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軍
遼寧省鐵嶺市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112001)
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是醫(yī)學基礎課的基礎,是一門直觀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形態(tài)學科,而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是中等醫(yī)學教育的主旨。為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筆者在本校2009級社區(qū)醫(yī)學專業(yè)學生中進行了技能考試,并對考試結果進行分析,情況如下。
1.1 對象
2009社區(qū)醫(yī)學專業(yè)學生,70人,年齡在15~18歲。
1.2 考試形式
本課程的技能考試單列,百分制,只有技能考試通過后方可參加理論考試。考試內容由四部分組成:繪圖、大體結構辨認、顯微鏡下結構辨認、其他。其他包括:顯微鏡操作、體表投影、活體觸摸。四部分滿分依次是20分、35分、25分、20分??荚囋谄谀┻M行,每個學生每部分考試均以抽簽為序。
1.3 考試內容
①繪圖,既有大體形態(tài)結構圖,又有鏡下結構圖。如膽道系統(tǒng)、心模式圖、單層扁平上皮類別圖等。②結構辨認,找出大綱要求的大體形態(tài)和微細形態(tài)的結構辨認。③其他,如顯微鏡的使用、重要臟器的體表投影、動脈的搏動、神經的走行等。
分值以100%計,成績占本項分值80%以上為優(yōu)秀,70%~79%為良,60%~69%為中,占59%以下為差。每生四項合計過60分為及格。統(tǒng)計結果:及格率96.7%,繪圖優(yōu)秀率71.1%,大體辨認優(yōu)秀率85.4%,鏡下結構辨認優(yōu)秀率75.2%,其他優(yōu)秀率61.4%。
3.1 實踐技能考試后,給我們的教學效果和對學生的技能鍛煉增加了一項新手段,一改以往對學生技能檢測的空白。通過技能考試,我們可以進一步強化課時目標的落實,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即科學思維統(tǒng)籌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
3.2 考試成績分析
在技能考試中,只需簡單記憶,并在技能訓練中反復對實物進行觀察,而考試中只需客觀表示出答案的內容,成績較好,如大體結構辨認,相比因微細結構訓練受限,成績略差;書本上有現成內容、在訓練中練習過、考試中需自己動手表示出來的答案,成績居三,如繪圖;將理論知識、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綜合在一起的考試內容,既要客觀反映結果,又要主觀綜合表示答案的,成績最差,如體表投影等。
3.3 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
①考試結果表明,多數學生缺乏實踐技能完整性,在實踐技能訓練中,只重視客觀再現、單純記憶,而缺乏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形成“活”的知識。這要求在授課中,教師一定要把前后知識點串在一起,時時溫故、更新,形成脈絡,能在活體觸到的結構,隨堂解決,不要拖延和淡化。②合理、有效安排技能課時間。理論課與技能課比例2∶1,技能課緊跟在理論課之后,并要求同理論課一樣的嚴格。③開放實驗室,增加學生自主參與空間。實驗室管理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嚴格化。配備專門、專業(yè)的實驗師,實驗師到高校進修過,有制作標本和切片的經歷,對學生的疑問能做出簡潔的回答。必要時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標本的制備過程。④安排授課教師每周兩次晚自習輔導時間,及時反饋與解決授課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