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峰,王衡芽
(1.衡東縣林業(yè)局, 湖南 衡東 421400; 2.衡陽市林業(yè)局,湖南 衡陽 421001)
冰災對衡陽市森林資源的影響及恢復重建措施
趙 峰1,王衡芽2
(1.衡東縣林業(yè)局, 湖南 衡東 421400; 2.衡陽市林業(yè)局,湖南 衡陽 421001)
以衡陽市用材林、竹林、灌木林、經濟林及未成林造林地為調查對象,共抽取2903個小班、3839塊標準地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測算評估全市林業(yè)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48.64億元,間接損失是森林數(shù)量急劇減少、森林質量顯著降低,森林火災較往年增加30.3%,森林病蟲害較往年增加50.3%,并提出了災后恢復重建的措施。
冰災; 森林資源; 影響 ; 恢復重建; 衡陽市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衡陽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冰凍天氣持續(xù)時間之長、影響范圍之廣、危害程度之深為歷史罕見,給衡陽市的生態(tài)林業(yè)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為了客觀評價災害損失及影響,為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衡陽市委、市政府先后3次組織科技人員到全市12個縣(市)區(qū)進行調查,但因調查方法不一,加之調查均以典型為主,所統(tǒng)計上報的損失與實況有一定的出入。為了真實全面反應冰災對衡陽市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的影響,根據國家林業(yè)局林資發(fā)[2008]38號、湖南省林業(yè)廳[2008]16號文件精神及《湖南省雨雪冰凍災害森林資源損失調查評估實施辦法》,衡陽市組織了287名工程技術人員,從3月26至4月30日對全市森林資源受災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與分析,并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科學的災后恢復重建的規(guī)劃及建議。
衡陽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2′16″—113°16′32″,北緯26°07′05″—27°28′24″,東鄰株洲、攸縣、安仁,南界永興、桂陽,西接冷水灘、祁陽、東安、邵陽、邵東,北靠雙峰、湘潭。南北長150km,東西寬173km,總面積153.100萬hm2,占湖南省土地總面積的7.23%,境內最高海拔1290m,衡山祝云峰;最低海拔39.2m,為衡東的彭陂港。地貌類型以丘崗為主,山地占總面積的21%,丘陵占27%,崗地占27%,平原占21%,水面占4%。衡陽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多年平均氣溫18℃,歷年平均降水量1339.1mm,平均年日照總時數(shù)為1521.1h。全市林地面積67.450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44.08%,其中有林地面積56.414萬hm2,灌木林面積2.513萬hm2,疏林地面積2.792萬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積5.437hm2,跡地面積0.275萬hm2,苗圃地面積0.019萬hm2[1],森林覆蓋率38.7%。
將衡陽市所有用材林、竹林、灌木林、經濟林及未成林造林地劃入本次調查范圍。用材林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分為幼、中、成林3個類型,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林分為幼、中、成林3個類型,國外松林分為幼、中、成林3個類型,針闊混交林分為幼、中、成林3個類型,其它樹種分為幼、中、成林3個類型;經濟林按油茶、常綠果木林、落葉果木林和其他經濟林樹種分為4個類型,加上竹林、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共計22個調查類型。以隨機抽樣的方法分別將22個類型在二類森林資源數(shù)據庫小班中進行布點,共抽取2903個調查小班、3839塊標準地進行調查。再根據抽樣調查小班數(shù)據推算全市受災實物量,綜合社會經濟基本情況數(shù)據評估全市災害損失價值量。
