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阿林 黎 慈
(1.泰州市公安局,江蘇 泰州 225300;2.江蘇警官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和諧社會下公安機關對網絡輿論的柔性管理研究
紀阿林1黎 慈2
(1.泰州市公安局,江蘇 泰州 225300;2.江蘇警官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公安機關對網絡輿論實施柔性管理,由于注重與網民進行有效溝通,從而有利于消減網民與公安機關間的隔閡,促進網絡社會的和諧,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根據(jù)網絡社會的特質要求和公安工作的具體實踐,公安機關在網絡空間實施柔性管理的主要措施應當包括:轉變傳統(tǒng)強制管理觀念,樹立以網民為本的管理理念;引導意見領袖,保障公安機關與網民進行有效溝通;培養(yǎng)網絡評論員,把握網絡輿論的發(fā)展方向;提高網民的道德素養(yǎng),促進網絡輿論的健康發(fā)展。
柔性管理;網絡輿論;公安機關;困境;對策
最近幾年來,“云南躲貓貓事件”、“湖北鄧玉嬌案”、“上海楊佳襲警事件”發(fā)生后,在網絡上迅速產生了“百萬級點擊率”的關注度與“一呼百應”的傳播效果。這些現(xiàn)象表明,公安機關與社會層面長期接觸和直接摩擦,決定了其必然成為網絡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建設力量,公安機關理所當然應當承擔起對網絡輿論進行引導和調控的職責。由于受傳統(tǒng)諸多因素的影響,許多公安機關仍然習慣于運用傳統(tǒng)的剛性手段予以調控,這些剛性手段由于忽視了網絡社會的特殊屬性,從而使公安機關對網絡輿論的調控一度陷入困境。相反,在某些實際案例中,公安機關對柔性管理的嘗試,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湖北的“鄧玉嬌案”成為網絡熱點問題后,公安部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jiān)察局下發(fā)了《關于針對“鄧玉嬌案件”開展網上輿情引導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各地公安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jiān)察部門以發(fā)布帖文和跟貼評論的形式在國內大型商業(yè)網站新聞跟貼評論板塊和12個重點論壇進行正面引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述“鄧玉嬌案”中,在公安部的領導下,各地公安機關的正面引導方式,正是本文探討的柔性管理的一種方式。所謂柔性管理,從公安機關管理網絡輿論的視角來看,是指公安機關在研究網民心理及其行為規(guī)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的方式,在網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公安機關管理網絡輿論的意志變?yōu)榫W民的自覺行動的管理方式。當前,在網絡這個互動、多元、信息量驚人的數(shù)字化模擬世界里,若只單純依靠公安機關的剛性手段,恐怕會因監(jiān)控困難而達不到良好效果,而盡量減少公安機關剛性強制干預,實行柔性管理則不失為一種符合網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監(jiān)管理念和監(jiān)管模式。
“所謂網絡輿論就是在互聯(lián)網上傳播的公眾對某一焦點所表現(xiàn)出的有一定影響力、帶有傾向性的意見或言論?!本W絡輿論與傳統(tǒng)輿論相比,具有自身特有的屬性。正是這些特有屬性給公安機關在應對網絡輿論時提出了各種新的要求,同時由于傳統(tǒng)的剛性管制手段本身具有難以克服的局限性,從而使過去習慣于使用剛性強制手段的公安機關在網絡社會實施管理中陷入困境。
