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邦霞
(江蘇省中醫(yī)院心導管室,江蘇南京210029)
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發(fā)病率較高的、原因不明的以動脈血壓持續(xù)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并出現相應的后果,是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1]。中醫(yī)學認為,高血壓病屬于“眩暈”的范疇,多因精神緊張,思慮過度,七情五志過極而化火,或勞累過度,嗜食肥甘,飲酒過度等致陰陽失去平衡,氣血經脈運行失常所致[2]。筆者選擇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60例,通過對其發(fā)病的不良因素進行中醫(yī)護理指導,從而使其減輕癥狀,早日康復,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中醫(yī)辨證結合西醫(yī)辨病治療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齡38~75歲。診斷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3]。在樣本選擇中,所有入選患者均神志清楚,對答良好,并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按照WHO分類方法,Ⅰ級高血壓病8例,Ⅱ級高血壓病22例,Ⅲ級高血壓病23例,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病7例。
1.2 方法 對入選患者進行詳細的入院評估,以問卷方式著重了解患者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生活和飲食習慣、工作壓力、家庭環(huán)境、服藥情況以及患者了解疾病知識的情況。指導人員依據醫(yī)師制訂的治療方案,指導患者用藥,并及時解決提出的相關問題。根據每日血壓測定情況,進行整體系統(tǒng)分析。
2.1 生活起居護理 中醫(yī)學認為,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極為密切,而高血壓患者因肝陽上亢而頭暈、頭痛,腎精不足而耳鳴嚴重。所以在治療及康復期間環(huán)境和起居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其療效。因此高血壓患者室內宜空氣清新、環(huán)境安靜、整潔;床單宜保持清潔、舒適。室內光線需暗淡、柔和;溫、濕度適宜。醫(yī)護人員對患者耐心仔細、熱情周到,讓患者舒心、放心、安心的接受治療。心脾兩虛而疲乏無力,肝陽上亢而頭痛、頭暈。故需要患者臥床休息,閉目養(yǎng)神,避免大幅度改變體位及下蹲,下床及入廁時應有人陪護,忌久蹲。沐浴時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以防止發(fā)生意外。醫(yī)護人員需隨時觀察患者頭痛、頭暈的發(fā)作時間、程度、性質,伴隨癥狀及血壓、脈搏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并陪送病人做各種檢查。協助做好生活護理,按時送藥送水送飯到床旁。待血壓平穩(wěn)癥狀減輕時鼓勵病人下床活動,活動時注意安全。
2.2 情志護理 情志失調是高血壓的病因之一,不良情緒對治療和康復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血壓突然升高而發(fā)生中風等并發(fā)癥。因此護理人員要對病人實施辨證施護,多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根據不同情況因人施護并正確引導,護患應共同分析在治療中出現的反復、血壓波動及不良因素影響的原因,鼓勵病人說出引起焦慮、煩躁的原因或感受,使之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及時解決問題,讓患者保持樂觀態(tài)度,由被動轉為主動參與治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2.3 飲食調護 中醫(yī)學認為嗜酒肥甘可致脾胃積熱,灼傷脾腎之陰;亦可損傷脾胃,痰濁內阻,清陽不升,也可誘發(fā)高血壓病。根據“食藥同源”的原理和“食藥同治”的理論進行食療,如痰濁內阻,痰瘀互結,清陽不升的患者,需飲食清淡,低鹽,食鹽量最大不超過6 g;低脂,忌食油膩甜粘、辛辣、煙酒等刺激性食物及臭豆腐、公雞肉、鴨肉等動風食品,少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等;痰濕重者可給苡仁粥,山藥粥以健脾除濕。肝陽偏亢者,可食用植物油、紫菜、山楂、黑木耳、海蜇、芹菜、馬蘭頭等涼拌菜,常食綠豆湯、薺菜湯等。久病不愈、氣血虧虛者可進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如豬肝、魚、瘦肉等血肉有情之品,還可飲用鱉甲湯、田雞黃芩湯、核桃仁、荸薺、芝麻糊、核桃泥等。血脂過高者可服三七花泡水代茶。肥胖病人適當控制食量,不易過飽。需培養(yǎng)病人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為防止大便干結難解而便時久蹲或用力而發(fā)生腦溢血等并發(fā)癥,則需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香蕉等,還可喝蜂蜜水,或用番瀉葉泡水口服。
