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蘭,周立華
移就是把原把用來修飾一種事物的修飾語借用來屬于另一種事物,通常是把修飾人的形容詞移用于修飾物或把修飾物的形容詞用來修飾人。從他的概念就可以看出它是一種超常搭配。本文研究英語移就與超常搭配的含義、移就對超常搭配的體現(xiàn)以及對移就這種超常搭配的翻譯。
Hapallage一詞源自希臘語 Hypallassein,意為 interchange(交換或轉(zhuǎn)移),這種常用辭格又稱作Transferred Epithet(轉(zhuǎn)類形容詞)。J C Nesfield和F T Wood在Manual of English Grammar & Composition(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1964 )一書中把移就解釋為:”When two impressions are associated together in the mind, an epithet that properly belongs to one only is transferred to the other.One of the commonest, though not the only, application of this figure is when some personal quality is transferred to something inanimate.”[1]。其修辭方式是將本該用來修飾某類名詞的修飾語移用于修飾按常規(guī)不能修飾的另一類名詞,如“miserable day”, “happy journey”, “flying visit”等等。這些修飾詞語所修飾對象本來根本不屬于同一性質(zhì),卻通過轉(zhuǎn)用來達(dá)到修辭目的,這與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xué)發(fā)凡》中對移就的定義基本相同:“遇有甲乙兩個印象連在一起時,作者就把原屬甲印象的性狀移屬于乙印象的,名叫移就修辭。[2]例如:merry bell(快活的鐘聲),a sincere answer(誠實的回答),a dismal failure(沮喪的失?。?。
超常搭配(extraordinary collocation),是一種超出常規(guī)、常理的搭配,是在對語言運(yùn)用的規(guī)律有了清楚的認(rèn)識的情況下,為使表達(dá)生動而故意越格的一種語言變異手段。它是一種理性意義的不合邏輯的組合,是表達(dá)者的一種獨(dú)具匠心的表達(dá)方式[3]。例如,人們常用“handsome”來修飾人,有“a handsome boy”“a handsome gentleman”之說,這屬于正常搭配,但如果說“a handsome income”“a handsome building”就屬于超常搭配了。超常搭配是言語交際中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這種搭配會使句子生動、形象,內(nèi)涵豐富。它是話語結(jié)構(gòu)進(jìn)行特殊組合的一種獨(dú)特的言語表達(dá)方式,它超出了常規(guī)語義搭配原則或習(xí)慣用法,是在語言搭配上的創(chuàng)新。超常搭配一般通過語義搭配超常表現(xiàn)出來。而語義搭配超常通常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主謂語義搭配超常,二是動賓語義搭配超常,三是偏正語義搭配超常。
既然移就是把用來修飾甲事物的詞語移用到修飾與其根本不同屬性的乙事物前,它不明確說明它所修飾事物的特征或特色,而是間接地通過超常搭配去描繪該事物所帶來的特定感覺。那么,從語義搭配角度看,它完完全全是語義偏正搭配超常。這一點(diǎn),可以從移就的類型中得到證明。移就的結(jié)構(gòu)是由形容詞+名詞中心詞組成。移就這種超常搭配可以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把修飾人的詞用來修飾物, 這是移就最常見的用法。它可以分為兩種形式。
1.把描繪人的修飾語移用來描寫具體事物、抽象事物或某些概念從而形成超常搭配。例如:
(1)It was the end of my exhausting first day as a waitress in a busy New York restaurant.
例句中的 busy本來只修飾人,而不能是物restaurant,作者這一用法看似搭配不當(dāng),卻使語言生動簡潔、含義豐富。這里a busy New York restaurant構(gòu)成了偏正語義搭配超常。
2.描寫人的修飾語被用來修飾人體某個部分或某種行為,動作。如:
(2)Mary opened the present with nervous hand.
按照邏輯,只有人自己緊張時, 他才會nervous,他的手指才會顫抖。例句中作者把nervous用來修飾 hand,雖然用詞不妥,但表達(dá)貼切,不落俗套,而nervous fingers也構(gòu)成了語義偏正搭配超常。
把修飾物的詞用來修飾人,即把說明某種事物的的詞用來說明人或人的行為,形成超常搭配。例如:
(3)He is not an easy writer.
Easy這個詞本來是用于修飾事物,此處卻把easy移用來修飾人 writer, an easy writer等于 a writer whose books are easy to understand。這里用easy writer代替a writer whose books are easy to understand, 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又取到了很好的修辭效果,也是語義偏正搭配超常。
(4)Tom often involves himself in electronic conversation with microsoft users all over the world.
electronic本來意思是電子的,通常修飾business;device等事物,作者卻把它放在此處用來 修 飾 人 的 行 為 conversations, electronic conversations的搭配雖然從邏輯角度看,不合理,但卻被人們接受,而且著墨經(jīng)濟(jì),言簡意賅。也構(gòu)成了語義偏正搭配超常。
把修飾甲事物的詞用于修飾于乙事物或說明抽象事物或概念的修飾語移用來說明具體事[4]。形成語義搭配意義上的超常。
(5)Darrow walked slowly round the baking court.
baking本來是指烤食物的,可以想象一下烤食物時烤箱里極度炎熱,作者在此將它移來說明court,從baking這一詞我們可以感受到法庭當(dāng)時在審理此案時的氣氛是何其緊張與沉悶,從而達(dá)到了修飾的效果。
(6)He is totally lost himself in this beautiful natural wonders without any awareness of the palette of red and green .