對于傳統(tǒng)媒體,公安機關有一套完整而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來進行監(jiān)管,如重要稿件的送審制度。而對于網絡而言,由于具有虛擬性及其帶來的自由性、開放性等特點,使傳統(tǒng)管理方式的效果大大弱化。其一,網絡的虛擬性帶來網絡社會的高自由度,使公安機關傳統(tǒng)管理方式無法有效應對。相對現(xiàn)實社會來說,網絡構成了一個虛擬的社會。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社區(qū)中網民們不再受社會真實身份的約束和他人的監(jiān)督,他們可以更自由、更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甚至是那些囿于自己的真實身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表達的意見。其二,網絡的虛擬性帶來網絡社會的高開放性,使公安機關傳統(tǒng)管理方式常常遭遇到網絡謠言的攻擊。在網絡世界里,網民的真實身份具有隱匿性,他們可以輕易地利用各種虛擬身份在網絡上肆意發(fā)表虛假信息,形成網絡謠言,甚至制造混亂,惡意誤導公眾。如果公安機關再采取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做法,先采取強制性手段予以“封堵”,然后由公安機關相關部門調查后再行公布,就達不到控制網絡謠言的效果,往往還會使網絡謠言更加肆虐,讓公安機關處于被動位置,最終有可能導致公眾對公安機關的不信任和公安機關的形象危機。其三,網絡的虛擬性帶來的無限寬泛性,完全突破了國界和地區(qū)界限的限制,以至于沒有任何人、任何機構、任何國家可以完全左右它、操縱它、控制它??梢?,采用傳統(tǒng)適用于現(xiàn)實社會的那種分地域設卡、設點管轄控制的管理方式來監(jiān)管網絡輿論往往會作用甚微。
正如尼古拉·尼葛洛龐蒂描述政府部門面對互聯(lián)網時所處的監(jiān)控困境時所說,“因為數(shù)字世界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地方……電腦空間的法律中,沒有國家法律的容身之處?!毕冗M的技術支持使互聯(lián)網極容易擺脫公安機關的控制,帶來公共安全問題,動搖國家權力的合法性基礎,甚至危及國家安全。以往,公安機關往往會對大眾媒體實施一定的社會管制,諸如限定大眾傳播機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采取剛性行政強制手段等方式對政治信息流通進行控制。然而,這些控制方式對于報紙、電影、電視和廣播等傳統(tǒng)大眾傳媒是十分有效的,但對互聯(lián)網的傳播卻難以奏效。這是因為,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傳播具有容量無限、即時便捷和超國界傳播的特征。在互聯(lián)網上,人們只需花費低廉的成本就能夠通過互聯(lián)網提供的各種渠道交流信息,包括在網絡論壇和聊天室中發(fā)言、發(fā)送電子郵件以及創(chuàng)建自己的博客表達個人想法觀點等。對于人們交流的各種信息,盡管相關法律法規(guī)、網絡監(jiān)管部門和網絡警察在宏觀上能了解到議題的設定、網絡輿論的走向等,但在網絡的微觀領域卻顯得力不從心,無法調控網絡輿論的情緒和態(tài)度。在公安機關對網絡調控的實踐中,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刪除關鍵詞”、“過濾不良語言”,但與此同時,網民可以通過換用同義詞的辦法輕而易舉地“繞道而行”。這樣,公安機關監(jiān)管方式的可操作性、公正性必然降低,監(jiān)管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此外,由于公安機關的“硬性”刪除,還會遭致“侵犯網絡言論自由”的質疑,損壞到公安機關形象,那將需要花費更高昂的成本去修復。
互聯(lián)網是由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局域網所構成的,它采用的是離散結構,不具備擁有最高權力的中央控制設備或機構對其進行控制。在網絡社會中,信息網絡技術沖破了傳統(tǒng)的等級結構,權力不再集中于某個人或某個團體的手中,而是分散到了更多的個人和群體當中。這樣,網上的信息發(fā)布不再是某個人或某個團體擁有的特權,每個網民都可以擁有并行使充分的“話語權”,由此便形成了類似于哈貝馬斯所稱的“公共領域”的交往空間,諸如公共聊天室、博客日志、BBS論壇等網絡社區(qū)。在這些網絡社區(qū)中,信息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和極快的速度傳播。一方面,一旦有重大新聞事件發(fā)生,網絡媒體都會在第一時間追蹤并加以報道,這些信息的供給瞬間便會吸引網民的目光和參與,事件由此便會迅速成為輿論熱點。另一方面,網民幾乎不需要花費成本就可以發(fā)帖或跟帖,以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在網絡空間交流思想。一旦有典型意義的帖子得到網友的認同,引起共鳴,就會反復轉帖或被跟帖,很快擴散開來,由此將輿論推向高潮??梢?,公安機關對于信息進行壟斷在網絡社會是行不通的,在“權力分散化”、“去中心化”的網絡社會中,高高在上的官僚主義獨白無論怎么樣都不可能獲得網民的認同與支持,反而會使公安機關與網民之間的對立情緒加劇。
