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品位、特征和個性,有她的人文、風情和歷史。
滄桑巨變只是她的外貌,人及由人衍生的風景才是她的主體。當然,還不要忘了城市細節(jié)。
走近她、接觸她、讀懂她,似乎不難,又覺很難。因為是初次相識,也是初戀。
不想?yún)⑴c當今五光十色的品讀盛宴,只是在一個旮旯里拾起過去一粒不起眼的梅子,咀嚼起來,有點甜,有點成,還有點酸澀,回味醇厚……
北京
北京是我人生旅程中,較早走近的大城市。
那是1974年,我在故鄉(xiāng)的公社里當一名不在正式編制的干部。當時,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席卷全國。有位來江西視察工作的國家領導人,覺得江西學大寨步子邁得不快,提出江西老表應當走出去看看,不能關門學大寨。于是,去大寨學習一時成為江西各地的一項重要工作,這個地方的人前腳走,另一個地方的人后腳就跟。我有幸成為公社赴大寨學習參觀團中的一員。
參觀團都是公社、大隊的主要負責人,有30多號人,大多是第一次出遠門。去山西是從浙贛線折上京廣線,在石家莊轉的車。在完成大寨學習任務后,游興未減,大家也不想原路返回,還想多走幾個地方,都盼望去首都看看。可那時正巧臨近國慶,去北京的火車票不好買。負責買票的公社辦公室同志靈機一動,買了去廊坊的車票,中途在北京站下車。
到達北京是凌晨。其實,這次出來到首都去,公社是謀劃已久,做了一點準備的??紤]到這么多人在北京住宿會有麻煩,事先叫了我們公社的一位漂亮女教師打前站,她的丈夫是北京一家建筑設計院的工程師,北京崇文門賓館就是他們設計院設計的,聯(lián)系的住處就在那里。
賓館一般早晨是不接待游客的。那位女教師帶我們?nèi)ラ_眼界,坐地鐵,那是北京第一條地鐵,剛建好不久。我記得終點站是蘋果園,幾十年過去了,站名始終未忘。我們是從北京站到蘋果園,又從蘋果園到北京站,坐了好幾個來回。天大亮了,才從地鐵站上來,來到天安門廣場,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
天安門廣場,我心中神圣的殿堂,我終于來到您的身旁。多么寬闊,多么壯觀,記得當時看到迎風高高獵舞的國旗,我竟情不自禁地邁開腳步脫離隊伍走近她,久久仰望,激動得熱淚盈眶。
在紀念碑繞著碑基轉了幾個來回,我們團里有的人累了,也就席地而坐在臺階上,身邊是大大小小的行李。這時,負責廣場警衛(wèi)的軍人走過來說,不能坐在這里,不雅觀,有外賓,要注意影響,勸我們到附近的松樹林里去。
我們就這樣被趕著、累著、狼狽著在街上到處溜達,一直到太陽快下屋頂了,還沒進賓館休息。女教師勸我們耐心等待,說國慶前夕來北京的人太多,賓館很緊張。最后,等到的是一個不祥的消息傳來,因一個全國性的美術展覽進京人員把祟文門賓館全包了,我們的住宿成了問題。
最后協(xié)商的結果,只給我們一間有三張雙人床的房間,放行李和老人住,其他的二十多人全部住賓館澡堂。
進澡堂要晚上10點等沐浴的人全走了才進去,睡在一溜排開的躺椅上,放暖氣,蓋浴巾,大家嘗到了一種新滋味。真是太疲勞了,也講究不了那么多,大伙兒臉腳都沒洗,一倒在椅子上就睡著了,有的還打起了呼嚕。哪知,感覺還在迷迷糊糊中就被叫醒。早上6點就要起來離開,澡堂要整理開始新一天的營業(yè)。
以后的幾天游玩大家沒了興趣,加上北京天氣干燥,飲食又不習慣,有幾個人病倒了。有個老大隊書記睡在下鋪,被上鋪掉下的東西打到了頭,出了點血,竟像小孩似的嗚嗚哭了起來。大伙兒吵著要趕緊離京去上海。
好多年后,我再次去北京,卻不記得前次到過哪些地方,頤和園沒有去,故宮沒有去,動物園、前門也沒有去,印象中只記得天安門、崇文門,還有兵司馬三門胡同,(到京當晚,那位女教師為解決住宿尷尬,主動帶我去找我那遠房的親戚,看能不能讓我住親戚家。見一大家人擠在一個小四合院里,終沒開口。)再就是北京火車站。