2.4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中醫(yī)學認為嗜酒肥甘可致脾胃積熱,灼傷脾腎之陰,亦可損傷脾胃,痰濁內阻,清陽不升,也可誘發(fā)高血壓病。吸煙有害健康,煙中的尼古丁能收縮小動脈,促發(fā)高血壓,煙中的一氧化碳損傷動脈內膜細胞,加重血小板的凝集,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從而使發(fā)生血壓增高的危險因素大大增加。而酒精與高血壓病之間有獨立的正相關關系。酒后可造成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中度以上飲酒是高血壓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對飲酒和吸煙的患者要加強教育,使之逐漸少吸煙、飲酒,直至改變不良嗜好。建立有規(guī)律的作息制度,合理飲食,注意勞逸結合,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參加文娛活動和體育鍛煉等來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2.5 藥物指導 根據患者血壓狀況,針對患者入院時的評估情況,護理指導人員反復宣講高血壓病人的用藥原則和正確用藥的益處。指導患者不可擅自增加減少用藥量和用藥次數,以免血壓波動過大而導致嚴重的并發(fā)癥,如藥量突然增大可使血壓驟降而產生心、腦、腎的供血不足。
2.6 血壓監(jiān)測 高血壓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其康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由于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患者不能長期住院治療。當病人病情穩(wěn)定,血壓和并發(fā)癥得到較好的控制后給予出院,但出院前要做好衛(wèi)生宣教和康復指導。首先要做好血壓的監(jiān)測,不能以發(fā)生的癥狀估計血壓水平高低,必須通過測量血壓了解血壓的情況,做為調整用藥的依據。測血壓時應做到定體位、定部位、定血壓計,有條件者可每日早晚各測1次血壓。
2.7 運動指導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導致肥胖的原因是人體攝入與消耗平衡失調致使機體脂肪的過度蓄積。減重的方法是增加有氧體育鍛煉,如快步走、太極拳、慢跑、氣功等,每日進行運動,達到輕至中度的運動強度,并認真填寫運動紀錄。氣功是祖國醫(yī)學中的寶貴遺產之一,通過發(fā)揮練功者的主觀能動作用,對身心進行自我調整,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在護理工作中,我們指導高血壓病患者學習和掌握太極拳、氣功等,進行持之以恒的鍛煉。
通過對6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的調查和入院時的評估和住院后的護理指導,護理指導前后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的用藥知識、服藥依從性、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血壓控制效果的變化,見表1。
表1 護理指導前后患者用藥知識、服藥依從性、健康生活方式和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例(%)
高血壓病是多基因、多環(huán)境因素疾病,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因素及社會環(huán)境有關[4]。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總結當前預防醫(yī)學的最新成果時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戒酒、心理平衡)可使高血壓病發(fā)病率減少55%;腦卒中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33%,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5]。在高血壓的控制工作中,護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護理工作指導,高血壓的治療才會得到保證,基于上述認識,我們從飲食、運動、服藥、七情等多方面入手,給予患者辨證施護和個體因人護理。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采用積極地改變生活方式的方法,干預高血壓病發(fā)病的可逆性危險因素,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血壓將有可能恢復正常。
[1]余霞君.努力提高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的控制率[J].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志,2001(3):3.
[2]張伯臾.中醫(y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83:12.
[3]中國血壓聯盟.高血壓的現狀與流行趨勢——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試行本)[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 1999:10.
[4]陳灝珠.內科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 224.
[5]洪昭光,胡大一,向紅丁.登上健康快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