公安機關傳統(tǒng)的剛性強制手段之所以在網絡社會管理中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忽視了網絡社會的特有屬性而進行了不當?shù)墓苤?。剛性強制手段之所以在網絡空間的效果大打折扣,原因在于剛性強制手段的著眼點放在不合作者的身上,而忽視了絕大多數(shù)的合作者,從而把主要針對少數(shù)不合作者制定的策略方法運用到整個網絡空間中來,主張采用“堵”的方式解決網絡輿論問題,造成的結果就不難想象了。與剛性管理相對的柔性管理,能夠在網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公安機關的意志變?yōu)榫W民的自覺行動。實踐表明,柔性管理既迎合網絡空間的特質,又符合現(xiàn)代公安機關管理網絡輿論所追尋的目標。因此,在網絡空間實施柔性管理,應當成為公安機關走出管理網絡輿論困境的新方式。
近年來,在網絡輿論管理領域中,公安機關與網民之間的矛盾與糾紛層出不窮,一些本來可以避免的矛盾依然發(fā)生甚至激化。有時正常的網絡輿論監(jiān)管活動受到嚴重的阻撓,原因之一就是善意的監(jiān)管目的與生硬的監(jiān)管手段之間達不到和諧統(tǒng)一。誠然,為順利實現(xiàn)監(jiān)管目的,運用某些命令、強制手段的剛性行政執(zhí)法固然必不可少,但由于其主觀決斷性強,方式較簡單粗暴,若使之成為獨一無二的監(jiān)管方式,勢必引起網民與公安機關摩擦的加劇,造成不必要的矛盾與對抗。
相反,柔性管理不然,它寓管理于幫助、給付、授益之中,立足寬容、理解、信任,通過引導、溝通、協(xié)商,運用激勵機制來調動人們主動、自愿地服從公安機關監(jiān)管,從而達到公安機關與網民的協(xié)調一致??梢姡嵝跃W絡輿論監(jiān)管更容易使網民感知、領悟到網絡監(jiān)管法律對其自身的關懷、保障,排除對網絡監(jiān)管法律的異己感,代之以信賴和主動自覺遵守,從而可以削弱乃至抵消網絡輿論監(jiān)管權力在剛性方式作用下所產生的傷害力,以防止行政權對網民權利的侵害和自由的過分限制,從而保障網絡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包括公安機關在內的各個主體都應當具有效率觀念,將效率置于一個優(yōu)先的位置予以考慮,即以最少的人力、財力投入,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尤其是在現(xiàn)代行政日趨復雜化的情況下,更應降低公安機關行為的成本,提高公安機關行為的效率。在以往,公安機關監(jiān)管網絡輿論的效率是通過強制獲得的,而強制的大量運用使得監(jiān)管的成本與監(jiān)管目標的實現(xiàn)之間存在一定的不協(xié)調性。這是因為強制監(jiān)管的推行需要不斷地強化暴力機構,這些機構和人員的建設、培養(yǎng)需要支付大量的日常開銷;同時公安機關為了維持這種不對稱的管理關系,不得不在管理網民與其必要的資源上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因此,從長遠來看強制監(jiān)管是高內耗、低效益的,并不具有真正效率。
相反,在柔性管理中,公安機關以激勵、誘導為驅動,利用自身優(yōu)勢主動提供網民無力知曉的信息、技術、經驗和條件,并指明大致的行動方向,給予網民充分的自由,從而調動網民主動、自愿地服從和配合網絡輿論管理活動。同時,在網絡輿論管理實踐中,柔性管理以柔和的品格和彈性作用,彼此交流信息、緩沖雙方的對抗力,改善網民和公安機關之間的關系,消除公安機關和網民之間的行政摩擦,削弱、抵消強制性的行政權力所固有的傷害力,減少相互之間的抗爭,降低彼此之間的力量消耗,從而有利于大大降低公安機關行政成本,提高監(jiān)管網絡輿論的效率。
在2010年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三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周天鴻委員在題為《推進網絡民主建設,建設新的有序民主參與渠道》的發(fā)言中指出,“網絡民主”為民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表達渠道,為民眾的政治參與營造了新的公共空間;培育了民眾自由、平等的民主精神;增強了公安機關工作的透明度,強化了民主監(jiān)督的效力。但是,由于網絡具有虛擬性等特點,也帶來諸如虛假信息和網民言論的非理性張揚等問題,給網絡民主的發(fā)展進程設置了障礙??梢姡耆臒o政府主義對網絡民主的發(fā)展是有害的,民眾參與政治的理性必然會大打折扣。然而,采取生硬的剛性手段予以強制對網絡民主同樣是不利的,這是因為,“它不僅缺乏民主色彩,而且還會因為相對方的有形、無形抵制而降低功效。”此外,網絡空間中完全采取生硬的剛性手段,甚至會使公安機關監(jiān)管網絡輿論權力的合法性遭到質疑。