本次調查實抽小班2903個,標準地3839個,其中:馬尾松林小班500個,標準地687個;國外松林小班443個,標準地530個;杉木林小班496個,標準地668個;針闊混交林小班323個,標準地443個;其他樹種小班240個,標準地284個;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林小班176個,標準地296個;經濟林小班484個,標準地628個;未成林造林地小班212個,標準地251個;苗圃地小班29個,標準地52個。
在調查小班內,選擇具有受災代表性的地段設置標準地,進行受損類型和損失情況調查。標準地面積為0.067hm2,可為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調查小班面積3.333hm2以下的,設置一個標準地; 3.333~6.667hm2的設置2個標準地; 6.667hm2以上的設置3個標準地。
根據標準地調查數(shù)據,將各調查小班劃分為重、中、輕、微4個損失等級;凍死、腰折(翻蔸、爆裂)、斷梢、折枝、凍傷5種受損類型;根據標準地和小班調查地塊調查結果,以《湖南省雨雪冰凍災害森林資源損失調查評估實施辦法》中規(guī)定的評估計算方法,評估全市林業(yè)災害損失。
3.1調查結果
經統(tǒng)計,衡陽市森林資源受災面積47.037萬hm2,占衡陽市林地總面積的61.06%; 損失面積15.513萬hm2,占衡陽市森林總面積的20.14%; 損失蓄積567.414萬m3,占衡陽市活立木總蓄積量的41.76%。其中: 未成林造林地面積4.113萬hm2,受災面積4.113萬hm2,損失面積1.608萬hm2,占未成林面積的39.09%;杉木林受災面積7.215萬hm2,損失面積1.869萬hm2,損失蓄積195.279萬m3;國外松林受災面積4.539萬hm2,損失面積2.208萬hm2,損失蓄積113.863萬m3;馬尾松林受災面積7.878萬hm2,損失面積2.571萬hm2,損失蓄積200.434萬m3;闊葉林受災面積2.356萬hm2,損失面積0.645萬hm2,損失蓄積33.293萬m3;竹林受災面積7.333萬hm2,損失面積2.871萬hm2,損失楠竹1.315億根,分別占衡陽市楠竹總面積的38.55%,占楠竹總株數(shù)的70.61%;苗圃受損面積0.023萬hm2,損失苗木0.101億株;經濟林受災面積11.463萬hm2,損失面積2.861萬hm2,占衡陽市經濟林總面積的27.18%,損失產量15.591萬t。
(1) 森林資源減少,森林覆蓋率顯著降低。衡陽市各類森林受災總面積共47.037萬hm2,占衡陽市森林總面積的61.06%,受災林地因冰雪災害造成喬木林地與竹林地郁閉度、灌木林地覆蓋度、未成林造林地林分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幅下降,致使有林地變?yōu)槭枇值鼗驘o林地。衡陽市森林覆蓋率由災前的44.67%銳減至38.70%,降低了5.97%。
(2) 森林質量整體降低,森林結構狀況整體變差。衡陽市災前喬木林平均郁閉度0.55,災后郁閉度0.36,平均郁閉度降低了0.19,特別是喬木林中的中齡林和近、成、過熟林,郁閉度分別降低了0.21和0.27;災前胸高斷面積10.6m2/hm2,災后7.0m2/hm2,降低了3.6m2/hm2;災前平均蓄積量42.5m3/hm2,災后為31.3m3/hm2,降低了11.2m3/hm2,降低比率達24.3%。
3.2直接損失評估
2008年的雨雪冰凍災害給衡陽市林業(yè)帶來了巨大損失,特別是楠竹、杉木、馬尾松、國外松、柑桔(Citrus)受損最為嚴重。衡陽市林業(yè)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8.64億元。
(1) 用材林、楠竹損失。用材林損失評估按經營類型分齡組進行:幼齡林采用重置成本法;中齡林、近、成熟林采用市場價倒算法。衡陽市用材林總計損失價值量19.077億元。楠竹損失價值量采用市場倒算法,衡陽市楠竹總計損失價值量13.150億元。
(2) 經濟林損失。經濟林損失評估以現(xiàn)行市價法推算。衡陽市經濟林損失價值11.839億元。
(3) 未成林造林地損失。未成林造林地損失評估按損失面積以重置成本法推算。衡陽市未成林造林地損失面積1.608萬hm2。2007年造林0.509萬hm2,2007年以前造林1.099萬hm2。對于2007年造的林,按造林第1年營林生產成本4500元/hm2計算其損失量;對于2007年以前造的林,以前3年營林生產成本8925元/hm2計算其損失價值量,推算出衡陽市 2007年所造林損失2289.1 萬元,2007年以前所造林損失9810.7萬元,合計衡陽市未成林造林地共損失1.210億元。
(4) 苗圃損失。衡陽市損失各類綠化苗木1.01億株,按市場價5元/株計算,衡陽市苗圃各類苗木損失5035.13萬元。
3.3間接損失分析
(1) 森林生態(tài)功能嚴重削弱。由于森林數(shù)量急劇減少,森林質量顯著降低,生態(tài)建設工程也遭到極大破壞,造成森林功能整體下降,極大地削弱了森林貯碳、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地質災害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tài)功能,導致區(qū)域生態(tài)狀況惡化。
