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善良的六年級學生金鈴為了成為老師、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作出了種種努力;智障兒童貝貝成了孤兒,他的命運牽動了很多人的心;趙安迪在爸爸的葬禮上見到了只在照片上見過的媽媽,卻從此要和她一起生活……這些故事、這些人物讓我們感動,給我們思考,也讓我們認識、喜歡上故事的作者——黃蓓佳阿姨。
大作家小名片
姓名:黃蓓佳
愛好:音樂、文學
代表作:《我飛了》《我要做好孩子》《親親我的媽媽》等
提問時間
請問,您寫的《我飛了》一書中,單明明和杜小亞兩個人物描寫非常生動,是否確有其人?
答:這兩個人物都是虛構的。作家寫作品,有的有生活原型,有的沒有,是想象,還有的是把好幾個生活原型拼湊起來,或者綜合起來,塑造出一個生動可信的人物。單明明和杜小亞這兩個人物,從外形到內(nèi)心差別都很大,他們在書中相互映照,性格互補,才使得情節(jié)生動。
最近我看了《你是我的寶貝》,這本書非常好看,剛讀幾行,我就愛不釋手了。一直想問您,您為什么說一個“智障的兒童像一面鏡子,會把我們生活中種種的骯臟照得原形畢露”?
答:智障兒童特別單純,少了很多平常人的私心雜念,不會耍心眼兒,也不懂得別人對他們耍的心眼兒,別人的“惡”,在他們的絕對“善”前面,就使不出來了,就自慚形穢了。
您是為我們這些中小學生寫作的,那么,您的這些靈感是誰給您的?
答:靈感來自我對生活的觀察,這當中可能有你,也可能有他。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可以寫成一本書,豐富的、可愛的、與眾不同的書。走在街上,仔細看孩子們的眼睛,猜測他們心里隱藏的喜怒哀樂,再編成故事,這就是我喜歡做的事。
黃蓓佳阿姨,既然您已經(jīng)是大人了,為什么您還這么愛寫兒童看的書呢?
答:如果大人不寫,孩子們閱讀什么呢?也只有長成大人了,才能比孩子更懂得孩子,真正地把孩子寫好。
在《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中,您寫道:“貓和鼠你喜歡哪個?”如果現(xiàn)在我也來問您這個問題,您會怎樣回答?
答:世上的每種生物在幾十億年的地球演變中存活下來,就有它們活著的理由,所謂的“可愛”和“不可愛”,是人類硬加給它們的主觀意念。仔細想想,人和動物都是“生而平等”,應該允許大家有不同的成長方式,長成不一樣的形態(tài)。生命的千差萬別,是我們這個世界美麗多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