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熙
(四川外語學(xué)院大學(xué)外語教學(xué)部,重慶 400031)
交際翻譯理論指導(dǎo)下的博物館公示語翻譯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漢英公示語實例分析
一 熙
(四川外語學(xué)院大學(xué)外語教學(xué)部,重慶 400031)
博物館公示語具有信息傳遞的功能,為參觀者提供必要的指示、提示和警示。文章將公示語歸為信息型文本和呼喚型的結(jié)合體,并結(jié)合紐馬克的交際翻譯理論,以實地搜集的大量實例為佐證,對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公示語漢英翻譯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和分析。
博物館公示語;文本類型;交際翻譯;實例分析
公示語的范圍十分廣泛,一般指展示在公共場所為公眾提供信息的特殊文體,是與公眾的經(jīng)濟、文化、生活、教育、環(huán)境等方面息息相關(guān)的文字、符號或圖形信息。公示語具有多重的示意功能,諸如提示功能、提醒功能、限制功能、說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傳播功能等。[1](48-54)公示語翻譯在國外有較長的發(fā)展歷史,現(xiàn)在已經(jīng)比較成熟和規(guī)范,而我國因為起步較晚,在公示語翻譯實踐方面缺乏規(guī)范性和統(tǒng)一性,在應(yīng)用翻譯研究方面也沒有形成體系,以至于“為數(shù)有限的公示語被翻譯成英語,而翻譯質(zhì)量往往又相當(dāng)?shù)土?,因此對西方旅游者來說,中國是世界上最令他們莫名其妙的地方”。[2](353)
公示語的功能特色具有國際化特點,因為經(jīng)濟活躍、人口集中的國際化都市、旅游目的地也必然是信息交匯的中心。重慶作為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和長江上游經(jīng)濟中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前來旅游、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2005年落成對外開放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則是重慶與國外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外國游客了解重慶及三峽地區(qū)輝煌歷史、燦爛文化和民風(fēng)民俗的最好途徑。本文以實地拍攝的圖片資料和博物館網(wǎng)站英文介紹為佐證,分析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漢英公示語翻譯中出現(xiàn)的突出問題,并利用交際翻譯理論對譯文進行修正,使其更好地發(fā)揮交際功能。
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在《翻譯教程》(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一書中,將所有的文本劃分為三大類型:表達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喚型文本(vocative text)。詩歌、小說、戲劇等富于想象的文學(xué)作品、權(quán)威性的聲明、自傳、散文、私人通信等屬于表達型文本,以科技、工商、經(jīng)濟為主題的一切格式文本屬于信息型文本,而呼喚型文本指的是能夠感染讀者并使其獲得信息的所有文本。[3](58)公示語主要是給讀者(公眾)提供一些信息,“告示、提示、顯示、警示、標(biāo)示與其生活、生產(chǎn)、生命、生態(tài)、生業(yè)休戚相關(guān)的文字及圖形信息”。[4](22)由此看來,公示語是信息型文本和呼喚型文本的結(jié)合體,并以信息功能為主。
針對上述文本分類,紐馬克提出了兩種翻譯模式: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語義翻譯是指在譯入語語義和句法結(jié)構(gòu)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準(zhǔn)確再現(xiàn)原文上下文意義;而交際翻譯是指譯作對譯文讀者產(chǎn)生的效果應(yīng)盡量等同于原作對原文讀者產(chǎn)生的效果。表達型文本應(yīng)側(cè)重于語義翻譯,而信息型和呼喚型文本應(yīng)側(cè)重于以讀者為中心的交際翻譯。[3](58)換言之,交際翻譯的重點是根據(jù)目的語的語言文化和語用方式傳遞信息,努力使譯文對目的語讀者所產(chǎn)生的效果與原文對源語讀者所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而不是盡量忠實地復(fù)制原文的文字。[5](22)譯者在交際翻譯中有較大的自由度去解釋原文、調(diào)整文體、排除歧義,甚至修正原作者的錯誤。
確切到位的公示語翻譯可以為外國朋友提供方便,然而現(xiàn)存的公示語翻譯卻不盡人意。筆者對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中的中英文標(biāo)識等進行了搜集整理,并嘗試?yán)媒浑H翻譯理論舉例進行分析說明。
從交際翻譯的要求來看,譯文必須在目的語文化以及使用譯文的交際環(huán)境中有意義。但是由于譯者水平參差不齊,譯文往往不能達到交際目的。
例1 原文(譯文):博物館規(guī)劃建設(shè)用地22 900平方米,建筑規(guī)模42 000平方米,2005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Occupying the area of 30,000 square meters, the museum was completed and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Jun 18 , 2005 with the construction area of 42,500 square meters.)
分析:譯文主要問題是數(shù)據(jù)信息與原文不符。標(biāo)點符號與定冠詞“the”的使用也不規(guī)范。
改譯:Covering an area of 22 900 square meters,the museum was completed and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Jun. 18, 2005 with constructed area of 42 000 square meters.