在“管”還是“不管”的兩難決策中,柔性管理不失為公安機關監(jiān)管網絡輿論的有效方式。柔性管理方式采用教育、激勵、引導、暗示等非強制的方式,在弱化公安機關權力強制性的同時,又增加了網民權利的強度、力度,它意味著網民更多地享有了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和分享信息等社會資源權。由此,柔性管理會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一方面,柔性管理在為網絡輿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寬松政策環(huán)境的同時,又由于有公安機關提供可靠信息引導,以便有效辨識網上海量信息的真?zhèn)危瑥亩U暇W絡民主的正確發(fā)展方向。另一方面,柔性管理把人作為管理的核心,重視網民的意見匯聚,有利于推進公安機關監(jiān)管網絡輿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同時由于柔性管理能更充分地珍視網民的知情權,向網民傳遞公安機關有效性的信息,啟發(fā)和增強民眾對網絡輿論監(jiān)督權力有效性的認同,重塑公安機關的良好形象,對增進公安機關監(jiān)督網絡輿論的合法性起到積極作用。
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從網絡輿論管理的角度上講,柔性管理就是公安機關在研究網民心理和網絡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采用教育、激勵、引導、暗示等非強制的方式,在網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充分調動網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積極性,使其自覺地接受外部規(guī)范化約束的管理方式??梢姡嵝怨芾聿皇峭耆尵W絡輿論脫離公安機關的掌控,而是在傳統(tǒng)管理手段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網絡領域,負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責的公安機關,依然應當宣揚主流價值與倫理,通過教育手段促進網民倫理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并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引導網絡社會中的有生力量共同促進網絡輿論的良性發(fā)展。
在網絡輿論管理實務中,不少人迷信法律強制手段,對柔性管理這種靈活的行政方式持完全否定或排斥的態(tài)度。因此,在網絡輿論調控領域,要真正貫徹柔性管理的方式,首先必須要求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樹立以網民為本的管理理念。為此,公安機關在觀念上要實現(xiàn)“兩個轉變”:一是實現(xiàn)權威型向對話型的轉變。網絡輿論是以對話為基礎的交往行動,“權力話語”只會造成主體間的彼此隔閡,這就要求公安機關必須奉行“平等對話”的原則,通過平等的討論,達成網民對公安機關決策的理解。同時,公安機關要以民主的精神、親和的態(tài)度和網民接觸,充分尊重網民的個性和主體地位,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在參與日常管理中自我鍛煉、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完善。
二是實現(xiàn)封堵型向開放型轉變。實踐中,有些地方領導人把網絡輿論看作洪水猛獸,千方百計限制和堵塞網絡輿論。他們對發(fā)表了過激言論、甚至錯誤言論的網站,輕則批判,重則關閉。這種限制和堵塞網絡輿論的方法,抹殺了網民的言論自由,缺乏人本精神,也是不符合信息時代要求的。柔性管理則要求充分重視網民應當享有的權利,它要求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充分尊重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定權和選擇權;公安機關事務管理的各種信息,要及時讓網民知道。除少數(shù)因法律規(guī)定之外,都應當允許公開討論,不能隨意以國家機密作為借口,拒絕公開和討論,否則會加深網民與公安機關之間的隔閡。