離開北京的火車發(fā)車時間是晚上12點,車次倒是直快,卻全部是站票。
擁擠的北京站,那位女教師趕來送我們。因怕女教師難堪,原本不想跟她打招呼,準備悄悄地走,結果她還是知道了。
辭別免不了問候。當女教師得知我們?nèi)抠I的是站票,想到這幾天安排接待不周,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內(nèi)疚,在候車大廳竟放聲大哭起來,那聲音盡管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還是那么的響亮動人。眾多旅客驚訝的目光一下子全投向我們這一堆人。
我們反過來極力安慰女教師,說我們這幾天北京玩得很開心,是我們想早點回家,你不要難過,你已經(jīng)盡力了……
在女教師布滿淚痕擠出來的笑容中,火車徐徐地離開北京站。我們揮手,告別北京。
我記得那周遭的色彩是橙黃的,很暖和,又有點撲朔迷離,充滿憧憬。
上海
如果說,北京的代表色彩是黃,那么,上海的代表色彩就是綠。畢竟是江南,有綠水的滋潤,有綠樹的呵護。
首次走近這座城市的時間是在1974年的秋天,我的同伴還是從江西一大寨一北京一上海的參觀團成員。
晚上下了火車,出站,人頭攢動。見到的是穿得花色繽紛的靚麗女子,聽到的是有點嗲氣的問候軟語,還有溫潤的環(huán)境,喧鬧的氛圍,讓大家疲憊的心情變得十分舒坦。原來有些身體不適的人,一下子精神抖擻起來。
接我們的有許多是上海知青的家長。他們的小孩在江西插隊,從長途電話和來信中得知,當?shù)氐闹髟字嗌洗髮W、招工、參軍命運的官員要到上海來,出于幫助兒女親人的目的,紛紛到車站來“搶”這些平時不太看得起的“阿鄉(xiāng)”。為爭著接待,幾個知青家長還差點吵起來了。
接下來在上海的日子變得十分的短暫。許多被邀請去吃飯的公社干部、大隊書記,是由我這個隨團“秘書長”幫著去找知青的家庭地址,時間常常是安排得滿滿的。那時,吃飯還不時興上餐館,都在家里安排。我在體驗上海住房逼仄的環(huán)境中,感覺上海人生活的精致和洋氣。我記得我們住在天津路一家小旅館里,歐式建筑,雕窗圓柱,水磨石地面,雖小卻很有雅氣。加上穿著花色鮮艷小背心、燙著鬈曲頭發(fā)的服務員來往其間,著實亮人眼球。到滬的當天,有人就迫不及待去了外灘,回來就驚呼:那里談戀愛的人真是密集集的,那男女靠得之近哪,讓人都不好意思瞧。來上海讓江西老表真正感覺到了大城市,開了眼界。
我們在一個住在黃浦路上的知青家里做客。那男知青的姐姐真是太漂亮了,我感覺,放在五斗櫥上她的藝術照片,比當時上?,F(xiàn)代芭蕾舞劇《白毛女》的主要演員還要漂亮。說實話,我那頓飯真沒吃好,老是回頭去看那照片。吃完飯,天已很晚,那漂亮的姐姐送我們到馬路上,和年輕的大隊書記一再握手,請求幫助他弟弟,那嬌滴滴的動人神情,讓“阿鄉(xiāng)”只顧點頭,雙手久久不愿放開她的手。
當然,我的官員同伴也找江西在上海的老鄉(xiāng),敘敘舊情,帶去鄉(xiāng)情。有一次,我領著一位大隊長找在上海當工人的老鄉(xiāng),不巧未遇。晚上,那名工人聞訊到旅館來會老鄉(xiāng),除了給老鄉(xiāng)一份上海椰子糖、肥皂等禮品外,也給了我這個帶路人半份禮品,讓我很過意不去,感覺上海人很會做人。
還有一次,一位大隊書記去老鄉(xiāng)家,為怕老鄉(xiāng)外出,我們是一大清早就在七彎八拐的弄堂里尋找,陽光初照就出現(xiàn)在那女老鄉(xiāng)家的門口。那女老鄉(xiāng)四十來歲,精瘦瘦的,睡眼惺忪地接待我們。因我們沒吃早飯,她叫女兒到街上買了幾根油條,就著泡飯和一點咸菜讓我們吃。還說,上海人早飯都是這樣吃的,自己家鄉(xiāng)人就不客氣了。我看到大隊書記蹙著眉頭,邊吃還邊看著我,很是不安。從老鄉(xiāng)家里一出來,大隊書記就罵開了:小氣鬼,我來上海就來吃你這泡飯的。下次她回家鄉(xiāng),不要說我不給她面子,不理她!
