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鍵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4)
根據(jù)美國的一項調(diào)查統(tǒng)計,在人們能獲得的信息中,45%來自予聽,30%來自于說,讀占16%,寫占9%。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聽力理解題目在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中所占的比例已達到35%。因此,如何提高英語聽力,是現(xiàn)在學生首當其沖的一個問題。聽力理解,顧名思義,即理解所聽到的內(nèi)容。但對于許多大學生來說聽力理解一直是英語學習方面比較頭痛的一個問題,在如何提高聽力水平這一問題上,很多學生感到困惑,因為他們花了很多時間聽各種材料,聽力水平卻沒有較大程度提高。因而教師在上聽力課的時候如何引進良好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將從聽力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因素,從而提出提高學生聽力能力的訓練策略。
(一)眾所周知,英語聽力過程涉及語音、語調(diào)、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及一般性常識的綜合過程。從語言上來說,語音上的變化(連讀、弱讀、失去爆破、重音移動等)都會使語流中的詞發(fā)生變化,同時也會引起聽的困難。大學生剛進入大學開始上聽力課的時候,由于大部分學生在中學的時候未能開設聽力課,導致其對在聽力中所出現(xiàn)的語言問題感到不知所措,也使得他們在聽的過程中越來越緊張,更加增加了理解的困難。此外,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可能糾結于某個沒有聽懂的詞,因而會影響下面句子的理解。而詞匯和語法是理解句子的基礎,如果一句話中出現(xiàn)了新的句式或單詞,或出現(xiàn)新的語法形式,也會造成學生聽力上的困難。
(二)文化上的差異也會造成聽力理解上的困難。眾所周知,語言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在英語教學中,老師很少引進有關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很明顯,如果一個人缺乏對目的語國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就不會順利地理解聽力材料,甚至出現(xiàn)錯解的現(xiàn)象。
(三)聽力訓練時間有限也是學生一直無法提高聽力的因素之一?,F(xiàn)在的大學生聽力課多數(shù)一周只有一次課。而單單靠有限的上課短短的幾十分鐘來提高聽力,是很不現(xiàn)實的。其中,聽力材料的選取也會對聽力教學產(chǎn)生影響?,F(xiàn)在聽力材料可以直接從網(wǎng)上選取,多是原聲材料,對學生來說難以適應。最好做到選材循序漸進。材料的難度一定要適合學生的當前水平,難度要有階梯性,否則很容易扼殺學生在聽力上的信心和興趣。
(四)落后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對聽力課興趣不大?,F(xiàn)在聽力課的模式基本上來說是很單一的。我們能想象得到的聽力課場景往往就是學生在語音教室戴著耳機,老師在講堂上放聽力材料,聽完之后就核對答案,很少有指導學生聽力技巧的訓練。
聽力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難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良好的聽說能力又是對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基本要求。要想提高英語聽力,我們必須結合學生和教學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轉(zhuǎn)變。
(一)制定循序漸進的教學計劃。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課程只設置了兩年,四個學期。要想在有限的四個學期內(nèi)有效地改變學生聽力薄弱的問題,就必須有一個完整的、循序漸進的教學計劃做指導。教學計劃的制定應著眼于連續(xù)四個學期間的聽力教學,每個學期設置不同的教學重心:
第一學期著重學生語言基礎問題的克服。在英語聽力教學當中,首先應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意識到自己發(fā)音的錯誤。然后不斷地對聽力材料進行跟讀、模仿,從而改正不良的發(fā)音習慣和形成習慣性的連讀。
第二學期可以增加文化背景知識的引入。根據(jù)圖式理論的觀點,相關的背景知識了解越多,聽力理解水平就越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講解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語言情景知識及語言特點,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以便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快速調(diào)取使用。
第三學期著重學生微技能的全面訓練,快速積累詞匯。在聯(lián)系短對話和長對話中,不同的場景會有固定的用詞模式,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反復練習,逐步摸出規(guī)律,注意專題歸納整理。
最后一個學期側(cè)重提高聽力的全面綜合技能。以此逐步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在掌握最基本的聽力方法之后最終能達到四、六級規(guī)定的聽力要求。
(二)精聽和范聽結合,增加聽力訓練時間。教師在聽力教學中,應當注重“精”、“范”相結合的方式。課堂時間有限,所以必須在有效地時間內(nèi)達到最大的效果,可以采用“精”聽的方式,在訓練短文的時候,可以采用“略聽、精聽、選聽、復聽、跟讀”這五種方式來進行聽力訓練。首先將全文聽一遍,期間教師可以根據(jù)所聽內(nèi)容,介紹背景知識,講解生詞難句;其次讓學生一句話一句話的聽,可以反復多次直到聽懂全部;接著選擇一部分認為較難的內(nèi)容以“精聽”的方式再進行聽力練習;接下來再將全部內(nèi)容重復聽一遍,以便鞏固前面所聽到的詞匯、語法、背景;最后將原音放給學生聽,并在聽的過程中讓學生跟原音一起讀,既練習了口語的發(fā)音,同時也對所聽的內(nèi)容及其相關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掌握。
而在課后教師可以提供學生各種聽力材料,并結合學生的課下時間充分實現(xiàn)泛聽,以此幫助學生熟悉各種語音和話題,比如:演講、廣播新聞、電影/電視劇片斷、日常對話、采訪、英語歌曲等。這將是潛移默化的聽力訓練,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語言的輸入。
(三)利用多媒體教室,改變教學理念。多媒體語言實驗室是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進行語言教學的一種特殊教育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改變傳統(tǒng)的聽力課程教學模式,加快教學節(jié)奏、增加語言輸入和聽說實踐活動,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引進多媒體輔助教學,給學生更多接觸自然語言的機會,實現(xiàn)聽力學習真實情景創(chuàng)設和聽力訓練的互動化和聽力課堂的多樣化。加強文化導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化知識,提高文化修養(yǎng),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交際能力。并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方式,學會利用現(xiàn)有資源提高聽力水平。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shù)夭シ乓恍┰嬗⑽母枨螂娪凹瓤梢宰寣W生從疲憊中解脫出來,在圖文并茂的影音作品中領略異國風情、了解異域文化,同時又是一個練習聽力的絕佳機會;如節(jié)選經(jīng)典影片中的經(jīng)典對白讓學生模仿發(fā)音,在模仿的過程中掌握了連讀、吞音、弱化、爆破等發(fā)音規(guī)則,還要注意語音語調(diào)的變化,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聽力課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這種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網(wǎng)絡技術,打破了僅用耳朵練聽力的常規(guī)模式,使學生在真實感中學習,沒有真實世界的壓力,寓教于樂,一舉多得。
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衛(wèi)星廣播電視、多媒體、計算機聯(lián)網(wǎng)等交流手段已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通過有聲語言來充實語言知識,增強語言能力勢必變得更為迫切。英語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長期訓練和學習的過程。因此,在聽力教學中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改變以往那種講單詞、放錄音、對答案的單一教學模式,代之以有系統(tǒng)、有重點的聽力技能訓練,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不斷摸索,比較不同學習方法的效果,以找到適合自我的最佳方法,真正促進語言技能的提高,盡快成為21世紀所需要的外語人才。
[1]Willis,J.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M].London:Longman,1981.
[2]呂云彥.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有效策略 [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6(2).
[3]蕭春麟,楊揚.實用聽力教程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4]許宴瑋.完善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認識[J].上海教育,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