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宇紅,于曉媛
(1.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國際經貿學院,上海201620;2.中共山西省委黨校理論研究室,山西太原030006)
商科院校國際投資人才培養(yǎng)方案研究
尚宇紅1,于曉媛2
(1.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國際經貿學院,上海201620;2.中共山西省委黨校理論研究室,山西太原030006)
高層次國際投資人才的缺失已成為制約我國對外投資擴張的主要因素之一,高等商科院校國際投資專業(yè)及其相近專業(yè)人才的稀缺則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文章從目標定位、培養(yǎng)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師資隊伍、辦學特色六個方面系統(tǒng)探討國際投資人才培養(yǎng)方案,期許對國際投資專業(yè)的學科建設有所助益。
國際投資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學科建設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發(fā)達國家為提高其國際競爭力,最大限度地獲取國際分工的好處,在國際投資領域采取了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齊頭并進的策略。但是在我國,國際投資的上述兩個方面發(fā)展極不平衡,一方面是實際利用外資連續(xù)近20年居全球發(fā)展中國家的首位,另一方面卻是對外投資累計不足全球累計外國投資額的2%,對外投資總量約為利用外資總量的十分之一。尤其是在我國外匯儲備積累已達世界第一位的今天,對外投資不足的矛盾尤為突出,這種失衡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企業(yè)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層次國際投資人才的匱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約因素。國際投資需要的是熟悉國內外政治與法律、精通業(yè)務、懂管理、會外語的復合型人才[1],然而,由于歷史原因,在我國無論是高校還是企業(yè)都未能培養(yǎng)出足夠的國際投資人才。就高校而言,盡管我國的大多數重點綜合院校及高等財經院校均設有本科階段的投資學專業(yè),但以國際投資為專業(yè)的寥寥無幾,人才培養(yǎng)落后于經濟發(fā)展。面對國際國內對投資專業(yè)人才的大量需求,高等財經院校如何盡快培養(yǎng)出滿足國際投資發(fā)展需要的學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國際投資專業(yè)教學工作的經驗,從目標定位、培養(yǎng)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師資隊伍、辦學特色六個方面系統(tǒng)探討國際投資人才培養(yǎng)方案,希望能引起更多學者對我國高校國際投資人才培養(yǎng)的關注。
國際投資活動包括的范圍比較大,所需的專業(yè)人才必須分類培養(yǎng),方可凸顯專業(yè)特長。因而,針對某一具體高校的國際投資專業(yè),首先必須對其學生要具備的專業(yè)特長有一明確定位,然后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培養(yǎng)方案、建設師資隊伍,進而形成有特色、有競爭力的專業(yè)。
國際投資活動按有無投資經營權可分為國際直接投資和國際間接投資。國際直接投資又稱為對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FDI),是指投資者以擁有或控制外國企業(yè)經營管理權為核心,以獲取利潤為主要目的而進行的投資,目前其主要載體為跨國公司。對該類國際投資人才的培養(yǎng)主要就是為我國的跨國公司培養(yǎng)高素質的跨國企業(yè)管理人才,培養(yǎng)這樣的人才在管理類學院有比較優(yōu)勢。國際間接投資又稱為對外證券投資(Foreign Portfolio Equity Investment,簡稱FPEI),是指投資者僅以獲取資本增值或實施對外援助與開發(fā),而不以控制經營權為目的的投資行為,其主要方式有長期貸款、國際證券投資等。對該類人才的培養(yǎng)主要是為政府對外投資部門及各類對外投資機構培養(yǎng)人才,該方向的專業(yè)設置在金融類學院有比較優(yōu)勢。
以上兩個方向的專業(yè)側重的是微觀層次的人才培養(yǎng),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能站在國家宏觀經濟角度的國際投資研究人才,以及能夠站在產業(yè)經濟角度的國際投資分析人才,該方向的專業(yè)設置在經濟類學院有比較優(yōu)勢。這樣的專業(yè)分工有利于我國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投資人才培養(yǎng)體系。
培養(yǎng)理念是培養(yǎng)方案的指導原則與行動綱領。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成寶認為,我國高等商科院校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應在知識經濟、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改革開放多年來我國商科教育已有成績的基礎上,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圍繞國際視野、本土意識、現代理念、實踐價值和辦學特色,創(chuàng)新辦學思路和改革教學模式,以此引領高等商科教育發(fā)展的未來?!盵2]這一思想對商科院校國際投資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重視商德養(yǎng)成,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淙瞬?/p>
