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風
(沈陽市大東區(qū)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42)
王文風 女,1967年生。館長,副研究館員。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電子出版、網絡出版逐漸興起,讓人類的信息存儲、傳播、獲取與利用方式均發(fā)生了重大變革。信息存儲與傳播方式的變化,不斷地改變著讀者閱讀的行為方式,人類逐漸走進了一個全新的視覺時代。視覺和文字相比,可以直接提供情景,比文字的表現力要強,即使文字表述得再好,建構起一個情景,也沒有視覺的東西直接。
讀者的閱讀行為方式在迅速轉變。根據調查,網絡正在以強大的沖擊力和吸引力改變著當代人的閱讀行為和生活習慣,有上千萬年輕人常年在線玩游戲,這對讀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書的市場份額在不斷縮小,況且閱讀不僅僅是讀書,從符號中得到的信息都可以稱為閱讀,因此,紙本文獻的閱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紙質信息載體遭到空前的冷落,電腦鍵盤大有淘汰筆墨之勢。總之,大家用于上網的時間“毫無疑問”是普遍增加了,有的人大部分上網的時間用來打游戲,有的人主要是瀏覽和搜集信息。空余時間能坐下來而不上網的只能是“少數派”,提筆寫信的則幾乎“等于零”。
人類文化進入近代以來,任何時段都有沖擊書籍的東西出現。但人類近代文明是奠基在印刷、紙張之上的,可以不夸張地說,人類文明是書籍的文明。我們不相信網絡最終能夠替代書籍,而成為人類保存知識、思想成就的載體。只要還有印刷機、紙張的生產,人類生產書籍的歷史腳步就一定會延綿不絕。
紙本文獻歷史悠久,浩如煙海,這是網絡文化所不及的。網絡資源的有限性和轉瞬即逝性這是其自身的弱點。論壇里的東西和從書中得到的東西不一樣,讀書是讀智慧,看論壇的帖子得到的是樂趣和經驗。書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或者說是體會更復雜人生的一種手段,人們藉由書中別人的經驗明白、豐富、檢查自己。
如今,在各類型圖書館里,紙質文獻仍然是圖書館資源的主體和核心,那里的思想精華、理論精品、鴻篇巨制浩如煙海,其所包含的藝術價值、文獻價值和不可替代的版本研究價值,遠比網絡資源重要得多。紙質文獻在過去五千年文化里源遠流長,惠澤百代。即使在網絡文化發(fā)展到登峰造極的將來,紙質文獻也絕不會消亡,它仍會有其存在的價值。
古人云:“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闭沁@“千鐘粟”、“黃金屋”和“顏如玉”,讓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讀書煙火。世代讀書的經商人家,生意多半比不讀書的商人做得好?,F如今更有很多讀書人下海經商如魚得水?!恫烁T》里說:“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著名企業(yè)家寧高寧寫道:“讀書其實是一種深度的安靜,人在安靜的地方呆長了,心也會得到調養(yǎng)?!敝髽I(yè)家汪潮涌酷愛讀書,他說:“讀書幫助創(chuàng)造財富,同時,它也是擁有財富后享受財富的工具?!睍亲钗锩纼r廉的食品,書是家里最漂亮的裝飾,人們都喜歡結交愛讀書的朋友。一個人如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再識萬個人,這一生定會有所成就。
一本書可以是一個故事,而這一本書與其作者的故事,就是一則傳奇。在閱讀每一本書中故事的時候,也閱讀了書與作者的傳奇,于是衍生出讀者與書的書緣和情緣。閱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喜歡讀書的人除了有自己的閱讀重點之外,他還會廣泛涉獵,獵取自己需要的一切知識。與符號交流和單純的文字交流有所不同,文字表現更含蓄更有深度,它構建了一種廣闊的空間;文字更像是原材料,至于做出一道什么菜是讀書人的事。真正沉下心讀書的人很多,他們喜愛文學或與文化有關的東西,希望常常與書相伴,所以會好好讀書。此外,讀書可以使人避免浮躁,對于時常處于焦慮狀態(tài)的讀者,這當是書療修識方法之一種,且可使自己的心態(tài)平和、言行從容。
