是清政府惟一的一次抗擊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取得的勝利。在與洋人打交道上,曾國藩一生英雄卻栽倒在這道題上,“天津教案”使他聲威掃地;李鴻章人情練達,但只會一味與洋人妥協(xié)。而張之洞呢。他軟硬兼施。雙管齊下,比曾、李高出了一頭。
在學(xué)術(shù)上,張之洞被譽為“圣相”、“學(xué)術(shù)界領(lǐng)袖”,他“以文章道德主盟壇坫者數(shù)十年,五洲之士皆仰之為中華山斗”。他的《車酋軒語》、《書目問答》和《勸學(xué)篇》影響極大。梁啟超回憶他少年時代,云:“得張南皮之《車酋軒語》、《書目問答》,歸而讀之,始知天地間有所謂學(xué)問。”可見張之洞著述對晚清學(xué)界影響之大。
在教育上,張之洞在兩湖、兩江、京師等地改建書院,創(chuàng)辦各類新式學(xué)堂,選派留學(xué)生,廢除科舉制并創(chuàng)立奠定近代教育基礎(chǔ)的“癸卯學(xué)制”(今天的教育體制就得益于“癸卯學(xué)制”,或者說是在此制基礎(chǔ)上修訂而成的)。他所辦學(xué)校之多、種類之繁、范圍之廣、影響之遠在晚清政界、學(xué)界無人能望其項背。他認為,要保國保教保種,光靠中學(xué)是不夠的,還必須輔以西學(xué),云:“今欲強中國,存中學(xué),則不得不講西學(xué)”,提出在學(xué)校增設(shè)五學(xué):礦學(xué)、化學(xué)、電學(xué)、植物學(xué)和公法學(xué)。
“中體西用”論是張之洞提出的一種廣泛的社會政治思想,是一種中西合璧的治國治政方案。他引進西學(xué)生產(chǎn)手段和科技文化,口號是:封建體制加資本主義的生產(chǎn)力。張之洞辦新軍,建工廠,奏請修筑淞滬和滬寧鐵路,都是貫徹了“中體西用”的原則。毛澤東先生曾言:“講到重工業(yè),不能忘記張之洞?!?/p>
張之洞歷任四川學(xué)政、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光緒二十八年,充督辦商務(wù)大臣,再署兩江總督。三十二年晉協(xié)辦大學(xué)士,擢體仁閣大學(xué)士,授軍機大臣兼管學(xué)部。三十四年,督辦粵漢鐵路,加太子太保。宣統(tǒng)元年(1909年),任實錄館總裁官??芍^官位顯赫。
種種關(guān)于張之洞,有長篇歷史小說《張之洞》上、中、下三冊在去年面世,洋洋120多萬字,都在各大書店顯著位置陳列,封面直書三個楷書大字“張之洞”,為張本人手跡,很是醒目。另外還有《張之洞縱橫官場的三十六種韜略》,市上正在火爆出售,讀者有興趣對張之洞作進深了解的話??梢苑陨蟽煞N書籍,此篇文章不再贅述。
筆者為了增強本文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在上述啰嗦了張之洞的一些較為枯燥的“雄韜大略”后,決定錄幾條有關(guān)張之洞趣味性的文字,以饗讀者。以下逐條,皆錄于鄭逸梅著的《藝林散葉薈編》之書中:“張之洞晚年善睡,對客數(shù)語。往往鼾聲遽作,客輒自引退”、“張之洞平生三不爭: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士爭名,三不與無謂人爭閑氣”、“我國留學(xué)美國之第一人為容閎,字純甫,廣東香山人,設(shè)保國會,張之洞捕之。我國留學(xué)日本之第一人為戢翼踂,字元丞,湖北房縣人,創(chuàng)《國民報》,張之洞護之”、“張香濤好人佞諛,易實甫以俚語為詩以調(diào)之云:‘三十三天天上天,玉皇頭戴平天冠,天平冠上豎旗竿,中堂更在旗竿上’”、“冒徵君鶴亭,應(yīng)經(jīng)濟特科試,文中用盧梭二字,閱卷者張之洞,素惡新名詞,因而被斥。都人士有詩戲之云:‘贏得南皮喚奈何,不該試卷用盧梭。從今卷起書包去,且應(yīng)明年進士科’”、“冒鶴亭參加癸卯經(jīng)濟特科考試,文中引用盧梭《民約論》,被張之洞摒奔,張對人說:‘盧家沒有好人,盧俊義是男盜。盧莫愁是女娼’”,等等,未知合讀者諸君口味否?
最后,本文以一則《張之洞偷香竊玉》(刊在《名人軼事大觀》1999年2月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小文作為本文的結(jié)束語。文中云:“張之洞也有偷香竊玉之好。兩湖總督衙門里的仆婦丫環(huán),只要他看上了就難以幸免。有一次,一個丫頭給他洗腳,他的老毛病發(fā)了,又動手動腳。丫頭情急生智,正色說道:‘我已有人了?!钦l?’‘大少爺?!瘡堉粗坏檬樟耸帧!睂懙酱?,我也覺此文該收手了,就此擱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