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福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北京 100836)
構建我國稅收信息共享機制*
□ 趙福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北京 100836)
我國稅收信息共享主要存在技術壁壘、部門壁壘、區(qū)域壁壘、納稅人信息的分割。構建稅收信息共享機制的總體目標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稅收信息大集中,建成全國統(tǒng)一的電子稅務局,打破信息管稅中的區(qū)域壁壘,為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稅收信息共享搭建平臺。
稅收信息共享;稅收信息共享機制
信息管稅依托信息化手段,強化稅收信息數據分析與運用,提高稅收管理質量,其組成部分包括網上開票、在線辦理涉稅事項、數據分析等。在信息管稅模式中,稅務部門先匯集所有納稅人的涉稅信息,形成稅收信息數據庫,再依據數據庫的數據進行稅務分析、決策、管理。對納稅人而言,信息管稅能降低納稅人的辦稅成本,提高納稅人的辦稅效率,給納稅人提供選擇辦稅時間的機會。對征稅機關而言,信息管稅能降低征稅部門對納稅人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等相關信息不對稱程度,將稅務部門征管工作重點由征收管理轉變?yōu)槎愂展芾砼c納稅評估,提升征管質效。
信息管稅效應的發(fā)揮,與數據庫的網絡大小及數據庫的數據質量高低有關。要發(fā)揮信息管稅效能,關鍵的一步就是擴大稅收信息來源,提高稅收信息共享程度,擴大稅收信息共享范圍。如果數據庫是全國性的稅收信息數據庫,稅務部門能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稅收信息分析。如果數據庫是區(qū)域性的,稅務部門只能在區(qū)域范圍內查找、交換納稅信息數據。當前,各地、各級稅務部門都在積極推進稅收信息共享,比如國稅部門與地稅部門、稅務部門與工商等相關部門實時交換稅收信息數據。還有些地方經常召開稅務工商聯席會議,及時交流相關信息。應該來說,這些舉措提高了稅收信息共享程度,但是,稅收信息共享仍面臨體制機制的制約,這嚴重阻礙了稅收信息共享建設的步伐。
我國稅收信息化經過多年的建設,信息管稅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各地稅收信息化的整體效應尚未挖掘出來。目前,稅收信息共享主要存在以下幾種障礙:
各地稅務部門在稅收信息化建設中,各自采用相對獨立的技術標準 (包括數據錄入標準等),致使各地稅收信息化系統(tǒng)難以兼容,形成信息管稅中的技術壁壘。
在構建稅收信息管稅格局之中,稅務部門所需要的稅收信息來源于公安、工商、房產、銀行等多部門。相關部門因主客觀條件限制,與稅務部門實現信息共享的進程緩慢??梢哉f,構建信息管稅的格局面臨較大的障礙就是,稅收信息來源多元化的部門壁壘。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推進信息管稅進程,大力開展稅收信息化建設。各地根據實際情況,以省級為單位推進稅收信息化建設,雖然符合實際情況,但是,區(qū)域邊界形成了行政邊界,為區(qū)域間的合作制造了壁壘,客觀上影響了信息管稅整體效應的發(fā)揮。
目前,擁有納稅人信息的部門很多,有銀行、工商、地稅、國稅、房產、勞動保障等部門。各部門基本上都是根據各自管理的需要采集相關信息,導致納稅人相關信息被人為分割,各部門都只能掌握部分信息,難以了解納稅人完整的信息。
構建稅收信息共享機制的總體目標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稅收信息大集中,建成全國統(tǒng)一的電子稅務局,打破信息管稅中的區(qū)域壁壘,為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稅收信息共享搭建平臺。各地稅務部門應充分利用稅收信息共享平臺,發(fā)揮稅收信息數據庫的作用與功能,挖掘稅收信息數據庫的潛能,使稅收信息數據庫成為稅務部門運轉的大腦,為稅收分析、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構建稅收信息共享機制既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也是一項長期工程。在目前各種約束條件下,構建稅收信息共享機制的路徑是,先搭建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稅收信息共享的平臺,再逐步統(tǒng)一稅收信息建設的技術標準,打破信息管稅中的技術壁壘、部門壁壘。各省市在全國稅收信息大集中平臺中,集中全省稅收信息數據。
1、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建成一個電子稅務局,打破信息管稅中的“區(qū)域壁壘”。
經濟越發(fā)展,企業(yè)的組織形式越多樣化,經營地點將呈現全國化、全球化趨勢,企業(yè)經營活動的地點經常超越稅務部門管轄的范圍,這使稅務部門很難全面掌握納稅人的相關信息。要全面掌握企業(yè)經營信息,就要實現企業(yè)經營活動邊界與稅務部門管理邊界重合。在目前稅務部門按區(qū)域劃分管理邊界的前提下,只有全國范圍內建成一個電子稅務局,才能避免因各地稅務部門稅收信息系統(tǒng)不對接或各地稅務部門的“組織理性”,而分隔納稅人的相關信息。在全國范圍內建成一個電子稅務局,既能讓納稅人辦稅更加方便,可以在網上辦理跨地區(qū)經營活動的涉稅事項;又能大幅度提高稅務機關征管質效,全面了解企業(yè)經營情況及資金流動。
2、統(tǒng)一稅收信息采集、管理的技術標準,打破信息管稅中的“技術壁壘”。
要發(fā)揮信息管稅應有的效應,除了在全國范圍內建成一個電子稅務局之外,還應完善涉稅信息采集的技術標準,避免各地稅務部門因信息采集的技術標準不一,而形成技術壁壘。今后,應完善、統(tǒng)一涉稅數據采集的技術標準,避免各省市的稅收信息系統(tǒng)因技術標準不一致而導致“孤島效應”。
3、構筑與工商、公安等部門共享信息的平臺,打破信息管稅中的“部門壁壘”。
發(fā)揮稅收信息對管稅的作用,要從多渠道匯集納稅人的涉稅信息。未來,應建立與工商、公安、銀行、房產等部門共享信息的平臺,方便及時交換數據。
我國可學習國外稅務部門的稅收信息共享的經驗與做法,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稅收信息共享平臺。在日本,幾乎所有商店和超市都使用電腦收款結賬,而稅務機關查稅也是對電腦的流水記錄進行稽查;美國在各種經濟交易中沒有發(fā)票,但是銷售活動都有收據開給付款方。收據上所購物品的單價、總額、交易單位和稅收等都一目了然。這些收據都是由電腦開出,稅務機關將這些電腦的數據通過聯網傳入稅務機關進行監(jiān)控,消費者拿著收據就可以作為報銷憑證。
4、推動稅務機構改革,建立適應信息管稅需要的稅收管理模式。
我國稅務部門雖然已開始實施信息管稅,但距真正的信息管稅格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前,我國稅務部門的工作重點仍是征收管理,相當一部分工作集中在辦稅大廳的稅款征收上。要推動建立信息管稅格局,就必須在稅務系統(tǒng)內部整合資源,征管改革、流程優(yōu)化與信息系統(tǒng)統(tǒng)籌結合,機構改革、人財物資源合理安排,才能形成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信息化發(fā)展模式??梢灶A見,未來稅務系統(tǒng)的稅收管理方向是專業(yè)化管理,工作重點將是稅收信息數據分析與納稅評估工作。
[1]高麗麗.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稅收監(jiān)管水平的助推器[J].地方財政研究,2010,(1).
[2]]陳曉光,張忠友,馬陟政,姜傳武.互動平臺:讓稅收征管信息真正共享[J].稅收征納,2007,(11).
F810.423
A
1008-4614-(2010)05-0013-02
2010-08-19
趙福軍(1979-),男,湖南衡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