(2) 森林次生災害隱患明顯加大。森林次生災害隱患主要表現(xiàn)在: ① 森林火災。雪災造成森林可燃物成倍增加,衡陽市森林可燃物增加比例達到95%,中齡林,近、成、過熟林林下可燃物比例增加105%~120%。加之樹木倒伏、斷枝折梢、楠竹翻蔸、爆裂等,使傳統(tǒng)滅火工具失去效用,火險處于嚴峻時期。2008年2月至4月底,森林火災呈集中爆發(fā)態(tài)勢,全市累計發(fā)生較大森林火災500多起,最多一天達84起,較往年增加30.3%。 ② 森林病蟲害隱患加大。林木受災后,樹勢較弱,抗性低,加之林內斷枝折梢多,極易誘發(fā)林木潰瘍病及腐爛病等病害;同時,由于運輸清理木材的活動增加,為危險性病蟲害擴散提供了便利條件,發(fā)生森林病蟲害的頻率增加。2008年前衡陽市發(fā)生各類森林病蟲害歷年平均為9333.3~10000hm2,2008年冰災后1—7月份,全市發(fā)生各類森林病蟲害15733.333hm2,較往年增加50.32%。
(3) 木材供需矛盾加劇。由于災害造成的倒木倒竹的質量差、數(shù)量多,短期內造成市場供應量增加,價格下降,給林農帶來重大損失。2008年春夏,衡陽市國外松、馬尾松木材市場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20~140元/m3。從長遠看,由于森林資源遭受嚴重破壞,5~10年內可采伐木材、竹材比往年大幅減少,將使木材、竹類等加工企業(yè)的原料供需問題更為突出。
(4) 林農經濟收入銳減。衡陽市大部分竹林及馬尾松、國外松、杉木林都已分山到戶,冰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及短期木材市場價格下跌將在較長時間內直接影響到災區(qū)林農的經濟收入。
(1) 認真編制林業(yè)災后恢復重建項目規(guī)劃。在核實災情的基礎上,把災后恢復重建與林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及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突出重點,搶抓機遇,精心編制符合衡陽市實際的林業(yè)恢復重建規(guī)劃及實施方案。
(2) 組織林農及時開展清理冰凍雪壓材。將清理與森林經營撫育結合起來,開展清理采伐,減少經濟損失。結合中、幼林撫育,及時清理受災的枯死木和倒伏木,消除火災隱患和防止森林病蟲害的發(fā)生。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強野生動植物救助工作,做好對候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jiān)測,切實防范各種野生動物疫情;加強對雪壓材采伐的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借清理雪壓材之機套取用材指標、亂砍濫伐、未批先砍等現(xiàn)象。
(3) 加強對林農的災后技術指導。及時編制《林業(yè)雪災恢復重建營林技術手冊》,并發(fā)送到廣大林農手中,組織林業(yè)工程技術人員深入到各村組受災的林地,重點對受災較重的竹林、經濟林、用材林、綠化苗木、苗圃地及古樹名木等進行技術指導。
(4) 天然闊葉林改造。對受災后未改變地類的天然闊葉林,只清理斷梢、折枝及倒伏木,嚴禁采伐活立木,通過補植不同的針葉樹種和封育措施,關鍵是禁伐、禁獵、禁牧、禁樵,把天然闊葉純林改造成天然針闊混交林。
(5) 積極建設近自然的人工林。對受災形成的疏林地和無林地,在造林規(guī)劃、造林實踐和造林管護的全過程中,努力遵循生態(tài)學原理,注重培養(yǎng)喬、灌、草相結合的完整的立體結構。實行同一地塊不同年份造林,同一時間造林選擇多樹種,實行針闊混交,不同海拔、不同立地條件選擇不同造林樹種、不同造林模式,充分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以建設最能充分發(fā)揮生態(tài)效益的森林為目標。
(6) 加強林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林業(yè)綜合抗災防災能力。衡陽市的林業(yè)基礎設施落后,林區(qū)道路基本是砂石土路,特別是國營林場和一些鄉(xiāng)村林場,工區(qū)房屋大多是20世紀50、60 或70年代的土坯房,這些落后的設施無法抵御突如其來的災害。為此,提高林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林業(yè)基礎設施投入,是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的一項重要措施。
(7) 制定相關林業(yè)恢復重建扶持性政策。建議各級政府適當減免育林基金及各類林木稅費,以減輕林農負擔。建立健全林業(yè)補助政策,對荒山造林、中幼林撫育、楠竹修山墾復、油茶撫育等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給予受災嚴重的育苗戶以適當?shù)慕洕a償;鼓勵林農和非公有制企業(yè)積極營造混交林,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對驗收合格的混交林提高補助標準,引導林農改變經營習慣,重視本地原生樹種的改良,充分利用本地原生樹種優(yōu)良的適應性,同時,適當引進優(yōu)良品種營造混交林。
