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豪 (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南區(qū)法政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關于老年空巢老人 (家庭)的研究,國外研究成果相對豐富,相關文獻可以參閱聯(lián)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署人口部 2005年報告《世界老年人居住方式》〔1〕。國內學者對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研究始于 20世紀 90年代〔2〕。迄今為止,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研究主要集中在產生原因、生存狀況等幾個方面。
1.1 空巢老人(家庭)的概念界定 一般空巢家庭的定義是指最后一個孩子離開家庭而只由父母組成的家庭。陳蘭蘭〔3〕認為空巢的概念指的是事實空巢。潘金洪〔4〕認為空巢家庭是形象地用小鳥離開母巢來形容人類社會中,子女長大成人后從父母的家庭中分離出去,獨立門戶,只剩下年老一代人單獨生活的家庭,簡單地說就是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家庭??粘布彝ピ谌祟惿芷诤图彝ド芷诳赡艹霈F(xiàn),也可能不出現(xiàn)。傳統(tǒng)社會中幾乎沒有這樣一個階段,但在現(xiàn)代社會中卻越來越普通,甚至有人提出是很難避免的一個階段。張秀萍等〔5〕指出,“空巢”老人家庭是指無子女或與子女分開居住的獨居老年夫婦家庭和單身 (寡居)老人家庭。李瑞芬等〔6〕認為,空巢家庭原是社會學者在研究“家庭生命周期”時提出的一個概念,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論中,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一個階段,是指無子女或雖有子女,但子女長大成人后離開老人生活,剩下老人獨守“空巢”的家庭。黃潤龍〔7〕的觀點是空巢老人家庭是指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年人家庭和無子女的老年人家庭。穆光中〔8,11〕認為指出“空巢”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階段,指最后一個孩子離開父母家至配偶一方死亡這一時期,進入此階段,“空巢”家庭形成。
1.2 農村“空巢”家庭的新特征 “空巢”現(xiàn)象由來已久,然而它一直被人們所忽視,在農村更是如此。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變革,農村“空巢”家庭不僅不再是個別現(xiàn)象,而且顯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征〔9〕:①農村“分居”之風日盛,“空巢”老人逐增。②“空巢”家庭的主體年輕化,“空巢”期相應延長。③低齡、高齡兩代老人同守“空巢”。
2.1 社會原因 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直接改變了農業(yè)單一的生產方式,促使更多的青壯年子女在外尋求發(fā)展機會〔10〕。人口移動尤其是勞動力的流動,使得農村老年人與子女的分居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隨著農民工向城市流動的不斷深入,一些農民工家庭遷移到城市或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小家庭被普遍接受。由于各種原因,農村老人很難適應城市的生活,因此,他們一般選擇留在鄉(xiāng)村〔11〕??梢?大量農業(yè)勞動力從農村流向城市,離開家庭在外創(chuàng)業(yè),留守的父母則成為空巢家庭〔12〕。落后地區(qū)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從農村流出,農村呈現(xiàn)出比城市更快更為嚴重的老齡化趨勢,是農村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產生的主要因素〔13〕。
2.2 家庭或個人原因 一部分經濟上能夠獨立自主、精神生活較為豐富、身體狀況較好的低齡老人自己希望獨立生活,在晚年擁有更多的空間,更為自由;一部分老人雖然希望與晚輩住在一起,但由于雙方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存在差異,為避免沖突而選擇獨居;子女由于學習或工作的原因不得不住在外地,而老年人對久居的社區(qū)有了深厚的感情,不愿意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子女由于學習或工作的原因,無暇照顧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負擔而選擇獨居;受子女住房緊張等條件制約,無法與子女同住,這種現(xiàn)象在大城市尤其明顯〔14〕。
3.1 家庭壓力大 在經濟欠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空巢家庭常常是因為子女外出打工而產生,這樣一來家庭的青壯勞動力減少,空巢期的中老年人不僅要肩負家中所有的事務,有時還要照顧未成年的孫子女,經濟負擔更加沉重〔15〕。杜鵬等〔16〕于2004年 7月在安徽省壽縣、河北省承德縣和河南省??h等三地進行“農村子女外出務工后對留守老人的影響”的調查結果表明,與子女外出務工前相比,有近半留守老人的農業(yè)勞動負擔和家務勞動負擔都加重了。
3.2 空巢老人處于“照料真空”之中 在生活照料方面,成年子女本應承擔主要照料者的職責,但成年子女的外流必然直接導致照料提供者數(shù)量的減少,弱化了家庭對老年人的照料功能〔17〕??粘布彝サ闹欣夏旮改复蠖寄晔乱迅?容易受多種疾病的困擾。如果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話,生活尚能自理,但一旦出現(xiàn)疾病,由于子女不在身邊,生活上缺乏照顧,便會帶來很多不便,不利于老人的康復。尤其當老人獨居家中突然發(fā)病時,他們的生命常常會受到威脅。總之,子女外遷對老人的生活照料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導致潛在供養(yǎng)照料人數(shù)減少和家庭養(yǎng)老質量降低,并最終造成農村老人福利和健康狀況惡化。
3.3 心理和精神問題嚴重 在心理、精神慰藉方面,農村空巢家庭老人普遍處于缺乏愛和關心的狀態(tài),很可能陷入空巢心理危機。老年人在身心日趨老化、正需要晚輩作依靠之時,子女卻成家立業(yè)、遠走高飛,就會產生孤苦、自悲、自憐等消極情感,即所謂的“空巢綜合征”〔18〕。
