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曉丹
(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生態(tài)工程系,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我國的桃樹栽植模式由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由露地到設施發(fā)展很快,但仍與國外果業(yè)強國有很大差距。我國過去桃樹栽培采用三股六杈平面整形模式,由于樹體高度不夠,加上立體空間利用不足,桃果的質量、產量較低。目前生產中存在著集約化經營程度較低,栽培技術相對落后,病蟲害綜合防治意識淡薄、產量低而不穩(wěn)、果實商品性不強、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近年來在引進和開發(fā)新技術時存在片面應用的現(xiàn)象:
1.1 樹體。我國桃樹的樹體多在1.5m左右,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引進日本樹形模式,樹高提高到2.5m。而日本桃樹的樹高多為4~6m,近年來隨著低成本省力化技術的開發(fā),樹高大多降至3m左右[1]。
1.2 株行距。目前我國桃樹栽培采用的株行距為(3~4)m×(4~6)m,設施栽培更密。成園后,株間、行間樹冠交叉郁閉,通風透光極差。
1.3 計劃密植。我國桃樹栽培很少計劃密植,不論采用何種株行距,一旦成園,幾乎不間伐。
1.4 樹形和整形修剪。我國目前主要采用三主枝開心形,樹形單一,技術不配套。
2.1 主干形整形技術
2.1.1 幼齡期整形技術。幼齡期階段一般為1~2年。主要栽培任務是促進接芽萌發(fā)和中心干生長。
栽培管理措施:①除萌蘗,抹副梢每年3月中下旬利用芽苗定植時,隨時抹去萌蘗,以集中養(yǎng)分,供接芽萌發(fā)生長,當接芽萌發(fā)長到30~50cm時,苗木開始萌發(fā)副梢,應及時抹去中心干上距地面50cm以下的副梢,50cm以上的副梢不抹去,培養(yǎng)來年的結果枝。②扶直中心干,為了確保中心干直立,當苗木長到 70~80cm時,在苗木附近鍤一根長3.0m,粗2.5~3.0cm的竹竿,將苗木扶直綁縛在竹竿上,以后隨著樹苗的增長,每隔20cm左右綁一道。③拿枝軟化,噴抑制劑,控制新梢生長副梢長到40~50cm時,要對其拿枝軟化,使之呈水平或略微下垂。如新梢長勢過旺,可在7月下旬噴布濃度500×10-6~800×10-6的多效唑,控制新梢生長,促進花芽形成。
2.1.2 初果期管理技術。定植后第二年開始結果,進入初結果期。此期主要管理目標是:培養(yǎng)強壯的中心干,增加枝量,為下一年豐產打好基礎;適當利用部分果枝結果,增加產量;生長后期(6月份后)控制側生枝生長[2]。
栽培管理措施:①保持中心干的優(yōu)勢,就必須控制著生在中心干上側生枝的粗度。側生枝的粗度與著生部位中心干的粗度比要控制在1/5~1/3,如果側生枝加粗過快,應在生長季節(jié)疏去其上部分旺枝或加大主枝角度,削弱其生長勢。對中心干上著生的結果枝與主枝的粗度比不要超過1/3,過粗時應及時疏除或基部留兩個芽短截。②增加枝量在保證樹冠不郁閉和枝條不重疊的情況下,盡可能利用有限空間,促進側生枝的萌發(fā)和形成,為提高產量打下堅實的基礎。③控制側枝,促進中干生長季節(jié)利用拿枝軟化,抑制新梢加長生長。④冬季修剪主要以疏為主,疏除病蟲枝、過密枝、過旺枝。結果枝的更新采用長放修剪法,即中長果枝結果后,隨著果實重量的增加,枝條逐漸下垂,其基部芽易抽生出新的中長果枝,冬季修剪時,選留長勢中庸,姿勢平斜的,留作預備枝,把已結過果的母枝回縮到基部預備枝處。
2.1.3 盛果期管理技術。定植后第三年,就進入盛果期。此時期主要管理目標是:保持中心干強壯的優(yōu)勢;平衡中心干與側生枝,樹冠上部與下部的樹勢。
主要栽培措施:①只有保證中心干的絕對優(yōu)勢,樹體才能負載起如此大的產量??刂苽壬Φ拇侄扰c著生部位中心干粗度比在1/7~1/5。②因此,每年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各噴1次濃度 500×10-6~800×10-6多效唑,控制側生枝生長,側生枝應控制在30~60cm,枝粗0.6cm 左右,使其芽體飽滿,枝條充分成熟,成為第二年可靠的結果枝。③冬季修剪方法基本上同上年一樣,以疏為主,果枝更新利用長放修剪法。對已超過要求高度的樹,要適當落頭,控制樹高為2.0~2.5m,冬剪后,應立即用果腐寧+100g食用油,用刷子涂刷鋸口,間隔1周再進行一次,以防止桃樹流膠和枝干病害的流行。
2.2 主干形桃樹栽培配套新技術
