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艷紅(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實驗小學)
學科整合教學初探
——《七顆鉆石》教學點滴
■ 禹艷紅(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實驗小學)
《七顆鉆石》是語文出版社S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這篇童話講的是:地球上發(fā)生了大旱災(zāi),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同時,從水罐里跳出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
備課時,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我想到了即將進行的品德教學《我們的愛心行動》一課(學校品德課由語文教師兼上),因為這兩個不同學科的不同教學內(nèi)容通過不同的方式告訴了學生相同的人間真理。如果將這兩個教學內(nèi)容糅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是否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呢?
于是,結(jié)合品德教材這一課的三個活動——成立我們的愛心小分隊、制定愛心倡議書、我們的愛心小分隊在行動,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課前,由班長根據(jù)同學們的意愿將全班同學分成“助殘”“敬老”“幫困”“清潔”四個愛心小分隊,隊內(nèi)推選出本隊隊長并制定出愛心倡議書。準備工作做好后,我布置了“我們的愛心小隊在行動”的活動作業(yè),并告訴同學們,上課時會根據(jù)活動情況及感受評選出“愛心小天使”。于是,同學們按照計劃,以事先分好的小隊為單位,到敬老院、聾啞學校、車站、廣場展開了活動,并將活動經(jīng)歷及感受及時地寫到了自己的日記里。
上課時,我讓同學們分組交流活動后的感受,并在組內(nèi)推選一名最優(yōu)秀的同學參加班級“愛心小天使”的評選。最終,有兩位同學以活動時表現(xiàn)突出,交流時感情真摯而被公認為班級“愛心小天使”。此時,班級同學非常激動,都紛紛表示要隨時伸出一雙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于是,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樂曲聲中,我出示了《七顆鉆石》一課的內(nèi)容。這篇課文表面上看內(nèi)容淺顯,很好理解,但它的內(nèi)涵卻較深。不過有了前邊的 “系列活動”作為強有力的基礎(chǔ),孩子們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以及教師的引導下,很輕松地感受到了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懂得了我們應(yīng)該關(guān)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我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wù),自我感覺很不錯。正當我準備結(jié)束這一課時,一名同學把手舉了起來,說:“老師,我也有愛心,我也經(jīng)常幫助別人,在這次‘我們的愛心小隊在行動’活動中,我?guī)椭?位老人打掃衛(wèi)生,他們還夸我打掃的特別干凈,可我怎么得不到鉆石呢?”她這一問不要緊,全班馬上炸開了鍋。有的說:“你做的都是小事,當然得不到鉆石了?!边€有的說:“這是童話,跟現(xiàn)實生活是不一樣的。”此時,我心中“咯噔”了一下。孩子們確實將自己的生活與美好的童話混在一起了。班上其他孩子的回答表面上看能勉強應(yīng)付過去,但細想?yún)s缺乏說服力??晌矣衷撛鯓痈鷨渭兊暮⒆觽兘忉屇??只是片刻,我有了自己比較滿意的答案。不過,我沒有急于說出,而是追問學生:“就是呀,這次活動,大家都做了好事,奉獻了愛心,可我們怎么沒有得到鉆石呢?”此時,教室里安靜了下來,同學們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過了一小會兒,我提醒道:“我們雖然沒得到鉆石,但我們也有收獲呀!我們得到了什么呢?”
“會得到別人的感謝?!薄皶杏X很快樂。”……同學們紛紛說著。這時,王瑩同學站了起來:“老師,‘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別人,我們能收獲快樂,收獲幸福,收獲一份真摯的情誼,這份情比鉆石還要珍貴,她——是無價的!”短暫的靜寂之后,同學們情不自禁地為王瑩同學鼓起掌來……
因為語文教學內(nèi)容與品德教學內(nèi)容的恰當聯(lián)系與整合,因為這一段小小的插曲,這節(jié)課,同學們對“愛”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到位,真正懂得了“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