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李晨同學(xué):
你轉(zhuǎn)往外地上學(xué),已經(jīng)有一年多的時間了。今天接到你的來信,非常高興。從你俊秀的文字中,我仿佛又看到了你活潑的笑臉,聽到了你爽朗的笑聲。你說很想念以前的學(xué)習(xí)生活,我們也十分想念你,都在心中默默祝你學(xué)習(xí)、生活愉快。
你在信中說,學(xué)完《灰椋鳥》一課后,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許多打比方的句子。作者為什么在課文中運用這么多打比方的句子?你百思不得其解,并急切想得到我的回答。你真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孩子!這個問題不僅你感到困惑,很多孩子學(xué)完這一課后也有這種困惑。
作者為什么在課文中運用了這么多打比方的句子呢?
那是因為運用打比方的句子,可以充分表達(dá)作者對灰椋鳥的喜愛,可以使灰椋鳥歸林的場面描寫層次分明。
這樣說,你理解起來可能有些難度。如果結(jié)合課文中出現(xiàn)的打比方的句子來談這個問題,理解起來就輕松多了。
我們先來看第四自然段中一個打比方的句子——
先回來的鳥在林內(nèi)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
這一句中,作者把鳥鳴比成了人的活動——“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盎ハ鄡A訴”,是互相毫無保留地一一訴說。單純的鳥鳴,變成了灰椋鳥之間坦白、真誠的交流。每一只灰椋鳥一天的見聞和收獲,都是不同的。這觸發(fā)了讀者無窮無盡的聯(lián)想,令人回味無窮。而當(dāng)鳥鳴被比成人類的呼喚時,自然又別有一番滋味。這洋溢著濃濃友情、親情的動人場面,是一幅多么溫馨自然的畫面呀!
在這個打比方的句子中,我們可以讀出作者對灰椋鳥鳴叫的深入理解,更能讀出作者對灰椋鳥的深深喜愛。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第五自然段中的句子——
看,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棱棱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這一自然段中,作者把撲棱棱飛行的鳥,因為羽毛在晚霞下染成了“金紅色”,比成了“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整個林子中,只有這些“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沒有音樂伴奏顯得太單調(diào)了。于是,作者又把林中的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聲,比成了“飛瀑落入深澗”“驚濤拍打岸灘”。情緒高漲、喧嘩熱鬧的鳥鳴聲,就如一個龐大樂隊在演奏大型的交響樂。此起彼伏的樂聲,就像在給空中穿著盛裝翩翩起舞的鳥兒們伴奏。
你看,歸林后的灰椋鳥,有舞蹈的,有伴奏的,你方唱罷我登場,寫得很有層次,熱鬧非凡。難怪作者發(fā)出“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舉行盛大的聯(lián)歡會,還是在慶祝自己的節(jié)日”的感慨。
結(jié)合對課文中打比方句子的分析,你是否明白了作者為什么要運用很多打比方句子的原因?希望你好好學(xué)習(xí),期待我們再次見面,衷心地祝福你。
張忠誠
2010.5.20
(《灰椋鳥》,蘇教版小學(xué)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