專業(yè)知識固然重要,但目前條件下注重學生人文精神與商業(yè)倫理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縱觀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史,凡成大事者無不道德高深,以德服人,以德聚人。道理很明顯:有合作的團隊力量較個人能力具有規(guī)模效益遞增優(yōu)勢,而團隊的合作則以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為基礎。尤其是在我國經濟改革、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市場經濟增強了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但同時也誘發(fā)了人的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本位主義,特別是在培養(yǎng)經常與商品、貨幣打交道的商科人才領域,人品的高尚、人性的發(fā)展、人格的健全培養(yǎng)尤為必要。實際上,大多數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首先看重的是人品,其次才是專業(yè)特長。目前,海外大多數商科院校均開設有商業(yè)倫理課程,但在我國高校開設商業(yè)倫理課程尚未提到議事日程,多數商科院校沒有單獨開設商業(yè)倫理課程[3]。紀成寶也認為,“當前高校熱衷‘功利’,淡薄‘理想’;講究‘實惠’,嘲笑‘崇高’,已經成為部分師生心態(tài)的寫照。如果任憑這種趨勢蔓延、擴展,對整個高等商科教育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p>
(二)堅持“立足國際,洋為中用”
立足國際強調的是通用性,用于國際比較,而洋為中用,強調的是適用性,形成核心競爭力。立足國際,不僅是指國際投資專業(yè)本身需要的國際化視角的專業(yè)知識,而且是指國際化的師生結構與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有真才實學的國際投資人才。相比世界知名大學的一流商學院的國際化生源與師資隊伍,以及教育資金的互援、教育信息的溝通、教學機構的合作、跨國教研活動等方面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國大多數商科教學的國際化水準還很低,需下大力氣投入。除此之外,在課程建設上也應更多地與國際一般性做法相協調或相接軌。
洋為中用,是指要注重中國國情。國際投資專業(yè)是應用性很強的專業(yè),吸收外國成熟的經驗至關重要,但西方的經驗再好,也難免與中國國情不符,從而難以應用到我國的國際投資實踐中。因此,我們要強調在學習國外國際投資經驗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概括和總結我國企業(yè)的對外投資案例,注重消化和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注重在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案例講授等方面體現出中國的本土特色。
(三)突出實踐價值,體現應用取向
國際投資是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其職業(yè)發(fā)展。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體現在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上,因而我們的課程體系要根據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來設計,課程大綱的制定應該基于社會需求分析,這樣才能真正為市場經濟培養(yǎng)出所需要的人才。知識必須放在社會背景中加以理解,評價知識的標準,不是教師說了算,而是社會說了算,社會的需要才是決定課程內容的真正標準。[4]在教學模式上要積極推廣實踐型教學,要通過實踐給學生以思維素質的訓練、行為規(guī)范的訓練、基本技能的訓練和適應環(huán)境的訓練,讓學生了解最新的國際投資信息與動態(tài),有機會感受或接觸到最前沿的國際投資管理活動。
(四)厚基礎的“通才”教育與重能力的“專才”培養(yǎng)相結合
“通才”指通用性、復合型的人才,堅持“通才”教育主要是考慮到大學生畢業(yè)后的“再塑性”還很強,應具備比較寬泛的可再塑的基礎知識結構。針對國際投資專業(yè),則指學生應了解國際投資活動與跨國公司整體運營的知識體系?!皩2拧笔侵妇邆湟欢☉媚芰Φ奶厥馊瞬?,這里特指掌握國際投資活動中某一領域的專門技能。堅持“專才”教育主要是考慮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就業(yè)問題,雖然大學畢業(yè)生的再塑性比較強,但畢竟要首先找到一個具體的工作崗位,沒有特定的專長與技能很難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專業(yè)特色問題,沒有特色就沒有發(fā)展,沒有特色就沒有機會成為一流院校,就我國整體高等商科院校而言,辦出特色則是教育分工的需要。
根據以上國際投資人才的培養(yǎng)理念,國際投資專業(yè)的課程體系總的來講可分為公共課程、專業(yè)基礎課程、專業(yè)方向課程三大部分。大學公共課程尤其要強調商業(yè)倫理教育與中國國情教育。
專業(yè)基礎課程屬于國際投資專業(yè)的“通才”教育。一方面,國際投資范圍超出了國內市場,因而這方面的人才既需要了解中國經濟與國內市場,又必須熟悉國際經濟與外國市場;既能對國內市場進行分析,也能對國際市場做出準確判斷。另一方面,國際投資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人才既要精通國際經濟,又要熟悉國際政治;既能分析經濟收益,又能分析政治收益;既會進行財務分析,又會進行國際關系分析[5]。綜合這兩點,國際投資的“通才”教育至少應包括《中級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國際投資學》、《國際政治與國際關系》、《國際投資法》、《管理學》、《財務會計》、《高級商務英語》等方面的課程。