例2 原文(譯文):重慶大轟炸半景畫陳列館(“Chongqingdahongzha” semi-King painting)
分析:該陳列館通過科技手段及雕塑、油畫等形式,再現(xiàn)了抗戰(zhàn)時期重慶作為戰(zhàn)時陪都遭到日機長達數(shù)年大轟炸的悲壯和慘烈。錯誤的漢語拼音完全達不到信息的傳遞,更談不上達到交際效果。事實上,西方媒體如《時代周刊》對二戰(zhàn)中日軍對中國陪都重慶進行的大轟炸有詳細報道,“Chongqing Bombing”或“Bombing of Chongqing”已有定譯。
改譯:Semi-scene Painting of Chongqing Bombing
對博物館來說,專有名稱必須做到統(tǒng)一規(guī)范,譯名混亂不僅不利于信息的傳遞,讓游客無所適從,而且影響博物館的對外宣傳,損害博物館的形象。
例 1 博物館的館名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但英文譯名卻五花八門:
Three Gorges Museum(博物館網(wǎng)站主頁)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 Chongqing (“博物館講解收費標(biāo)準(zhǔn)”英文版)
China Three Gorges of Chongqing(“博物館語音導(dǎo)覽租借辦法”英文版)
2005年,文物出版社推出了由時任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王川平編著的中英雙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6]一書,對館藏精品文物進行介紹。其中館名譯為“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 Chongqing”,可以作為參考譯名。
例 2 博物館開辟了四個常設(shè)陳列展覽和六個專題陳列,這些重要的參觀信息也不盡統(tǒng)一:
原文:《壯麗三峽》、《遠古巴渝》、《重慶·城市之路》、《抗戰(zhàn)歲月》
譯文:The Splendid Three Gorges; Far-Ancient Ba Yu; The History of Chongqing; Anti-Japanese Days(博物館網(wǎng)站“Basic Exhibitions”欄)
The Glorious Three Gorges; Chongqing: a Developing City; Years of Anti-Japanese War(“博物館公眾免費參觀須知”英文版)
分析:原文中“遠古”不必字字對譯,取“古”(ancient)之意即可,倒是“巴渝”不好處理,漢語拼音“Ba Yu”雖然方便,但是在外國游客眼中僅僅是字母的組合,并無意義可言。其實,該展館是通過實物和圖片陳列再現(xiàn)古代巴人的生活場景,譯文不妨音義結(jié)合。
改譯:Glorious Three Gorges; Life of Ancient Ba People; Urbanization of Chongqing; Years of Anti-Japanese War
原文:《李初梨捐獻文物》、《歷代書畫》、《歷代瓷器》、《漢代雕塑藝術(shù)》、《西南民族民俗風(fēng)情》、《歷代錢幣》
譯文:Chuli Li; Famous Paintings through the Ages; Porcelain through the Ages; The Sculpture of Han Dynasty; Custom of Nationalities in Southwest Regions; Currency through the Ages
(博物館網(wǎng)站“Special Exhibitions”欄)
Cultural Relics Exhibition of Li Chuli;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Art of Sculpture in Han Dynasty; The Currenci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of China
(“博物館語音導(dǎo)覽租借辦法”英文版)
分析:“cultural relics”在詞典上確有“文物”之意,只是像這種由私人捐贈而另辟專室的展覽,在國外博物館中屢見不鮮,如僑居紐約的書畫大師和收藏家王己千(C. C. Wang)將自己畢生收藏的文物精品悉數(shù)捐獻給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博物館因此開辟了名為“C. C. Wang Gallery”的展室供游客參觀,此處可借鑒其表達法。
改譯:Li Chuli Gallery; Calligraphies and Paintings; Porcelain and Ceramics; Sculptural Art of Han Dynasty; Custom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Currencies in Chinese History
含有“不”(No)、“請”(Please)和“當(dāng)心”(Caution)等詞匯的公示語表達有約定俗成的方式,絕不能望文生義翻譯成“中國式英語”。
例1 原文(譯文):
照相請勿使用閃光燈、腳架(No using flash lamp and camera horse while taking pictures)
分析:僅僅從語法角度看,原譯并沒有錯誤,但是出于簡潔的要求,應(yīng)去掉次要信息以突出重點,故修改為“No Use of Flash and Tripods”。
例2 原文(譯文):
小心滑倒(Be careful of slipping)
分析:帶有Caution,Warning,Danger等詞匯的警示語常用來提醒公眾對潛在危險的注意,以便采取預(yù)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財產(chǎn)或生命損失。習(xí)慣上提醒公眾注意腳下有多種方法,如“Caution Mind Your Step”、“Caution Beware of Step”、“Caution Slippery Surface”等。
博物館的公共提示意在向參觀者傳遞信息,需言簡意賅、信息明確。譯者在翻譯時應(yīng)該以確定核心詞為出發(fā)點,準(zhǔn)確、簡短地表達特定信息。
例1 原文:
溫馨提示:為方便廣大游客,此處將為您提供:
1.語音導(dǎo)覽租賃
譯文:
Friendly Tips: We provide the services for visitors:
1. Audio Guide for rent
分析:出于簡潔的需要,“溫馨提示”中的“溫馨”可以省去。
改譯:
Tip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visitors, we provide:
1. Paid Audio Guide
例2 原文(譯文):
游客接待中心(Tourist Reception Center)
售票處(Tickets Selling)
休息區(qū)(Break Areas)
一層平面圖(Ichnography of the first layer)
分析:以上的譯文均錯在機械地對應(yīng)原文,雖然沒有單詞拼寫錯誤,但是并不符合公共提示的要求。筆者為此查閱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網(wǎng)站,“游客接待中心”可譯為“Visitor Services”,“售票處”用“Tickets”表示,博物館的“休息區(qū)”是“Rest Area”,各樓層平面圖用“First Floor”、“Second Floor”等表達,簡明扼要。