第一,加大農村保障力度,為“空巢老人”編織一張牢固的安全網(wǎng)。為了解決好農村的人口老化問題,在我們國家,亟待解決的是農村的社會保障問題〔19〕。政府應該在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建設中發(fā)揮更重要的職責,建立新型的農民社會化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目標應是“低水平、廣覆蓋、適度保障”。在農民的養(yǎng)老保障制度建設中要正確處理個人、家庭與政府的責任。農民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建設應由政府制定并主導實施,具體操作上可采取以能保證養(yǎng)老基本生活需要為原則,計算出每人每年需要交納的保險費用,對其實行“五五制”的辦法,個人承擔 50%,村集體和國家承擔 50%。第二,積極發(fā)揮社區(qū)養(yǎng)老功能。在農村地區(qū),同村的鄰里交往頻繁,人際關系比較密切。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的社區(qū)具有很強的凝聚力,社區(qū)成員能夠較好地被動員起來實行養(yǎng)老互助,實現(xiàn)養(yǎng)老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所以在空巢老人的養(yǎng)老保障上能發(fā)揮巨大的積極作用〔20〕。面對農村家庭的日益小型化和核心化,農村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并不斷向高齡化發(fā)展的趨勢,政府在農村快速的城市化發(fā)展過程中,應把農村社區(qū)服務和老年人的福利設施建設納入社會發(fā)展的大局中綜合考慮,逐步增加投入,積極利用和依靠社會各種力量興辦福利設施和老年服務產業(yè),建立服務網(wǎng)絡,以靈活多樣的方式為社區(qū)內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各種服務〔21〕。有人認為,社區(qū)養(yǎng)老是解決空巢家庭的最好方式〔4〕。另外,還要重視農村基層社團組織的助老作用。通過老年人協(xié)會等社團組織來建立志愿者與留守老人的互助。農村中的中青年人、健康的低齡老人、鄰居等都可作為志愿者,在志愿者與需要照料的留守老人、留守老人的外流子女之間建立長期的聯(lián)系制度。同時,還可以在建立老年活動室的基礎上,以為老服務站為依托開展醫(yī)療、生活照料、法律援助、文化娛樂等服務,進一步強化農村社區(qū)的為老服務的能力〔22〕。第三,空巢老人做好養(yǎng)老準備。老年人晚年要在 3個方面規(guī)劃好自己的生活〔23〕:一是保持健康。二是學會找事做,融入社會生活。三是抱定希望。另外,對晚年生活的規(guī)劃要未雨綢繆,在進入晚年生活的之前就應考慮晚年生活規(guī)劃。
通過對文獻的回顧,對于認識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這一新弱勢群體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國內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研究并不多,關注不夠,大都是對生活狀況進行描述,而且,缺乏深刻性和系統(tǒng)性。更重要的是,缺乏一定的理論視角,從而無法在空巢老人困境產生的原因上具有敏銳性。
1 United St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Living Arrangement of Older Persons Around the World New-York,2005,http://www..un.org/esa/population/publication/Living Arrangement/report,htm.
2 姚引妹 .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農村空巢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以浙江農村為例〔J〕.人口研究,2006;20(6):38-46.
3 陳蘭蘭 .貧困地區(qū)農村空巢老人社區(qū)養(yǎng)老探討-以棗陽市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為例〔J〕.中國水運 (理論版),2007;(12):81.
4 潘金洪 .獨生子女家庭空巢風險分析〔J〕.西北人口,2006;111(5):17-21.
5 張秀萍,柳中權,趙維良 .建立“空巢”老人社區(qū)生活支持體系的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6;8(6):434-7.
6 李瑞芬,蔣宗鳳 .空巢家庭問題探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6;20(3):40-3.
7 黃潤龍 .我國空巢老人家庭狀態(tài)〔J〕.人口與經濟,2005;149(2):57-62.
8 穆光中 .挑戰(zhàn)孤獨-空巢家庭〔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123-4.
9 王銀秀 .關注農村“空巢”家庭的養(yǎng)老問題〔J〕.中國人口科學,2005;24(4):160-4.
10 車予寧 .農村“空巢”現(xiàn)象與經濟的發(fā)展〔J〕.農村農業(yè)農民,2005;11(4):42-3.
11 謝慧娟 .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空巢老人的養(yǎng)老保障分析〔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7(5):70-4.
12 龔文君 .農村空巢家庭的養(yǎng)老保障問題研究〔J〕.西北人口,2009;28(1):14-6.
13 王全勝 .農村留守老人問題初探〔J〕.學習論壇,2007;33(1):45-8.
14 柏云端 .關于空巢家庭養(yǎng)老問題的幾點分析〔J〕.甘肅農業(yè),2006;16(6):112-3.
15 張 燕,唐根富,朱敏貞 .空巢家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衛(wèi)生軟科學,2005;51(4):65-71.
16 杜 鵬,丁志宏,李全棉,等 .農村子女外出務工對留守老人的影響〔J〕.人口研究 ,2004;77(6):87-92.
17 李鳴皋 .擺脫空巢再塑晚年〔J〕.中國健康月刊,1999;19(2):34-5.
18 齊 麟 .析“空巢家庭”——一個值得全社會關注的社會問題〔J〕.南方人口,1999;33(4):14-8.
19 施惠忠 .蘇州農村城市化過程中老人養(yǎng)老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22(1):33-7.
20 陳曉明 .空巢家庭:問題與對策〔J〕.人口學刊,2008;15(5):65-8.
21 陳曉明 .空巢家庭:問題與對策〔J〕.長壽,2002;31(7):6-8.
22 萬春龍 .空巢老人期盼精神贍養(yǎng)〔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05;15(3):57-8.
23 鄭邦華 .農村空巢老人誰來關愛〔J〕.江淮,2006;41(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