專業(yè)方向課程應根據各專業(yè)點的具體培養(yǎng)目標定位開設一些特色課程。例如,定位于國際直接投資方向的,可開設《跨國公司管理》、《國際物流管理》、《國際工程承包》、《跨國文化管理》、《企業(yè)融資》等與跨國公司業(yè)務相關的一些側重管理的專業(yè)課程;定位于國際證券投資方向的,可開設《貨幣銀行學》、《投資學》、《證券投資分析》、《風險投資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等與證券投資業(yè)務相關的一些側重金融的專業(yè)課程;定位于國際投資規(guī)律研究與國際投資機會分析方向的,可開設《世界經濟》、《國際投資分析》、《產業(yè)經濟學》、《產業(yè)投資分析》、《國際經濟熱點專題分析》等側重宏觀與中觀經濟分析的一些課程。
同時,還應該注重適時修訂專業(yè)課程的教材與案例。國外的商科教科書基本上是兩三年一換,而案例則每年都有更新,值得我們借鑒。此外,要注重外國案例的本土化,案例是基于其本國國情的經驗,必須加以對比才能做到“立足國際,洋為中用”,更有效地為我所用。
突出實踐價值、體現應用取向的培養(yǎng)理念要求我們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應包含四個方面的特色。
第一,教學大綱的制定要基于對社會需求的分析。強調教學大綱的設計與培養(yǎng)目標的確定及學生素質與能力的要求相適應,具體課程安排可采用模塊化方式,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避免內容重復,從而保證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第二,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式,強化實踐教學。首先,要轉變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國際投資教育不僅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和學術培養(yǎng),而且還是一種職業(yè)訓練。其次,要放棄過去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和表演型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必須放棄過去應試型、封閉式教學方式,轉型為高水準的實戰(zhàn)型的實踐教學,構建應用型、開放式、多層次、多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教學模式。再次,要整合社會資源,拓寬實踐教學渠道。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等商科院校的教學資源,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一方面是高校普遍缺乏與企業(yè)聯系的渠道,另一方面是各高等院校的財力和資源有限,實踐教學中經常遇到資金緊缺等問題。
第三,在學科建設的方向上,要重視應用研究,強調專業(yè)建設為培養(yǎng)目標服務,學科建設為專業(yè)建設服務。學科建設應該成為專業(yè)課程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在學科建設的路徑上,要密切聯系社會,在依托地方、服務地方的過程中,加強學校與市場的廣泛接觸,把社會所需要的知識、信息及時反映到課程中來,從而促進課程體系的適應性調整,培養(yǎng)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6]。
第四,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要借助計算機、數據庫、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把知識傳授與能力訓練融為一體,使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研究的過程,研究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要貫徹以上培養(yǎng)理念,實施上述教學模式,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商科院校教師隊伍的最大問題是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實現實踐型教學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應首先走入實踐,介入企業(yè)經營活動,對國際投資活動有感性的認識,而不是拘泥于書本。縱觀國外一流的商學院,首先是有一流的教師,他們大多具備在大公司工作的經歷,轉入高校后這種從商的經驗就成為豐富的實踐型教學素材。而且,即便是到了高校后,他們還通常以咨詢顧問的角色與企業(yè)保持聯系,對企業(yè)的發(fā)展進行跟蹤研究,從而將其在實踐經驗中提煉出的反映時代發(fā)展變化的理念提供給學生。相比之下,我國商科院校的大多數教師基本上沒有企業(yè)經歷,講課不得不拘泥于書本或現成的案例材料,很難有機會深入企業(yè)調查研究,無法親自動手編寫案例材料。
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需要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首先,要有新的政策激勵,使教師走出校門、深入企業(yè)、學以致用、開拓視野、反饋教學。其次,要專門制定一個既能使教師完成本職工作,又有機會接觸社會和企業(yè)實踐的制度規(guī)范。再次,師資結構不能僅局限于“學院派”,還應吸納國際投資領域的知名學者和著名的企業(yè)家。要經常不斷地把國內外成功的企業(yè)家請到大學講臺上,突破沒有高學歷不能當大學教授的“潛規(guī)則”。最后,要把教師隊伍的培訓制度化,強化教師的國內交流,以跟蹤國際投資實踐活動與理論研究的前沿,鼓勵教師采用新型教學工具,改革教學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除此之外,要建設一支德才兼?zhèn)?、結構合理、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能力強、素質高、適應國際投資教育的師資隊伍,不能“急功近利”,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努力才能達到這一目標。