2.2.1 適宜栽培密度。主干形桃樹不同密度栽培的樹體控制、光照、花芽分化情況和管理技術要求及經營成本核算綜合研究分析,總結以 0.8m×2.5m、1m×2m兩種栽植密度,在當前我國桃樹生產經營現(xiàn)狀水平下,投入產出比果最高,技術要求簡單,最為適宜我國桃樹生產經營水平。
2.2.2 樹體控制。主干形桃樹體結構只有中央領導干,干上著生發(fā)育枝,輪生在主干之上,無結果枝組,無主側枝之分。桃樹主干樹形的樹體結構和結果情況與傳統(tǒng)的開心形樹形對比,主干樹形(一般行距2m,株距1m左右,畝栽333株,)干(基)高50cm左右,樹高2.3~2.5m左右,冠徑1.0~1.5m,在中央領導干上,四面八方、均勻分布20~30個側生分枝,分枝角度均為80°~90°。
2.2.3 修剪技術。不同的樹形的修剪方式對桃生長與結果有顯著的影響。開心形修剪平均單株樹高、冠幅、干粗均顯著高于主干形修剪。第三年開心形果枝數(shù)、坐果數(shù)也均顯著高于主干形修剪。開心形修剪干周增粗快,樹冠體積大,單位面積的結果枝量少,早期單位面積產量低。主干形修剪,樹冠體積小,單位面積的結果枝量多,早期產量高,結果早。主干形修剪栽培園,1年成形,2年定形;開心形修剪成形需2~3年,定形需3~4年;同時主干形栽培園第二年見產,第三年開始豐產,早結果、早豐產效果顯著。
2.2.4 無公害果品生產。使用化學農藥時,按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規(guī)定執(zhí)行病蟲害防治[3]。提倡使用的農藥品種:微生物殺蟲、殺菌劑如Bt、阿維菌素、白僵菌;植物源殺蟲劑如煙堿、苦參堿、印楝素、除蟲菊松脂合劑等;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如滅幼脲、除蟲脲、撲虱靈等;礦物源殺蟲、殺菌劑如多種機油乳油、腐必清以及硫酸鈾、硫黃配制的多種藥劑等;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如吡蟲啉、辛硫磷、敵百蟲、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百菌清等。
為了減少農藥的污染,除了注意選用農藥品種外,還要嚴格控制農藥的施用量,應在有效濃度范圍內,盡量用低濃度進行防治,噴藥次數(shù)要根據(jù)藥店藥劑的殘效期和病蟲害發(fā)生程度來定。不能隨意提高用藥劑量、濃度和次數(shù),選用合理的施藥方法和提高噴藥質量方面來提高防治效果。在采果前20天停止時節(jié)灑農藥,以保證果品中無殘留或不超標。
2.3 桃樹主干形栽培優(yōu)點
與傳統(tǒng)的開心形相比,主干形桃樹有如下優(yōu)點:2.3.1 成形快,結果早。健壯成品苗栽植后當年發(fā)出13~20個,甚至更多的果枝。芽苗在水肥條件好的地方,當年就能成形,高度可達1.5~2.0m,形成足夠的果枝。
2.3.2 果個大,產量高。主干形桃樹利用中長枝結果,樹勢生長健壯,減少了樹體養(yǎng)分的消耗。另外光照充足,養(yǎng)分積累也多,單位面積的產量較傳統(tǒng)的開心形為高。
2.3.3 不外移,不死枝。傳統(tǒng)的開心形樹由于生長勢極易外移,內膛密閉無光,枝條易干枯死亡。修剪時去弱留壯,更加重了外移現(xiàn)象。主干形桃樹每年都在中央干上的細枝上結桃,結果后回縮,第2年再生新枝,連年如此,結果枝不會外移,也不會因內膛光照不足而出現(xiàn)枝條枯死的現(xiàn)象。
2.3.4 技術簡單,好掌握。主干形桃樹體結構簡單,在中心干上只著生當年的新梢和結果的果枝,整形修剪技術較易掌握。
2.3.5 抗性強,病害少。主干形栽培枝條生長2~3條后就進行更新,與傳統(tǒng)的開心形相比,主干形桃樹抗性明顯增強,病樹也明顯減少。
2.3.6 品質優(yōu),效益高。由于樹體結構合理,光照充足,養(yǎng)分利用率高,因此,果實個大、著色好、含糖量高,進入市場即能獲得較高的收益。
主干形桃樹體以其獨有的魅力將成為當前我國桃主干形新型栽培模式,它的產生不僅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也代表著新時期果業(yè)發(fā)展的一種趨勢,一種能夠讓果農快速致富、快速調整品種結構和提高果品質量需求的需求。相信這種新型栽培模式會被更多的生產科研單位所接受,能成為桃產業(yè)發(fā)展中主要栽培模式,給桃農的脫貧致富開辟一條嶄新的技術路徑。
[1] 仇宏昌,楊雪萍.桃樹牽扯主干形及整形修剪技術[J].煙臺果樹,2006(1).
[2] 馮孝嚴,李淑珍,石英.設施桃主干形修剪技術[J].山西果樹,2005(1).
[3] 楊玉鳳,李小玲,劉劍霞,等.桃樹主干形桃樹形的優(yōu)勢及整形修剪技術[J].煙臺果樹,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