Tender一般用于修飾抽象事物,這里作者卻反其道而行之,把它放在具體事物palette (調(diào)色板)前形成語義偏正搭配超常。從以上移就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看出,移就是一種語義偏正搭配超常,故移就的本質(zhì)是超常搭配。
英語移就是超常搭配,因此,在翻譯移就這種修辭時,既要保持原作的寫作風(fēng)格,又應(yīng)考慮譯文的通順流暢,還要準(zhǔn)確表達(dá)原文的深刻含義。移就作為一種超常規(guī)搭配,廣泛使用于各種語境中,從表面來看,其修飾語與被修飾語之間的語法關(guān)系看似簡單,但兩者之間的語義關(guān)系卻非常復(fù)雜。因此對其進(jìn)行翻譯時要理解其語境以及其所表達(dá)的含義。翻譯英語移就時,可以采用以下幾種翻譯方法。
翻譯時,為保證譯文的正確性,可讀性和流暢性,能直譯的盡量直譯。直譯法也可分為兩種:
1.保留辭格,直接翻譯
完全直譯就使用和原文相同的修辭手段,使源語與目的語一一對應(yīng), 直接翻譯。例(5)就可以直接這樣譯:達(dá)羅圍著炙熱的法庭走來走去。又如:
(7)Without any companion it grow there uttering joyous leaves of dark green.(Walt Whitman I saw in Louisiana a Live-Oak Growing)
沒有任何同伴,他獨(dú)自成長,發(fā)出暗綠色的歡快枝葉。
這二句都是完完全全按照原文的結(jié)構(gòu)和詞義所譯,意思表達(dá)完整、清晰。
2.基本直譯,稍作調(diào)整
(1)位置還原法
為使表達(dá)新穎,英語移就修辭的一個典型特征是修飾語移位,即修飾語與邏輯被修飾語被作者強(qiáng)行拆開,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可以將修飾語的位置還原,幫助譯文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如例(3)就可以把easy writer 中的easy 還原到works上去,把它譯成:他是一個作品很難讀懂的作家。
(2)改變詞類
所謂“改變詞類”,指的是原文中某一詞類被轉(zhuǎn)譯成漢語的另一種詞類用。如“autumn(sky)high and air brisk”
”可譯成“秋高氣爽”。這里形容詞動詞化了。又如:
(8)It was a sad flood stumbled with much destruction.句子中sad 本來指人的一種感受,卻用來修飾flood,給人帶來一種更為凄涼的感覺。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由于文化背景等等的不同,造成兩種語言存在很多差異。有時候不能用直譯法來進(jìn)行翻譯,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取意譯法。具體說來,就是要打破原句結(jié)構(gòu),按譯文的邏輯順序,意思完整和表達(dá)習(xí)慣進(jìn)行重新組合。
1.融合
“融合”是充分利用漢語句式靈活多變的特點(diǎn),變通表達(dá)。只求神似,不求形似。
如:(9)John walked on a dreary road leading into all the gloomiest trees of the forest, namelessly feeling depressed.此句中“a dreary road”和“the gloomiest trees”既描繪了自然景物,又表達(dá)了約翰莫名沮喪的心情。這種寓情于景的寫法別致生動,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翻譯時,融合法就必須用到。
2.引申
“引申”是指在翻譯時,為適應(yīng)譯文表意或行文的需要,對原文單詞意義進(jìn)行延續(xù)或擴(kuò)展。
如:(10)The fat woman crashed down on a protesting chair.胖女人一屁股坐下去,椅子馬上就發(fā)出了抗議,吱吱嘎嘎作響。
通常情況下,只有人才能提出抗議,椅子是無生命的物體,是不能發(fā)出抗議聲的。作者把“protesting”的詞義作引申處理,使其隱含意義具體化。這樣,一個胖女人的形象便躍然紙上,生動形象。
移就作為一種超常搭配,他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yīng)根據(jù)它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選擇最適合的翻譯方法。翻譯時要看透其深層的修飾關(guān)系,要徹底理解移就辭格所傳達(dá)的情感和信息,使譯文既準(zhǔn)確傳達(dá)原文的內(nèi)容和風(fēng)格,又符合漢語的表達(dá)習(xí)慣;原文的格局雖被突破, 但意境依舊契合,得其神似。
[1] J C Nesfield, F T Wood.Manual of English Grammar & Composition[M].United States: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1964:284.
[2] 陳望道.修辭學(xué)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117.
[3] 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98:114.
[4] 馮翠華.英語修辭大全[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199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