(8) 加強林業(yè)保險的政策法規(guī)建設。林業(yè)是個高風險的產業(yè),發(fā)展林業(yè)離不開保險業(yè)的參與。林業(yè)保險在我國出現(xiàn)得較早,但發(fā)展緩慢,加快林業(yè)保險的發(fā)展是發(fā)展林業(yè)不可或缺的舉措之一[2],建立森林保險制度是林業(yè)抗御嚴重自然災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由于林業(yè)的周期長,面積大,森林植被豐富且價值難以確定,在森林保險制度的建立過程中,完全由保險公司進行商業(yè)化運作是不現(xiàn)實的。森林保險制度應該是公益性、政策性補助的一項保險制度。只有通過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機制,才能有效降低林業(yè)生產風險,減輕林農損失。建議政府與金融部門協(xié)調,建立健全林業(yè)保險制度,將林業(yè)保險納入國家政策性保險保費補貼范圍。加強中央及地方政府扶持力度,由中央財政在地方財政提供配套保費補貼的前提下,對各地政策性林業(yè)保險業(yè)務給予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加大政府財政補貼力度,減輕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降低林農繳費比例,增強林農投保積極性,通過“財政+農戶”的方式,擴大保險覆蓋面[3]。對林業(yè)投資項目開展政府扶助性質的保險業(yè)務,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林業(yè)資源抵押貸款業(yè)務,協(xié)助林業(yè)投資者盤活資金,發(fā)展生產。倡議各省、市、自治區(qū)和福建、江西省一樣,推行由地方財政補貼保費的辦法,由保險公司為林農提供保險保障,建立森林保險制度,并將現(xiàn)有的保險責任由森林火災擴大到所有自然災害,包括雨、雪、臺風、洪澇、干旱等險種。
(9) 建立和完善林業(yè)應急機制,加強應急保障。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致使衡陽市林業(yè)損失慘重,也證明了林業(yè)部門對抗擊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欠缺充分準備,缺乏對抗大災的思想準備和措施,為此,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保障措施,提高林業(yè)應對自然災害的快速反應和及時處理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林業(yè)生產周期長,受自然條件、環(huán)境氣候等影響大,因此,更要防患于未然,建議政府加緊制定和完善林業(yè)應對各類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提高林業(yè)應對自然災害的抗擊能力,促進林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10) 建議國家加大對生態(tài)公益林的保護力度,提高重點生態(tài)公益林的補償標準。建議國家提高重點生態(tài)公益林的補償標準,頒布重點生態(tài)公益林有償使用政策,對各種二氧化碳排放企業(yè)收取一定的森林生態(tài)補償費,真正做到森林的生態(tài)效益全社會享受全社會出力,對生態(tài)公益林林木采伐實行生態(tài)采伐制度。
[1] 衡陽年鑒編輯委員會,衡陽年鑒[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 劉紅梅,周小寒,王克讓.加快發(fā)展我國林業(yè)保險的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07(1):171-174.
[3] 吳焰.大力發(fā)展政策性林業(yè)保險 完善我國林業(yè)風險防范體系[EB/OL].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61/120830/120953/7151852.html,2008-04-22.
(責任編輯:唐效蓉)
S 761.3
B
1003-5710(2010)04-0106-03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0. 04. 034
2008-09-10
200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