當前電子媒介和網絡使很多人都放棄了讀書,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閱讀是一種給頭腦的飲食,人們不為頭腦補充任何營養(yǎng),難道還不可怕嗎?圖書館員有責任讓讀者懂得為什么要讀書,并指導他們根據自身需要確定一個讀書方向,怎樣開始讀書,讀什么書,實際讀書的原則、方法,并且要懂得做筆記和懷疑的重要,讀書要精要博。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網絡何等發(fā)達,紙本文獻的閱讀永遠不可“缺席”。
完善用戶培訓制度,利用文獻檢索課講授紙本文獻的優(yōu)越性,介紹讀好書的巨大作用。許多知識和智慧仍然只存在于書中,而不在網絡上。當一個人目標明確,讀書多了以后,會清楚地看到一座知識森林,每個區(qū)域的林木讓人一目了然,不再是網絡碎片那樣猶如一根火柴的亮度。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沒有理由不讀書、懶思考,BBS肯定出不了思想家,MSN也肯定出不了學者。不讀書,人生的樂趣就少了很多,而且是難以彌補的。
圖書館員要經常指導年輕的讀者掌握讀書方法以及各種工具書的運用,讓讀者讀更多的好書并獲得學習研究的方法。讓他們認識到讀書無禁區(qū),閱讀也有花季;讓他們領略到與圖書館的很多好書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那些好書宛如一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火柴,在年輕迷茫困頓的時期,每天打開它,擦亮一根長長的生命智慧火焰,在火光迸現時,照亮生命的旅途。
圖書館應注重圖書的采購質量,為讀者提供精品文獻閱讀保障。要深入開展讀者調查,推出“讀者點書,圖書館買單”的特色創(chuàng)新服務。即通過以特定讀者為對象的采購推薦、文獻提供等個性化采購服務,使讀者能讀到自己喜歡的書,擁有圖書借閱的自主權,實現圖書館與讀者的聯動。
圖書館要重視發(fā)揮書評的導讀功能,邀請有見地的學者做好書評工作。書評人應該對讀者負責,不可以誤導讀者的閱讀傾向,應將健康的、具有真正意義的書推薦給讀者。
圖書館服務應面向大眾讀者,削除“身份限制”,擴大讀者的借閱權限。只有借閱權限的擴大,讀者需求才得以放大,才能刺激讀者對圖書館藏書多樣性的需求,從而借助更多品種的圖書,使紙本文獻更多地占領讀者閱讀的陣地。
為了吸引讀者,圖書館可以策劃各種有獎讀書活動,以圖書館優(yōu)惠待遇、優(yōu)秀讀者稱號等作為獎勵,調動讀者的紙本文獻閱讀的興趣,讓紙本文獻閱讀占據讀者的上網時間,使紙本文獻閱讀的時空得以延伸,擴大館藏紙本文獻的利用率。
總之,圖書館員的導讀只是一種外在動力,最終一切都要落實到讀者這個主體上來,但導讀仍是推動讀者主體閱讀行為的重要途徑。紙本文獻自身的特點及其與生俱來的優(yōu)勢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網絡不可能滿足讀者所有閱讀需求,只要加以正確引導,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從網絡回歸現實,回歸書本,回歸閱讀。
[1]董一凡.淺閱讀不應遭遇深譴責.圖書館雜志,2009(1).
[2]林琪.網絡環(huán)境下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指導工作[J].福建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4):44-46.
[3]曾克宇.網絡時代的大眾閱讀——“網絡閱讀”研究綜述[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2):27-28.
[4]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史專業(yè)委員會.敬惜字紙:讀網時代的紙張崇拜和文獻情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6):108.
[5]張慧麗.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讀書熱點解析.數字圖書館論壇,2009(4).
[6]白萍.網絡時代的大眾閱讀與公共圖書館導讀工作[J].圖書館學刊,2007(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