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琴
(中南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湖南長沙410083)
對初中英語新教材《新目標》的認識與體會*
楊 琴
(中南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湖南長沙410083)
通過對初中英語《新目標》編寫內容及結構的介紹,闡述了新教材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實現(xiàn)素質教育為目的”的觀點,是一套有利于使語言教學與人的全面發(fā)展辯證統(tǒng)一的優(yōu)秀教材。同時提出了新教材下教師所必備的教育教學理念及自身素養(yǎng)。
目標語言;開放性活動;任務型教學
初中英語教材《新目標》,粗略一看覺得它很散很亂,細細品味才感覺它是一套集語言、文化、社會、道德和興趣于一體的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優(yōu)秀教材。
《新目標》的每個單元都分成三個部分:A部分、B部分和自我檢測部分,具體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展開學習。A部分大約需要兩個課時來完成,其內容是圍繞本單元的目標語言設計了一個典型而實用的話題,學生可以欣賞到很多與話題有關的圖片、情景,旁邊配有單詞,插圖里設有對話。然后播放一小段聽力讓學生對其中談到的人或物進行辨認。在視聽上感受之后,教材安排了1c-pairwork,讓學生進行即學即練的熱身訓練。在此基礎上,學生接下來再聽一段聽力材料處理一些比較復雜的信息。在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注意力也被集中之后,教材又設計了一些相關對話,在老師的指揮下,學生獨立、結對子或小組完成多種口頭練習,經過這樣幾個循序漸進的操練,學生差不多都能朗朗上口了。該單元的基本句型正好巧妙地安插在第一、二課時的聽說活動中,不用老師去反復講語法或死套句型,學生就已經在聽說課上不知不覺將它們掌握了。在每個單元第二頁的右下方呈現(xiàn)了一個語法聚焦框,將前兩個課時中的目標語言進行總結和放大。
B部分在重現(xiàn)A部分所呈現(xiàn)的語言的同時又引出新的詞匯及新的語言目標。B部分的重點是要求學生學會將目標語言運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一任務主要是通過閱讀和寫作來完成的。在Section B-3a中安排了一篇與生活息息相關、時代信息很濃的閱讀文章,學生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增長了知識、擴大了視野,不僅提高了他們的理解及辨別能力,也使他們對身邊的人和事更關心,對社會更具責任感。閱讀之后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討論然后寫作兩個開放性活動,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討論中興致很高,很有話說而且看問題較為深刻,相當有見解。寫作文時學生更是套用前面所學句型,輕車熟路,很少有語法錯誤。所以這套教材學上來的初中畢業(yè)生作文水平比往屆學舊教材的學生要好得多,這應該得益于新教材每個單元的這種讀寫訓練。
自我檢測部分:這個項目安排在每個單元的最后一頁,它再現(xiàn)了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及語法項目,一方面讓學生查漏補缺,將知識點進行運用、牽引和延伸,另一方面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檢測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新教材將聽、說、讀、寫四大能力的訓練全面貫穿于每個單元的教學中,通過畫面、游戲、笑話、歌曲、繞口令和猜謎語等牢牢地鎖住了孩子們的心。每個單元大致分成6個課時完成:第一二課時是聽說課;第三課時是一節(jié)復習與引入的過渡課;第四五課時是閱讀和寫作課;第六課時是自我檢測和練習鞏固課。
每個單元的設計都是由淺入深,由目標呈現(xiàn)——目標感受——目標操練——目標運用——目標鞏固。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整個課上,學生是積極感受和運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主體,老師是一個導演或指揮,學生的興趣隨著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深入而深入,學生所碰到的困惑和疑問也在這種團結友好的協(xié)作和探討氛圍中得以解決。
新教材編寫的內容貼近社會,貼近生活,不僅出現(xiàn)了大量新穎而實用的詞匯,而且題材涵蓋面廣。如初一學習的“Lost and Found”(失物招領)、“Ads”(廣告)、“job interview”(招聘啟事)等都是一些時代性很強也很實用的內容。另外,新教材在難度上加大了,以前只在高中教材才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現(xiàn)在就開始頻頻出現(xiàn),如各種類型的從句、非謂語動詞、倒裝、省略等,確實讓師生們應接不暇。但老師如果能掌握正確的方法進行教授,學生就學得一點也不困難。學生如果學好了這套教材,不僅可以為自己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且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目標》激勵和指導班上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給他們提供足夠學習和發(fā)展的平臺,同時也為那些不善表達的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本教材精心安排的教學進度讓那些語言不太流利的學生受益匪淺,他們有足夠時間理解和操練每一個新語言項目。學生用書中所有新的詞匯和語言材料都配有圖畫,圖畫還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就所學語言提問的場景,因此學生不需漢語解釋或翻譯就能快速理解它們。
每個單元設計了大量的結對子活動,比賽活動。老師通過預先制定獎懲機制,學生便很自覺地為獲取個人或集體的榮譽而努力拼搏。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之間通過多方面的配合與協(xié)作,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日后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
每個單元設有任務型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自己的朋友、家人或社會中展開某項調查,得出一個準確而具體的結果。比如:七年級下冊unit11就“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的調查、八年級上冊unit1就“誰是最健康的人”的調查、八年級下冊unit4對學校學生上學的交通方式進行調查等。這項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變得開朗自信,學會與人打交道,更容易融入社會,也培養(yǎng)了他們嚴謹務實的精神。擺脫了過去那種將學生拘泥于書本,缺乏動手能力和服務意識的諸多現(xiàn)象。
新教材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以實現(xiàn)素質教育為目的,有了這種明確的指導思想,長期統(tǒng)治外語教壇的那種重教法、輕學法,重書本、輕實踐,重講解、輕參與,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積累、輕能力發(fā)展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就會很快結束,取而代之從生命的高度來看待英語課堂教學,從而真正實現(xiàn)使語言教學與人的全面發(fā)展辯證統(tǒng)一起來,即在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與提高交際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通過教材內容的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德和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實現(xiàn)語言教學的最終歸宿。
要上好這套教材,教師先要領會新課改的宗旨和精神,要先研究教材和學生然后才研究教法。多媒體是初中英語教學必備的手段和工具,容量大且形象直觀,能將復雜的東西演示得簡單而生動,必要時配以音響和動畫效果,學生仿佛置身其中,一下就抓住了他們的心。所以多媒體教學是非常適合初中生特點的一種教學手段。每次上一個新單元之前總是先研究整個單元,然后制作一個完整的單元課件,每個課時分工明確,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后和學生一起將知識點進行梳理和鞏固。
教師與學生首先都是“人”。因此師生關系從根本上講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教師要認識到他的學生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僅僅是一群外語學習者。教師要以自己真實的人格面對學生,真誠的與學生交往。在課堂上采用競爭機制、賞識機制、互動機制和評價機制為學生服務。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善于傾聽、善于鼓勵,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欣賞與期待。
2009-12-09
楊琴(1974-),女,湖南岳陽人,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