上海人精明,這話不假。招待客人那菜碗也是小小的,筷子要收斂點,不能大夾。在餐館用餐,也是每道菜基本吃完,不剩。你可理解為不浪費,會算計過日子。這和江西的習俗不一樣,江西人招待客人習慣菜要有吃有剩,酒要喝足一醉方休才算熱情。這是地域文化的差異。
為此,有些人不愿和上海人交朋友,我倒不這樣認為,對上海人的印象也不差。我采訪上海著名作家王安憶,受到她的宴請,采訪完畢已是晚上11點多鐘了,她執(zhí)意送我和作家陳世旭出家門至大路口招的士。她說,這么晚了,你們兩個大男人打車,司機出于安全會不停。讓我感到上海人的心細。還有,因我報道過上海著名影星潘虹在江西的活動,很簡單的一次。以后,我兩次公差去上海,一次是她叫經(jīng)紀人招待我,并安排接送站;一次她不在上海,叮囑經(jīng)紀人接待我并轉告她的問候。
一方城池養(yǎng)一方人。多去幾次上海,會讓人聰明一點。我有這樣淺識。遺憾的是,我第一次去上海,因忙于“公務”,也是沒到處看看,只在遠處看了一眼在南京西路上的上海國際飯店,和同伴發(fā)出“這么高啊”的驚嘆。而上海五香蠶豆倒是帶了不少,吃了許久,至今舌尖還能感覺到那種味道的魅力。
西安
我是在“大霧”彌漫的環(huán)境中進入西安古城的。時間是2002年10月的一個深夜。
注意,這里說的大霧是打了引號的,其實是農(nóng)民在田野上燒麥稈揚起的烏煙瘴氣。是那樣四處彌漫鋪天蓋地籠罩一切的場景,是那樣滾滾而來源源不斷并嗆人鼻喉。
“這樣拼命地燒,是農(nóng)民為了做肥料,省得弄回家。政府也下過文禁止,沒用。污染環(huán)境、破壞城市形象不說,有時因煙霧連飛機都降不下來?!痹趶南剃枡C場去城區(qū)的高速路上,接我的西安朋友解釋道。
燈光在煙霧和夜幕中特別的迷蒙,周邊的景色攪得看不清楚,車時不時穿煙破霧,艱難慢行,就像電影里的戰(zhàn)爭場面鏡頭。一直到市中心大街上了,我還感覺霓虹燈交織起的光暈,是自田野上飄來的。真是“慕名長安千里尋,歷史風云揚煙來。夜色美景未相見,只緣身在迷霧中?!?/p>
羅馬哲人奧古斯都說過:“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蔽靼?,是可以完全認證這個觀點的。到了西安,才知什么叫歷史輝煌,什么是帝王之氣。不愧為歷朝古都,那秦始皇兵馬俑宏大氣勢,那銅馬車形象逼真神態(tài),那華清池貴妃出浴的國畫,那驪山腳下的傳奇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也陶醉了我。在山巒起伏的暮靄中,在俊秀靈動的陶俑間,我讀出的不僅僅是美麗山河的博大粗獷,更有中華民族的精深智慧。歷史不可還原,但可充分想象。從西安事變發(fā)生地的墻角彈孔上,我極力想象當年的驚心動魄和生死存亡的畫面。曾是戰(zhàn)戟林立的古戰(zhàn)場,上演了中華兒女熱血澎湃的動人一幕。西安,中國歷史因您而改寫,您的功勞永不可沒。不是時間關系,我還想去秦始皇帝陵看一看,站在陵地上,發(fā)古之幽情,去幻想地下如《史記》記載的:七十余萬人造就“以水銀為江河大海,以人魚膏為燭”的撼人場景。
在西安參觀,景多點廣,時間總不夠安排。不要說近年來建設的新景點,單是古代的著名遺址都跑不過來。臨走的那天,我和同伴還想去看看早已仰慕的大雁塔。這距今1450年的著名唐代古塔,被視為古城的象征,盡收佛教經(jīng)典,留有杜甫、岑參等詩人的詩句。我們一早就來到大雁塔廣場,想成為第一批游客。和晨練的老人做了一會兒伴后,八點就站在進塔參觀的大門口,可開門要到八點半。我們拿出記者證、機票給管理人員看,說能不能通融一下,就到塔邊轉一下,照幾張相就出來。任你怎么說,管理人員就是不同意,說要按規(guī)定準點開門。磨了老半天的嘴皮子,把門人一臉正經(jīng),不為所動。一看表,時間來不及了,只好一步一回頭,悻悻離開。我心里在琢磨,這關中人怎么就這么倔,就沒有一點靈活性哪?
說陜西人“倔”,還只是一方面,我發(fā)現(xiàn)還特別的“忠”。離開西安前一天晚上,當?shù)厥箢I導請我們到市里最有名氣的飯店吃“羊肉泡饃”。并說,到西安不吃這玩意兒,就不算是西安客。坦率地說,我這個江南人不習慣吃那道“名點”,只是覺得把泡饃一點點捏碎放進羊肉湯里,飲食方式新鮮,吃不出他們講得那種如神仙般的感覺。當主人問我們味道怎么樣,我們只好客氣地說:還不錯。說“忠”,是因為我看到這家名店的進門的大廳,有三個玻璃展柜,上方是國家級要人光臨該店的大幅照片,下方展柜里端端正正放著要人用過的碗、筷、匙。用紅色平絨墊底,還用點箔金紙點綴,顯得富麗堂皇。走近一看時間,“展品”已放了好幾年。
名人要員來過,掛點照片說得過去,擴大影響嘛。要人用過的碗筷也成為“文物”展品,這就沒必要了吧。究竟是想表達一種現(xiàn)代商業(yè)的名人效應,還是折射出長久潛藏在當?shù)厝斯撬枥锏摹爸摇?
我從人文角度,傾向于后一種判斷。
因我上網(wǎng)查了一下“西安人性格”有關文章,有文介紹,陜西是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源頭,西安是帝王之都,有厚重的文化氣質,燦爛的文化與悠遠的民族精神均繼承于西安人。關中人實誠、豪爽、厚道,尊敬先賢,知恩圖報。
此言誠哉!
(選自2009年第5期《大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