培養(yǎng)我國急需的高等國際投資人才,要求國際投資專業(yè)追求卓越,追求一流。筆者認為,一流的本質就是特色,因為特色就是優(yōu)勢,特色就是市場,只有特色才有競爭力,才能達到一流。像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的案例教學一樣,全球一流商科院校毫無例外地都具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色,而且這種特色是在不斷的實踐檢驗、市場競爭中顯示出來的。
國內各商科院校在定位自己的國際投資專業(yè)特色時,應依托自身的特點,如學校定位、優(yōu)勢學科、師資條件、設施基礎、學生層次等,在各自的基礎上合理定位,有效分工,突出個性,辦出特色,以特色求發(fā)展。同時,在創(chuàng)造專業(yè)特色時要注意辦學主張、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科研方向等各方面的協調一致,發(fā)揮團隊力量,最終培養(yǎng)出有特長的學生,培養(yǎng)出適應我國對外投資需要的高層次國際投資人才。
[1]凌丹,趙春艷.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狀況及對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7,(4).
[2]紀寶成.我國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6,(10).
[3]柯麗敏.高校商業(yè)倫理教育的調查和設計分析——基于浙江高校商學院學生的調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1).
[4][6]周建平.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傾向性問題剖析——課程改革的視角[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5).
[5]文學,郝君富.全球金融危機環(huán)境中我國國際投資戰(zhàn)略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09,(1).
[責任編輯:馮霞]
On Training Scheme of Qual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in Chinese Business School
SHANG Yu-hong1,YU Xiao-yuan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Shanghai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Shanghai 201620;2.Theories Research Institute,Party School of The Shanxi Province of the CCP,Taiyuan 030006,China)
The lack of qual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has been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limit the expansion of external investment,which,to a great extent,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lack of qualified specialists being cultivated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the related majors by the business school.The paper proposes a systemic scheme on how to train high level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from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orientation,philosophy,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teaching faculty and feature of running school.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personnel training;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book=4,ebook=268
G434
A
1008-7362(2010)04-0031-04
2010-09-05
上海市教委教育高地項目(B-5201-09-006)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負責人:尚宇紅
尚宇紅(1970-),男,山西晉城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國際經貿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是經濟學;
于曉媛(1970-),女,山西呂梁人,中共山西省委黨校理論研究室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是經濟學、企業(y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