柔性管理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權力實施,而是依賴于人的心理認同達到管理的目標。在網絡輿論管理中,柔性管理追求的是網民對公安機關管理網絡的心理認同,并達到自覺遵守網絡法律和網絡道德規(guī)范,保障網絡輿論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要實現(xiàn)上述這種理性狀態(tài),離不開公安機關與網民的溝通,因為溝通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增進感情、統(tǒng)一認識的過程。當前,由于受傳統(tǒng)諸多因素的影響,從網絡監(jiān)管的實踐來看,在網民中普遍存在著“仇權”、“仇官”的現(xiàn)象。公安機關與網民直接溝通固然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但同時如果能夠借助一些中間力量與網民進行溝通,那便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并且能有效節(jié)約行政管理的成本。
在公安機關發(fā)布的信息與網民接受的信息之間,是否有一種中間力量?根據(jù)大眾傳播學中的“二級”傳播理論,大眾傳播中的信息和輿論并非直接“流”向一般受眾,而是要經過“意見領袖”。所謂“意見領袖”,通常是指那些在論壇中經常發(fā)表言論、在網民中有較高威信的人,向站務組提出申請后,經過一定的資格認定成為版主的權威網民?!耙庖婎I袖”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在網絡世界里,“信息仿佛是太充盈了,以至于公民都喪失了判斷力”。于是,當網絡上出現(xiàn)大量虛假信息和極端言論,受眾無所適從,他們對于權威意見的依賴會更強烈,仍需要意見領袖為自己解惑。這就為意見領袖的產生提供了現(xiàn)實基礎。因此,公安機關在網絡輿論管理中,應該注重與這些“意見領袖”的溝通,尊重他們?yōu)槊翊?、批評現(xiàn)實、監(jiān)督公安機關部門的權利,引導他們成為和諧網絡環(huán)境中的建設性的力量。
柔性管理是一種“根據(jù)多數(shù)人的心態(tài)所形成的心理指向,通過實施一定的影響,引導人們形成共同的心理意志,發(fā)揮精神的作用而進行的管理”。在網絡輿論管理中,盡管不同的網民由于個體的不同,在網絡上發(fā)出的聲音也會各異,然而,引導人們形成共同的心理意志也是可以達到的目標。這是因為,“從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天生害怕孤獨。在享受了充分發(fā)表自我見解的自由后,人們可能反過來要尋求社會主流的聲音,求得與社會主體的認同,從而產生一種心理安全感?!睆木W絡輿論發(fā)展的實踐來看,在發(fā)生重大新聞事件時,受眾一般會下意識地找尋自己平時所喜愛或信賴的網絡評論員,查閱其相關評論供自己參考。網絡評論員通常以理性的態(tài)度和深刻的分析見長,善于表達,能夠為受眾釋疑解惑,并且往往能以自己獨特的個性魅力贏得受眾喜愛或信賴。實踐表明,人民網的《人民時評》、新浪網的《新浪觀察》、新華網的《焦點網談》等,就是通過不同形式的評論來導向輿論發(fā)展?!皩倓偘l(fā)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和人們關心的熱點,人民網及時請各方面有專門研究的記者、編輯發(fā)表網上評論。由于評論員均是權威人士,既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十分熟悉,又很了解讀者的需要,所發(fā)時評常常是先聲奪人,因而文章的轉載率和網友的反饋率都是最高的?!?/p>
要發(fā)揮網絡評論員的作用,營造一種強勢的輿論空間,幫助網民把對新聞的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避免輿論的情緒化,促進網絡中受眾意見趨于有序、健康發(fā)展,就必須加強網絡評論員隊伍的建設,要求他們至少應該具備如下的素質:第一,熟悉公安機關網絡輿論環(huán)境,深諳網民心理,熟悉網絡媒體特性。第二,具備公安專業(yè)知識。在公安機關調控網絡輿論的過程中,網絡評論員應該在具有代表性的節(jié)點出現(xiàn),對網民的疑問要有預見性并能夠做出專業(yè)解釋,真正發(fā)揮公安機關代言人的作用。第三,對網民予以人文關懷的素質。網絡評論員人文關懷的缺失會使網民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性情緒加劇,因此,公共利益至上和網民利益至上的人文品格以及快速的反應能力是對網絡評論員的核心要求。
