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志 a,王洪志 b(聊城大學 a.東昌學院圖書館;b.圖書館,山東 聊城 252000)
自1999年我國開始實施“政府上網工程”以來,政府信息化迅猛發(fā)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二十五次互聯網絡報告顯示,單就政府部門的網站建設來看,截止到2009年底,政府網站數量達到323萬個,網民規(guī)模達到3.8億人。我國政府網站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對政府中心工作的支撐能力持續(xù)提升,中央及地方政府網站普及率基本達到100%。但是,政府網站目前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或缺陷,鑒于此,筆者通過調查研究,并參照發(fā)達國家政府網站的成功范例,列舉了政府網站存在的5種缺陷,提出了克服政府網站缺陷的6種對策及有關政府網站建設的思路。
政府網站的發(fā)展是硬件與軟件即技術、內容、信息和服務為內涵的不斷充實與完善的長期過程。我國政府網站的發(fā)展將經歷技術導向階段、內容導向階段和服務導向階段等3個主要階段。一般來講,1998—2005年是政府網站的技術導向階段。目前,縣(市區(qū))以上政府網站已基本完成該階段目標,政府網站普及率基本達到100%;2005—2010年是大多數政府網站處于內容導向階段,其中,有一些比較重視電子政務的部委如商務部和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廣州等正在向服務導向階段轉變;2010年以后將是多數政府網站的服務導向階段。盡管政府網站的發(fā)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與缺陷。
據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網站消息,政府網站普及率不斷提高,2008年中央部委、省市級政府及地市級政府網站普及率分別達到96.1%、100%、99.1%。但是,如此高的普及率,政府網站的作用和效果究竟如何呢?據報道,《人民日報》和《人民網》聯合推出了“地方政府開通社情民意通道,你們那兒通了嗎?”的網絡調查,7天共有7111人次參與調查。調查顯示,96.8%的網友認為政府社情民意通道不暢通,其中溝通渠道形同虛設、信息反饋不及時、問題遭遇推諉塞責是網友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一邊是高達近100%的網站普及率,一邊是96.8%的網友認為政府社情民意通道不暢通,說明包括政府網站在內的社情民意通道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1]
2008年,一份專業(yè)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有57.5%的公眾從未訪問過政府網站。調查對象涉及北京、廣州、杭州、南昌、成都、哈爾濱等大城市。當被問及公眾為什么不到網站去“訪問”時?被調查者認為“不需要”是主要的因素,占被調查對象的55.7%。為何會出現此種情況,根源在哪里?從目前政府網站的三大功能即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和公眾參與中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信息更新滯后,內容陳舊重復;“在線”不“辦事”;很少網站能持之以恒地與網民有效互動,公眾也就無人參與其中。
政府網站形同虛設,表現為只有功能沒有服務。有的網站的聯系電話和地址均為xxxx,根本無法聯系,被網友稱之為“最神秘網站”。政府網站形同虛設,可以剖析政府部門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政府網站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工作效率不高;網站安全存在隱患;分管領導認識有偏見,認為網站就是一個“花架子”,不關心、不熱心網站建設,致使網上服務內容無法有效覆蓋各個政務部門。[2]
2009年6月初,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正式發(fā)布2009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第一期(2—4月)日常監(jiān)測成績。監(jiān)測結果顯示,我國政府網站至少存在以下問題:(1)政府網站日常維護工作有明顯松弛現象,維護水平呈現整體下滑趨勢。(2)“當前絕大多數部門、地方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網絡維護機制,政府網站更新不及時的現象較為普遍,電子政府建設仍在路上”。[3](3) 與往年數據對比來看,多數政府網站的政府信息更新量和更新及時率均出現大幅下降。(4)政府網站服務質量不過關問題也很突出。(5)政府網站的咨詢投訴、意見征集和實時訪談三類溝通渠道均存在嚴重的堵塞。(6)政府網站應急處理能力仍然不足,缺乏有效互動。
此外,政府網站存在的問題還有:網站建設與政務工作“兩張皮”、服務實用性差、網站域名使用不規(guī)范。政府網站應采用通用的域名(.gov.cn) 或使用專用中文域名(中文.政務),而部分政府網站有的使用漢語拼音,有的使用英語簡稱,域名或簡單或復雜,記憶難度大,不利于信息資源的搜索與整理。
從履行政府職能的角度看,我國政府網站應該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務信息公開,即政務公開和公共服務,具體包括靜態(tài)概況信息的發(fā)布、時事要聞的報道,政務工作計劃、過程和結果信息的公開等,以及動態(tài)的信息貫徹執(zhí)行情況。隨著政務信息全面性、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規(guī)范性等程度的不斷提高,政府網站將發(fā)展成為企業(yè)和社會公眾了解政府信息的重要窗口。二是在線辦事服務,包括行政審批事項、非審批日常辦公事項、公共服務事項等,政府網站應提供豐富的辦事指南、表格下載、在線受理和狀態(tài)查詢等功能,使用戶足不出戶地在網上享受政府服務,簡化辦事過程,降低辦事成本。三是公眾參與。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水平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政府網站應注重與用戶的互動交流,了解社情民意,聆聽公眾心聲。其中,民意征集、用戶調查、公眾論壇、在線訪談評議等形式的欄目和內容的發(fā)展,是政府網站不斷發(fā)展進步的標志?!靶畔⒐_、在線辦事和公眾參與”作為政府網站的三大功能定位,已經得到我國各級政府網站工作者和社會的普遍認同。
