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丹
(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工業(yè)新聞采訪室,北京 100733)
一條投資1億元的廢鋼粉碎生產線在太原鋼鐵集團緊張裝配,并于2009年12月底正式投產,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處理能力最強的廢鋼加工設備,年加工能力高達150萬t。這條生產線加工出來的不銹鋼廢鋼,純度更高,更有利于后期的回爐冶煉。
2009年,國家出臺的《鋼鐵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指出,要“逐步減少鐵礦石比例和增加廢鋼比重”。
太鋼投巨資引進廢鋼加工項目,體現(xiàn)出了鋼鐵企業(yè)對廢鋼的剛性需求。2000年以來,我國鋼鐵產量快速增長,廢鋼需求逐年增大。2008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5億t,占世界鋼產量的38.46%,消耗廢鋼7 200萬t,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廢鋼需求市場。
但是,國內廢鋼的供給并沒有跟上廢鋼需求快速擴大的步伐,許多鋼鐵企業(yè)的廢鋼需求一直處于“吃不飽”狀態(tài)。我國最大的廢鋼加工供應企業(yè)——江蘇豐立集團早在2002年就取消了向各大鋼廠派出的“駐廠辦”,由設在總部的國內貿易部取而代之,交易模式由上門推銷逐漸變成了登門求購。
鋼鐵企業(yè)廢鋼長期“吃不飽”,推動了國內廢鋼價格的上漲,導致我國噸鋼的廢鋼單耗逐年下降。2000年我國的廢鋼綜合平均單耗為227 kg/t鋼,2008年下降到144 kg/t鋼,廢鋼應用比由22%降至14%左右,與世界平均水平40%~45%差距越拉越大。
據(jù)中國廢鋼鐵應用協(xié)會測算,僅按照我國2000年的廢鋼應用平均水平227 kg/t鋼測算,2008年我國的廢鋼需求總量就超過1億t,而實際消耗量只有7 200萬t,這中間存在近3 000萬t的缺口。
2009年12月12日,緊靠連云港碼頭的廢鋼加工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每小時生產能力達到400~500 t。堆積如山的進口廢電機、報廢汽車殼體、廢鐵皮等被快速粉碎、分揀,最后壓縮成標準大小的廢鋼塊。
這是一條與太鋼廢鋼加工生產線同樣規(guī)模、同樣先進的生產線,所不同的是它依托港口興建,原材料全部為進口廢鋼。擁有這條生產線的江蘇豐立集團,目前已經形成300萬t的廢鋼年加工能力,其中進口廢鋼的加工比例一直高于國內收購廢鋼。
廢鋼的主要來源有3個方面,鋼鐵企業(yè)自產廢鋼、社會廢鋼和進口廢鋼。多年來,進口廢鋼一直是我國廢鋼供給的重要補充。
中國廢鋼應用協(xié)會秘書長閆啟平分析,在鋼廠自產廢鋼方面,由于技術革新和管理優(yōu)化,鋼廠單位產量的自產廢鋼會越來越少;在社會廢鋼方面,由于鋼鐵設備的報廢周期一般是8~30年,我國工業(yè)化歷史較短,尚未進入廢鋼高產期,在一定時期內社會廢鋼不可能有較大增量;唯一的突破口就是進口廢鋼,事實上發(fā)達國家早已進入廢鋼高產期,廢鋼資源豐富。但近年來我國廢鋼進口量不斷下滑,2006年、2007年的下滑速度接近50%。這是因為2004年、2005年以后,世界鋼產量猛增,境外廢鋼需求旺盛導致國際廢鋼價格長期高位運行。國外鋼廠主要生產特鋼,高價格的廢鋼在總生產成本中的比重很小,而大量生產普鋼的國內鋼廠卻不能承受。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以后,除中國大陸外全球粗鋼產量大幅下降,國外的廢鋼價格驟然下跌;國內鋼鐵產量持續(xù)增長,廢鋼需求不斷擴大,諸多因素共同支撐了2009年境外大量廢鋼資源進入國內市場。
不過,進口大幅增長并未有效推動廢鋼在國內的應用。2009年1—9月,廢鋼綜合單耗仍延續(xù)往年下降趨勢,國內鋼企廢鋼綜合單耗降至135 kg/t鋼。這說明,進口廢鋼的增長仍舊沒有跟上鋼鐵產量增長的步伐,廢鋼進口需要進一步擴大。
進口廢鋼在我國廢鋼總量中所占比重一直很小。因此,在2009年11月下旬舉行的全國冶金爐料論壇上,閆啟平向與會的鋼鐵企業(yè)和服務商建議,加快擴大廢鋼進口總量,提高廢鋼在煉鋼、煉鐵中的利用比,有利于緩解我國在鐵礦石進口上的被動壓力。
在業(yè)內對使用廢鋼的低碳效應已達成共識、國外廢鋼市場長期量多價優(yōu)的背景下,我國鋼鐵行業(yè)的廢鋼應用比仍舊沒有提升,長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業(yè)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廢鋼利用和廢鋼供給均面臨發(fā)展障礙,國家應加強政策扶持,以推動國內廢鋼產業(yè)盡快“火”起來。
江蘇豐立集團總經理助理朱慧良認為,如果單純計算生產成本,廢鋼的使用成本仍比鐵礦石要高,這是國內鋼鐵行業(yè)廢鋼應用比不高的根本原因。以國際市場為例,鐵礦石雖然經歷數(shù)次漲價已站上70美元/t,而且1.67 t鐵礦石才能生產1 t鋼,但相比廢鋼300美元/t左右的價格,1.67 t鐵礦石的價格仍然遠低于1 t廢鋼的價格,即便再算上多耗費的能源成本也不足以彌補這中間的差價。建議國家仿效在家電領域推行的補貼政策,引導鋼鐵企業(yè)加大廢鋼使用量,讓廢鋼為鋼鐵行業(yè)的節(jié)能減排作貢獻。
閆啟平在對國內廢鋼行業(yè)調研后指出,廢鋼進口辦證程序繁瑣,只有鋼鐵企業(yè)才擁有廢鋼進口資格的傳統(tǒng)政策,束縛了國內廢鋼加工配送產業(yè)的發(fā)展。每進口一批廢鋼,須經地方環(huán)保部門層層審批,由鋼企和廢鋼供應企業(yè)雙方簽字蓋章申報,且須在定向港口接貨。目前這一政策已有松動,國家有關部門已向兩家規(guī)模較大的廢鋼加工配送企業(yè)發(fā)放了進口審批資格證。盡快放開廢鋼進口市場,是促進廢鋼產業(yè)發(fā)展的當務之急。
同為資源類進口項目,且廢鋼比鐵礦石更具有低碳優(yōu)勢,但廢鋼進口享受的補償政策卻不如鐵礦石。建議國家引用鐵礦石的進口獎勵政策,進口越多,獎勵越多,以推動符合低碳、環(huán)保要求的廢鋼產業(yè)加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