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英
心跳驟停是臨床經(jīng)常遇到的最緊急的危重狀態(tài),腎上腺素一直是CPR中不可替代的一線藥物,適用于各種類型的心搏驟停。腎上腺素用于心搏驟停的救治已近百年[1],國際心肺復蘇指南推薦,鹽酸腎上腺素常規(guī)給藥方法為靜脈推注1mg,每3~5m in重復1次。我科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CPR中采用微量泵持續(xù)泵入鹽酸腎上腺素,療效較好?,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搶救室及重癥監(jiān)護室內搶救心跳驟?;颊?00例,按2005年心肺復指南診斷標準確診。隨機分為觀察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齡20~70歲。原發(fā)?。杭毙杂袡C磷農藥中毒20例,急性心肌梗塞8例,腦血管意外8例,電擊傷5例,青霉素過敏4例,自縊2例,電解質紊亂1例,心跳停止至開始心肺復蘇時間為1~10m in;對照組52例,男25例,女27例,年齡18~72歲,原發(fā)?。河袡C磷農藥中毒18例,急性心肌梗塞10例,電擊傷6例,青霉素過敏3例,酒精中毒5例,腦血管意外8例,一氧化碳中毒2例,心跳停止至開始CPR時間為1~9m in。2組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發(fā)病后都得到及時CPR及電復律除顫,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并即刻靜脈推注鹽酸腎上腺素1m g,繼之觀察組根據(jù)病情應用微量泵,以15~25m l/h的速度持續(xù)泵入鹽酸腎上腺素15m in,對照組則采用傳統(tǒng)的每3~5m in重復靜脈推注鹽酸腎上腺素1m g,共3~5次,2組其他搶救措施相同。脫水降顱壓、應用冰帽保護腦功能、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必要時患者可使用阿托品、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藥物。
1.3 療效標準 復蘇成功判斷標準按2005年復蘇指南標準:大動脈搏動恢復、自主呼吸恢復、上肢動脈收縮壓≥60mm Hg、散大的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恢復。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間率比較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心肺復蘇療效比較見表1。
腎上腺素是一種α和β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劑,其α受體作用明顯大于β受體作用,其復蘇作用主要是興奮α受體的作用。α受體興奮可使全身小動脈收縮、血管阻力增加、主動脈舒張壓增高、進而改善冠狀動脈灌注,增加心臟按壓時的再搏容量,使心肌和腦血流量增多,有利于心臟復跳和減少腦缺氧的損傷[2]。因其增加心肌收縮力,并使室顫波變粗[3],升高主動脈舒張壓和心肌血流,逆轉和預防長時間心臟按壓與通氣引起的冠狀動脈和腦血管所致的動脈凹陷作用。
鐘清玲等[4]通過動物實驗表明腎上腺素持續(xù)給藥比間斷給藥能維持持久且高的腦動脈灌注壓,維持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效果。腎上腺素屬于超快速消除類藥物,其藥物半衰期極短,Gedeborg等[5]研究表明,無論是標準劑量還是大劑量腎上腺素,給藥后1m in均出觀腦血流峰值,約2m in作用消失。腎上腺素傳統(tǒng)給藥方法即使反復追加用藥也難以維持腦血流峰值。所以本人認為在心肺復蘇時應用微量泵持續(xù)泵入腎上腺素的優(yōu)點有以下幾點:①持續(xù)給藥維持了腎上腺素的有效血藥濃度。彌補了其半衰期短的缺點,從而加強了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性。②減少了反復靜脈推注藥物的操作時間及強度,從而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使護士的工作忙而不亂。并且用微量泵持續(xù)泵入藥物,節(jié)時,節(jié)力并使藥物劑量又準確,又均勻,且連續(xù)不斷,保證了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效果。③從2組患者心肺復蘇療效結果比較顯示出持續(xù)泵入腎上腺素在保證自主循環(huán)復蘇成功率相同的情況下,對CPR患者中遠期預后明顯優(yōu)于間斷給藥方法。
[1]孟慶義,馬勇,錢遠宇,等.氨茶堿和腎上腺素對大鼠心臟停搏的作用[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5,14(6):482-484.
[2]孟繁英.探討不同劑量腎上腺素對心肺復蘇成功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學報,2008,30(5):539-540.
[3]Redding J S.Resuscitation from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J].Drug therapy JAMA,1968,203(4):255-260.
[4]鐘清玲,劉繁榮,熊晶,等.腎上腺素持續(xù)給藥與間斷給藥對心室纖顫兔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7,19(4):242-243.
[5]GEDEBORGR,SILANDERHC,RONNEENGSTROME,et al.Adverse effects of high does epinephrine on cerebral blood flow duving experimen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Crit Care Med,2004,28:1423-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