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河南科技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3)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李淑梅
(河南科技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3)
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生物化學教學模式,將建構主義理論引入到生物化學教學實踐中,設計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這對提高生物化學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設計;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體化學組成和化學變化的一門科學,是生命科學領域重要基礎學科和前沿學科,是高等院校的生物工程、環(huán)境科學、制藥、化工、醫(yī)學等專業(yè)普遍開設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該課程與生理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課程密切相關,是這些課程的前導知識源泉。如果生物化學知識不足,學生不能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對學生后續(xù)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不利,久而久之學生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
目前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課時不足、無綜合性實驗的開設及教學手段的單一等,特別是長期以來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利用講解、板書和各種媒體作為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在這種模式下,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其主動性、積極性難以發(fā)揮。既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又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這與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目標——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實用型的綜合性人才不相符。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近幾年,筆者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引入到教學實踐中,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并積累了一些教學經(jīng)驗,現(xiàn)介紹如下供同仁共勉。
建構主義理論是 20世紀 50年代由瑞士學者 J.Piaget提出的,后被廣泛的應用于兒童教育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實踐中[1]。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 (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2-3]。這意味著學習是主動的,是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個體的學習是在一定的歷史、社會背景下進行的。“情境 ”、“協(xié)作 ”、“會話 ”和“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四大要素。與該理論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3-4],即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xié)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
2.1 協(xié)作學習小組的設計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分組,每 5~8名學生為一個協(xié)作學習小組。提前對小組進行培訓,讓學生了解協(xié)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學習目的和意義。明確協(xié)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率;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學習技能等。協(xié)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2.2 教學目標的分析和情境創(chuàng)設 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大綱,對生物化學各章節(jié)進行教學目標分析,確定各個教學單元所學知識的“主題”,然后創(chuàng)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如講酶的結構與功能時,教學大綱要求重點掌握酶原與酶原的激活過程。為此教師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一男子,25歲,喜歡參加朋友聚會,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酗酒的習慣,前天和朋友暴飲暴食后,突然發(fā)生上腹部持續(xù)劇痛伴有惡心嘔吐,即送醫(yī)院救治。思考問題①該患者可能患何種疾病?②該患者是如何得這種疾病的?致病機理如何?③該患者應如何來預防這種疾病?這種疾病的預后情況如何?
2.3 信息資源設計 教師確定某學習主題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后,指導學生應從何處獲取信息資源,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等。如前面提到的酗酒導致急性胰腺炎的情境,一些問題涉及到生活常識、不良生活習慣及診斷等方面的內容,盡管這些學生沒有學過,可讓學生去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閱相關資料,收集相應的信息。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專業(yè)知識,同時能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
2.4 自主學習與協(xié)作學習 首先圍繞前面制訂的“主題情境”進行自主學習,小組成員在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選一個人做記錄員,負責記錄擬解決的過程,包括問題中的信息收集、學生們的想法和假設以及所確定的學習要點和解決計劃。由于課時不足,自主學習在課后完成。課后完成更有利于發(fā)揮他們的自覺性。然后由教師組織引導開展以小組討論、協(xié)商等模式的協(xié)作學習,以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意義建構。協(xié)作學習不僅要討論主題情境中的初始問題,而且要討論由主題引向深入的后繼問題。在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中心,教師不能替代學生的思維,切忌直接告訴學生該做什么。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同時學生們也要對自己及他人進行評價,包括信息的來源與可靠性、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等。
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現(xiàn)學生的知識外延化和自我反饋。同時通過協(xié)作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精神。
2.5 課堂匯報及教師總結講解 通過前面的自學、討論,各小組利用不同形式來報告本小組的結論及得出結論的過程,并以小論文的形式交給老師。通過匯報,增強了學生膽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老師根據(jù)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課堂匯報及小論文的情況,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建構程度,然后進行總結講解該章知識點,這樣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掌握進而構建所學的新知識。
2.6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建構主義教學效果不能用傳統(tǒng)的考核方法去評價,要建立一套綜合評價體系。河南科技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一套適合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即理論知識考核占 50%,包括期中、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和小組論文成績。實驗操作考核占 20%,包括實驗態(tài)度、操作技能和實驗報告成績。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占 30%,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小組成員的評價及自我評價。評價內容有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其中以過程評價為主,主要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行為表現(xiàn)、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tài)度、能力的生成變化。結果評價包括同學們合作的程度、研究興趣、材料準備情況、發(fā)言交流次數(shù)、表演或演示的次數(shù)、準確或成功的次數(shù)等。每次學習完成后,要對各小組和個人在這一章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以此來引導學生思考和總結本次學習過程的得失,為以后的學習作準備。
按照前面的設計模式,筆者連續(xù)多年在多個專業(yè)的生物化學教學中進行了實踐,并進行了教學效果信息調查,反饋結果顯示 95%的學生都很支持這種教學方法。他們認為“這種方法非常好,是一種挑戰(zhàn),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在傾聽同學觀點時也在反思自己的觀點,保護提高了學生的自尊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像自己不是學生,更像同學在共事等”。同時對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效果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前者在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擴大知識面、提高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協(xié)作能力等綜合素質方面都優(yōu)于后者。因此,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學新舉措。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能使學生從傳統(tǒng)教育束縛中解放出來,由被動變主動,由接受變獲取,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種教學模式加強了課堂和臨床實際的結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增加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意識,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傊?該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這種教學模式受到多因素的限制。首先,教師要深刻理解建構主義的內涵,實現(xiàn)從知識傳遞者向建構合作者的角色轉換;同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師的自身素質是實施好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關鍵[5]。其次是學生,他們必須完成由知識被動接受者到一個主動建構者的角色轉換,對于許多習慣了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期待教師將現(xiàn)成知識呈現(xiàn)給他們的學生來說,這種角色的轉換意味著更多的挑戰(zhàn)。第三是客觀環(huán)境,在建構主義課堂教學中,不論學生的意義建構、交流,還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情境創(chuàng)設,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實際的教學時間往往是有限的,這給該教學模式的廣泛應用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盡管如此,經(jīng)過數(shù)年的教學實踐,已證明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有許多獨到之處,是一種極具發(fā)展前途的新教學模式。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綜合能力的今天,建構主義教學無疑是一種有效且重要的教學方法。
[1]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 (二)[J].學科教育,1998,11(4):17-20.
[2] 閆愛靜.建構主義與學生的主體地位[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3(4):71-73.
[3] 姚裕群,甘建華,楊劍萍.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醫(yī)學生物化學教學模式探索[J].現(xiàn)代農業(yè)科學,2008,15(2):94-96.
[4] 彭述初.建構主義理論評介[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31(1):140-141.
[5] 唐開源.淺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效果的影響[J].醫(yī)學與社會,2006,19(12):43-45.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in Biochem istry
L I Shu-mei
(School of Chem istry and Chem ical Engineering,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ology,Xinxiang Henan453003,China)
The traditional biochemical teachingmode in which teacherswere focus has been modified.The constructivist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biochemical teaching and designed a new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mode in which students are leading.It hasmany advantages,for example,improving biochemical teaching quality,inspire study interest,enhance student’s positivity and creativity and culture general ability.
constructivis m;teaching model;design;biochemistry
R 642.0
A
1008-9276(2010)02-0190-03
2009-11-20
李淑梅 (1975-),女,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人,碩士,講師,從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責任編校:蔡秀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