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甘甜綿潤的紅棗,無人不知曉。但棗花的知名度,似乎就小了一些,這不會是花朵太小的原因吧。其實,沒有花兒,哪有果兒?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老家的紅棗樹,漫山遍野,誰也數(shù)不清。以我們村莊命名的西峰山小棗,中外馳名。
每年在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競相爭妍斗奇之后,嬌小的棗花,悄悄地露出頭來。它顏色米黃,花骨朵很小,簡直都不像花,就像粘在葉梗上一撮兒一撮兒的小米粒兒,透著飽滿,說它是金色小花,也不為過。如果把枝葉比作一塊布,那布上印著的就是一朵緊挨一朵的小碎花,極富層次感。山里的小姑娘要是用這樣的布,做一件小襖,或是一件小裙子,那可真漂亮極了。當微風吹來,一串串的小黃花,搖搖擺擺,從密密麻麻的葉叢中,擠出來,躲進去,真是“金盞滿樹,香染滿枝”。
提到香,那可不是一般的香。不是清香,也不是芳香,是陳香,是濃香,蜜啥味兒它啥味兒。這種香似乎很黏,能黏在鼻子上,可謂“濃濃棗花香。沁人心脾長”。人的傻鼻子都禁不住這樣的誘惑,蜜蜂的尖鼻子就更別提了。它們幾里、十幾里、幾十里,翻山越嶺,一群一群追香而來,到盛開的花鄉(xiāng)爭鳳吃醋。
棗花蜜極富營養(yǎng),含多種礦物質、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這里不加討論??商岬氖?,它的香醇、昧厚、質好。棗花蜜很沉,盛一斤酒的瓶子,裝蜜,是兩斤酒的分量,壓手的感覺好極了。
蜂蜜,眼下太多了,超市上琳瑯滿目,膩得都不正眼看它??伤氖昵埃l敢吹這大話。我在十歲之前,不怕笑話,沒大口大口地吃過蜂蜜,沒那條件,哪兒吃去?當年還得感謝棗花。記得,實在饞了,就盼著等著棗花盛開的時候,掰一把圪針,放進火柴盒,到棗樹下和蜜蜂搶蜜吃。拽一杈花最多香味最濃的枝子,用圪針尖兒一點一點往嘴里挑,蜜太少,半天也甜不滿舌頭。后來學一招,把舌頭伸出來,牙咬著,等抹上百八十次,再把抹著蜜的舌頭縮回去,這才略微感覺有點蜜的味道。如果舌頭在嘴里,是不夠唾沫吃的。有一次,那真正是飽吃了一頓。不知哪年,生產隊時興養(yǎng)蜂,我們幾個小孩子偷偷摸到養(yǎng)蜂場,趁大人戴著蜂帽看蜂時,幾個人呼啦趴在搖蜜桶上,把桶底積存的蜜,用手指刮得精光,那才算真正知道蜂蜜是什么味道。先是甘甜,后是微辣,真值了,太爽了。過后,我們意識到,這是在占生產隊的便宜呀,我們想起老師的話,下次再也不可以這樣了。
“花香蜂采蜜,辛苦為誰忙”。棗花為什么香得那么濃,香得那么遠,就是含的蜜太多了。特別是雨過天晴,那蜜都快流出來了。一朵花兒就是一個蜜疙瘩,太陽一曬,香氣四溢,香得蜜蜂都沒喘息的工夫。這時,也是養(yǎng)蜂人最頭疼的時候。一來要抓住最好的花期,讓蜜蜂多采蜜,增加生產隊的收入;二來又擔心蜜蜂勞累過度,傷亡過大。因為棗花蜜比槐花蜜、荊花蜜、雜花蜜要稠得多,加上蜜蜂恨活兒,一般采半個月就累趴下了,碰上玩兒命的,一周就累死。養(yǎng)蜂人一邊是看著搖出的蜂蜜高興、欣喜,一邊是看著犧牲的蜜蜂傷心、難過。真是夠難為人的。
棗花的濃香,準確地說,是蜜散發(fā)的味道。當然蜜也由花生,其濃香才回味無窮。因為它追求的是厚重,所以,別看花小,內存大,每一朵如沒受傷,一定都要結果,從不開謊花,這就是小小棗花的風格和氣質。
(選自2010年第3期《十月》)
原刊責編 楊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