由于規(guī)則的撰寫必須盡可能利用有限的空間來承載盡可能多的信息,這就要求譯者充分利用各種手段,例如用短語代替長句,或者精選規(guī)則要求的內(nèi)容。英文公示語服務(wù)于外籍人士,翻譯時除了準(zhǔn)確傳達規(guī)則內(nèi)容外,還應(yīng)該注意形式和表達方式的得體以及目標(biāo)受眾的感受。
例 原文:
博物館公眾免費參觀須知(節(jié)選)
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對公眾實行免費開放,觀眾在我館領(lǐng)票處領(lǐng)取免費參觀券,憑票入場參觀。
六、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學(xué)齡前兒童必須由家人陪同參觀。
七、愛護文物,請勿觸摸展品。參觀過程中請勿使用攝像機,使用照相機時請勿使用閃光燈、三腳架。
九、觀眾攜帶的大件包裹、行李,請存放在寄存處。
譯文:
Free Admission Notice to visitors
1. Admission to the Chongqing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 is free. Free tickets are offered at the ticket office. Admission by ticket only.
6. Elderly people having difficulty in moving about, disabled people and children under 7 years of age shall be accompanied by others. Those without adult accompaniment will not be admitted.
7. Please don’t touch the exhibits. Video recording and flash photography are forbidden.Tripods are not allowed in exhibition halls.
9. Please exercise caution and protect your personal articles. Luggage shall be deposited in Left Luggage.
分析:該例集中了公示語翻譯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標(biāo)題中逐字對譯的方法不符合博物館參觀說明英文表達的習(xí)慣?!绊氈钡谝粭l用詞累贅,句子用短語代替會更簡潔。第六條中“老年人”需用委婉語來表達,并刪去意義重復(fù)的第二個句子。第七條和第九條均可從前文提到過的“語用錯誤”角度出發(fā)適當(dāng)修改。
改譯:
Visitor Information
1. Admission always free.
6. Senior citizens, disables and preschoolers must be accompanied by an adult.
7. Please do not touch the work of art. The use of movie or video cameras is not permitted in the Museum. Personal photography without flash or tripod is permitted.
9. Larger backpacks and bags must be checked.
博物館中不規(guī)范的公示語不僅使國外參觀者困惑,而且給他們提供了錯誤的信息,導(dǎo)致不良的國際影響。只有認(rèn)真探討公示語漢英翻譯轉(zhuǎn)換的理論依托和語言文化內(nèi)涵,才能真正準(zhǔn)確發(fā)揮公示語的信息服務(wù)作用。結(jié)合以上實證研究,筆者建議:
一是扎實開展博物館公示語研究,充分利用網(wǎng)絡(luò)資源建立相關(guān)語料庫。
二是加強翻譯人員的文化素質(zhì)和專業(yè)素質(zhì),實施程序管理和翻譯人員資質(zhì)認(rèn)證。
三是在公示語翻譯研究和實踐中實現(xiàn)翻譯理論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互動,實踐需要理論指導(dǎo)并歸納成理論。
四是補充高校專業(yè)課程的設(shè)置,開設(shè)或設(shè)立英語公示語的撰寫或翻譯的課程。
[1]文軍,齊榮樂,賴甜.試論博物館解說詞適度摘譯的基本模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7(12):48-54.
[2]程盡能,呂和發(fā).旅游翻譯理論與實務(wù)[M].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08.
[3]賀學(xué)耘.漢英公示語翻譯的現(xiàn)狀及其交際翻譯策略[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6(3):57-59.
[4]呂和發(fā).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以2012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倫敦為例[J].中國翻譯,2005(6):22-25.
[5]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6]王川平.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Museums Based on Communicative Strategy——Data Analysis of C-E Public Signs in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 of Chongqing
YI Xi
(Department of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
Public signs in museums have the function of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and give necessary instructions, directions and warnings to visitors. This paper classifies public signs as a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ve text and vocative tex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Peter Newmark. The paper also attempts to probe the problems in translating public signs by analyzing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 of Chongqing.
public signs in museums; text type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case studies
H059
A
1009-8135(2010)06-0117-04
2010-10-18
一 熙(1976-),男,四川彭州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大學(xué)英語精讀與翻譯教學(xué)等研究。
(責(zé)任編輯:張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