柔性管理一方面對作為管理者的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一種更加深層、更加高級的管理,是一種充分體現(xiàn)理性、貼近人性的管理;另一方面,柔性管理的效果也依賴于網民的高素質,因為網民的知識背景、心理內質等直接決定了其對公安機關管理的“心理認同度”。因此,公安機關在網絡領域實施柔性管理,同時負有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尤其是加強倫理道德教育,提高網民參與輿論的素質和對有害信息的自覺抵制能力的責任。
道德是一種非強制性的社會控制方式,它是以善惡、榮辱等觀念來評價和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道德是從習俗中演化出來的,它通過社會輿論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發(fā)揮社會控制作用??梢姡訌娋W絡道德規(guī)范建設是一種軟性的控制手段,但由于其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因此也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手段。這是因為,盡管網絡交往是虛擬的,但其行為主體畢竟還是現(xiàn)實社會中真實的個人,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將決定其網絡交往行為的文明程度。因此,對民眾進行相關的道德教育,是防止網絡行為失范的基本前提。
一方面,公安機關要引導網絡職業(yè)道德和規(guī)范建設,明確網絡從業(yè)者和參與者的社會責任。公安機關在其中應當發(fā)揮指導作用,為網絡行業(yè)提供自律模式的參考和引導,鼓勵網絡自律組織的成立以及網絡自律公約的制訂。通過網絡職業(yè)道德和規(guī)范建設,形成自主型網絡道德,明確網絡主體的道德義務,形成網上道德輿論氛圍,增強網絡輿論主體遵守網絡道德行為的自覺性,促進網民提高自律意識和自控能力。另一方面,公安機關應當建議教育部門在學校教育中增設網絡倫理道德教育的課程。據(jù)CNNIC第26次互聯(lián)網報告公布的最新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6月,初中和小學以下學歷網民分別占到整體網民的27.5%和9.2%,增速超過整體網民。由此可見,網民的低齡化所占比重在逐步增加,在中小學教育中開設網絡倫理道德教育的課程是非常必要的,從而讓網民從小就養(yǎng)成自覺遵守網絡道德的習慣。
網絡虛擬社會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現(xiàn)實社會系統(tǒng)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著聯(lián)系和影響。因此,和諧社會的建構,不僅要求在現(xiàn)實社會中達到和諧,網絡虛擬社會中也應該是和諧的。公安機關如果能善于探索網絡輿論的規(guī)律,有效管理網絡輿論,定能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民主和進步,保障和諧社會構建的順利進行。在網絡輿論管理過程中,鑒于網絡社會的特殊性,盡量減少公安機關剛性強制干預,實行柔性管理不失為一種符合時代發(fā)展的監(jiān)管理念。因為柔性管理是一種最大程度寬容、尊重網民權利的管理行為,一種最大限度包容網絡社會中全部發(fā)展力量的管理行為,一種建立起公安機關與網民之間良性互動、信任、合作關系的管理行為。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權力在網絡社會的武斷和濫用,更好地促進網民民主,消除國家剛性干預網絡帶來的不良后果,培養(yǎng)公安機關的溝通意識和公民的自治意識,最終促進網絡社會法治化的形成。在公安機關對網絡輿論實施柔性管理的過程中,要堅持“積極發(fā)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網絡化的發(fā)展中占據(jù)主動地位”的指導思想,遵循網絡輿論的規(guī)律,實現(xiàn)與網民的理性交流,引導網絡輿論,平衡網民心態(tài),理順網民情緒,從而有效地發(fā)揮網絡輿論的“減壓閥”作用,有效促進社會的健康發(fā)展,為深化改革、促進發(fā)展、維護穩(wěn)定、推進和諧社會的有效構建提供有力的網絡輿論支持,創(chuàng)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
[1]何群.網絡中的敵意宣泄[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2):38.
[2]黃洪.從“鄧玉嬌案件”到石首“6·17事件”——談公安機關妥善應對網絡輿情問題[J].公安研究,2010,(4):53.