要讓政府網站發(fā)揮作用,關鍵在于各級政府官員要真正樹立起為群眾服務的意識,關心百姓疾苦,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像胡錦濤總書記曾表明的那樣,“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讓政府網站真正運轉起來,做到來信、來電、來訪必復,及時處理、及時反饋,讓社情民意通道暢通無阻,樹立政府良好形象。
政府部門既然開設了各級官方網站,提供了網絡連接,就應該讓網站當好政、民溝通的連心橋。為此必須作出周到的制度安排,制定出具體詳細的執(zhí)行標準。針對網站設置的“領導信箱”,對網民反映的民生問題,政府應該及時反饋、回復,不能只是“已閱”或“已轉閱”“閱而不辦,閱而再閱”,推諉扯皮。
為了杜絕此類情況發(fā)生,筆者認為應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地方各級政府網站,不僅要有專職工作人員和分管領導負責,還要有制度保障,即對其成員不但賦予相應職責,而且要有必要的規(guī)范措施;對待群眾訴求,不能“辦與不辦一個樣,辦好辦壞一個樣”,要有獎罰制度。二是要“賦權”,即在政府網站內部成立一個回復民意的綜合部門,該部門對公眾反映涉及重大民生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協調、檢查和督辦政府相關部門落實具體事項的能力,賦予其一定的職權。該部門的負責人最好是由該級政府的一個常委擔任。三是要“規(guī)范”,即網站工作人員對收集到的網民反映的問題以及意見和建議,要規(guī)范如何辦理、如何回復、如何落實責任,要有章程可循,依法辦事,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四是要建立“問責機制”,即對官方網站形同虛設、信息不全、敷衍民意的情形進行問責。無論是工作人員推諉塞責,還是涉及的政府部門間的不配合,都要追究責任。五是要建立“監(jiān)督機制”,即在解決問題方面,對何時解決、解決到何種程度,對群眾的訴求政府應該列出時間表,自覺接受社會的監(jiān)督,督促相關部門盡快解決,把處理結果在網上公布,對解決不了的問題應給予情況說明。
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政府網站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整合行政辦事和社會公共服務資源,追求服務的實用性,他們不但可以跨部門整合行政服務資源,而且可以整合社會公共服務資源。比如,美國和新加坡,在教育方面既整合行政服務資源,又在就業(yè)方面整合社會公共服務資源,并且在政府網站上提供了“一站式”服務。[4]我國電子政務和政府網站的建立與發(fā)展較遲,其特性和功用尚未完全彰顯,因此在現階段,吸收和借鑒國際領先國家的政府網站的先進經驗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各級政府應以政府網站為平臺,面向企業(yè)和公眾提供“一站式”服務;按照用戶對象進行信息資源的整合,提供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的各種信息和服務;發(fā)揮網站整合作用,以服務對象為中心,按照用戶的生命周期規(guī)劃欄目,為其提供包括辦事指南、表格下載、在線咨詢與投訴在內的一體化服務;[5]既要把政府網站與市政管理、為民服務結合起來,又要把政府網站與行政辦公大廳結合起來,節(jié)約辦事成本,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增強用戶滿意度。
部門林立、條塊分割、等級森嚴、辦事手續(xù)繁瑣,是公民對傳統政府的印象。在公眾心目中,最理想的同政府打交道的方式是:不需了解政府各部門的職能劃分,不需了解政府組織的復雜結構和關系,不需了解某件事應由政府哪個部門負責,只需要通過網站一站式導航功能,一次性提交辦事材料,便可以進入到政府的相關部門,訪問或者檢索到各級政府提供的政務信息和服務項目。
實現信息技術和行政管理理念的融合,整合信息資源,建設標準規(guī)范、入口統一、功能完善、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和基礎平臺,為公眾提供一個單一的申請渠道;所有要跨部門、跨機關申請辦理的事項,由系統自動處理的“一站式”服務,是發(fā)達國家政府網站建設的一個趨勢。因此,我國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推廣“一站式”服務,通過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整合審批資源,推進跨部門業(yè)務的協同與信息共享程序,簡化公共服務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和行政管理效能,使公眾可以更方便地得到政府提供的信息和服務,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和社會公眾的滿意程度。
[1] 殷國安.誰來喚醒 “沉睡” 的政府網站 [N/OL].(2009-02-11) [2009-08-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 -02 -11/content-1079833.htm.
[2]張向宏.2008年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研究情況[N/OL]. (2009-01-11) [2009-08-20].http://www.chinatax.gov.cn/n81305/n813593/n813781.htm.
[3]陳英鳳.政府網站高普及率背后的隱憂 [J/OL].(2009-02-10) [2009-08-15].http://news.xinhuanet.com/2009-02-10/content-1078914.htm.
[4] 陳向筑.對推進政府網站建設的思考 [N/OL].(2006-01-11) [2009-08-20].http://www.ccidconsulting.com/2005govtop/file/chenxz.
[5]肖藩藩.首次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公布 [N/OL].(2009-02-12) [2009-09-1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2-12/content-10805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