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珍 韓紅發(fā) 張志蘭 王建偉 靳月琴 景亞蘭
(山西省蠶桑研究所,山西運城 044000)
強健性多絲量春秋兼用蠶品種野三元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蠶業(yè)研究所選育。為了解野三元在山西省的飼養(yǎng)情況以及適應性、抗逆性、豐產性和穩(wěn)定性,我們于2008年春季從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蠶業(yè)研究所引進野三元一代雜交種,在山西省蠶桑研究所進行實驗室飼養(yǎng),其試驗結果如下。
蠶品種:野三元(正反交),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蠶業(yè)研究所提供;對照蠶品種:菁松×皓月(正反交),由山西省蠶桑研究所提供。
飼養(yǎng)試驗在山西省蠶桑研究所進行,試驗設野三元正交、野三元反交、菁松×皓月、皓月×菁松4個處理區(qū),3 個重復,共12 個小區(qū)。所有參試品種在同一實驗室同一飼養(yǎng)條件下進行,每個品種間隔開,全齡實行3 回育,1~3 齡各品種收取2 g蟻量育,4齡餉食1 d后每小區(qū)數蠶400頭,5齡稱葉定量飽食給桑;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蠶期和繭期調查;繭質調查結束后,每個品種各選取1.5 kg樣繭,送垣曲繅絲廠進行絲質鑒定。
野三元的5齡經過比菁松×皓月縮短了22 h;小蠶期皓月×菁松對葉質要求嚴、眠起稍欠齊一,其它品種都眠起、老熟較齊;大蠶期野三元與菁松×皓月相比,其蠶體粗壯,爬行、食葉速度快,且在同樣飼養(yǎng)條件下,病蠶極少、結繭率高。
野三元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其繭形大且勻稱,平均全繭量達1.935 g,比對照種菁松×皓月的1.785 g提高了 8.4%;平均繭層率為25.19%,比對照種的24.37%提高了3.4%;萬蠶產繭量為18.25 kg,比對照種的16.28 kg提高了12.1%;5 齡50 kg芽葉產繭量為 2.91 kg,比對照種的 2.40 kg提高了21.3%,野三元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表1)。
從2009年春野三元的絲質成績看(表2),野三元的解舒絲長為1 126.5 m,比對照種菁松×皓月的1 066.5 m提高了5.63%;解舒率為85.35%,比對照種的83.85%提高了1.5個百分點;野三元和菁松×皓月相比,繭絲長長47.5 m,干繭繭層率高2.75個百分點,繭絲纖度高0.200 dtex;上車繭率低5.5個百分點,出絲率低1.7個百分點;潔凈、清潔與對照種菁松×皓月基本相仿,新品種野三元的絲質成績較優(yōu)。
表1 2009年春野三元養(yǎng)蠶成績
表2 2009年春野三元的絲質成績
家蠶新品種野三元具有粗放好養(yǎng)、抗病性強、優(yōu)質高產的特點,在飼養(yǎng)中表現出食桑兇猛,食性優(yōu),蠶體強健,繭形大,產量高等特性,加上其春秋兼用、耐粗放飼養(yǎng)的品種特性,易被蠶種場和廣大蠶農接受和推廣使用。
野三元在飼養(yǎng)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野三元1~2齡溫度以27~28 ℃飼養(yǎng),3齡26 ℃,4~5齡25 ℃為宜。二是由于此品種含有野蠶系統(tǒng),體色較深,眠起處理和餉食時必須參考蠶室溫度和食桑時間進行操作;在上蔟時更要注意熟蠶的識別,以防抓青。三是野三元蠶體較大,壯蠶期應特別注意加強通風換氣工作。四是野三元熟蠶尿多,蔟中應注意通風,防止悶熱,塑料折蔟上蔟時要稀上,以350頭/匾為宜,防止不結繭蠶的發(fā)生。
家蠶新品種野三元要在山西省大面積推廣使用,還需做進一步的實驗室研究和農村中試。
[1]吳陽春.強健多絲量蠶品種“野三元”[J].中國蠶業(yè),2009,30(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