[3]譚偉.網絡輿論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會科學,2003,(5):189.
[4](美)尼古拉·尼葛洛龐蒂.數(shù)字化生存[M].胡泳等譯.??冢汉D铣霭嫔纾?996.
[5]謝金林.網絡輿論的政府治理、理念、策略與行動[J],理論探討,2010,(2):10.
[6]羅豪才,袁曙宏.現(xiàn)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論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的權利義務平衡 [J].中國法學,1993,(1):56.
[7]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8](英)約翰·基恩.媒體與民主[M].劉士軍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9]李繁.柔性管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J].鄂州大學學報,2007,(1):35.
[10](美)邁克爾·埃默里.美國新聞史[M].展江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2.
[11]董盟君.讓評論成為新聞網站的另一只拳頭——兼談人民網的新聞時評[J].新聞戰(zhàn)線,2002,(8):49.
[12]風笑天.社會學導論[M].廣州: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
[13]孟為.CNNIC報告稱我國網民達4.2億手機占比升至65.9%[N].北京日報,2010-07-16.
[14]王熾.江澤民就信息網絡化問題發(fā)表講話強調:積極發(fā)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N].湄州日報,2001-07-12.
Research on Soft Management of Network Opinions by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Harmonious Society
Ji Alin1Li Ci2
(1.Taizhou Public Security Bureau,Taizhou,Jiangsu,225300;2.Jiangsu Police Institute,Nangjing,Jiangsu,210031)
By implementing soft management of network opinions,public security organs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cation with network users and contribute much to the harmony of network society,which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In practice,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ould base their management on the interests of internet users,ensu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them,hol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etwork opinions and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of internet user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twork opinions.
soft management;network opinions;public security organs;trouble;countermeasures
D631
A
1672-6405(2010)03-0053-05
紀阿林(1962-),男,江蘇泰州人,泰州市公安局副局長,主要從事公安管理學研究。
黎 慈(1975-),女,湖南長沙人,江蘇警官學院教師,主要從事行政法學、行政管理學研究。
2010-07-30
江蘇現(xiàn)代警務研究中心項目《公安機關網絡公共關系危機的防范與應對》(10JWYJ07)、江蘇省政府法制辦資助項目《網絡輿論的引導與法律調控問題研究》(2010jsfzb007B)的階段性成果
張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