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海波 龍啟炎 徐翠容
臺灣甜玉米新品種
——世珍
駱海波 龍啟炎 徐翠容
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在黃陂區(qū)武湖農(nóng)場臺灣農(nóng)民創(chuàng)業(yè)園創(chuàng)辦了“臺灣蔬菜新品種展示園”,大力引進與示范臺灣新優(yōu)蔬菜品種。2009年引進的甜玉米新品種世珍在春秋兩季均表現(xiàn)出較高的產(chǎn)量和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該品種生育期較短,在湖北及長江中下游一帶可春秋種植,經(jīng)濟價值高。
早中熟,株型半緊湊。生長勢強,春播生育期80天,秋播75天。平均株高232.5 cm,穗位高94.0 cm,穗長18.4 cm,穗粗 4.7 cm,果穗長錐形,穗行數(shù)12~14行,行粒數(shù) 36.3粒,籽粒馬齒形、黃色;鮮果穗質(zhì)量275.0 g,鮮百粒質(zhì)量35.5 g,出籽率72.7%。果穗均勻,穗粒排列整齊,外觀性狀好,風味佳,皮薄。田間表現(xiàn)綜合抗性較強,糖度高,品質(zhì)極優(yōu),適合鮮食及加工用。
2.1 選地整地,施足基肥
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條件良好、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有機質(zhì)含量豐富、有隔離條件的田塊種植。種植區(qū)應(yīng)選擇與普通玉米相隔200 m以上,或者播種期相差30天以上,以防止串粉影響甜玉米品質(zhì)。整地要求犁深20 cm,耙平后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000 kg、磷肥50 kg、碳酸氫銨30 kg,再犁翻耙平,使土壤上松下緊,表土平碎。每畦包溝寬1.3 m,畦高10~12 cm。田四周挖環(huán)田溝,溝深25 cm,做到排澇防漬。
2.2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春季在2月下旬(日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2℃)至3月中旬播種;秋季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播種,可溝播、穴播。播種前在畦面開兩行播種溝,溝深6~7 cm。株行距30 cm×60 cm,每穴播2~3粒。注意播種不宜深,覆土不宜厚,確保全苗。播后土壤水分不夠的要灌水一次,隨灌隨排,然后噴施乙草胺或40%阿特拉津除草劑,施藥后1~2個月內(nèi)不再松土,以保持藥效。種植密度667 m2春季3 200~3 400株,秋季2 800~3 200株。
2.3 田間管理
①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用營養(yǎng)杯或營養(yǎng)袋育苗作補苗用(可于播種前2天育苗);在3葉期,為保證幼苗均衡生長,輕施苗肥;拔節(jié)前,對葉色淡、葉數(shù)小的弱苗補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鉀肥5 kg或腐熟糞水1 500 kg。4~5葉時定苗,每穴留一株健壯苗,結(jié)合中耕松土除草。抓好小地老虎、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的防治。上午9:00以前在被咬斷的受害株基部扒土人工捕捉害蟲;或每667 m2用80%敵百蟲50 g,加少量水或稀粥與1 kg花生麩調(diào)和拌勻制成毒餌,于傍晚撒于田間誘殺。
②穗期管理 在8~9片葉時,每667 m2施尿素6 kg、鉀肥8 kg作拔節(jié)肥。在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前7~ 10天,每667 m2施尿素15 kg、鉀肥8 kg、磷肥8 kg,或復合肥35 kg作攻苞肥。追肥時在距離植株基部8~ 10 cm處開穴施入,隨后覆土。
③后期管理 做好清溝、防澇、抗旱工作。如遇干旱、多雨、大風天氣,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授粉期根據(jù)苗情增施壯粒肥,每667 m2施尿素4 kg。
2.4 病蟲害防治
①地老虎,春秋兩季播種時,每667 m2撒施地蟲靈1 500 g。②菜青蟲,主要是在秋季甜玉米出苗后至5葉期間為害,用1%阿維菌素10 mL和甲維鹽交替防治,一周兩次效果明顯。③玉米螟,春季在小喇叭口期,秋季在大喇叭口期用1%阿維菌素10 mL和含氟玲脲類農(nóng)藥5 mg,混合噴施打心,每隔一周噴1次,連噴3次,防效明顯。④紋枯病,在拔節(jié)期前后噴灑井崗霉素2次。⑤大小斑病,拔節(jié)期前后噴10%世高1 000~1 500倍液。陰雨天用銅大師1 200~1 500倍液噴灑。
2.5 適期收獲
一般在授粉后18~23天為最佳采收期。應(yīng)掌握在果穗已充分發(fā)育但穗粒仍在漿汁期時進行采收,確保果穗甜嫩。
駱海波,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430065
龍啟炎,徐翠容,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201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