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斌
(湖北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古城醫(yī)院骨科 湖北荊州 434020)
雙頭中空加壓螺紋釘治療股骨頸骨折
曾凡斌
(湖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古城醫(yī)院骨科 湖北荊州 434020)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損傷,由于股骨頸部的特殊血供及股骨頸的力學特征,其不愈合率及股骨頭壞死率分別為10%~30%和20%~40%[1]。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采用2枚雙頭中空加壓螺紋釘治療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41例,療效較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股骨頸骨骨折 骨折固定術
本組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齡68~82歲,平均74歲;左側16例,右側25例。致傷原因:跌倒摔傷32例,墜落傷7例,車禍2例。根據(jù)骨折部位分型,頭下型7例,頭頸型17例,經頸型9例,基底型8例。骨折Gardeh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Ⅲ型14例,Ⅳ型7例。
傷后至手術時間3~10d。入院后即給予患肢脛骨結節(jié)骨牽引及其它術前準備。每日測量患肢長度,了解患肢短縮及外旋畸形矯正情況,爭取與健肢等長??刂蒲?、血壓,改善心、肺功能。指導患者進行排痰、床上排便及四肢肌肉等長收縮訓練。手術在局麻下進行。患者取仰臥位,C形臂X線機監(jiān)視下,用牽引支架將患者雙下肢置于外展30°、內旋20°位,行縱向機械牽引,至復位滿意。取大粗隆下方約2~4cm處局麻后,與股骨頸縱軸平行,分別經張力骨小梁及壓力骨小梁各鉆入1枚導針至股骨頭內。其中下方1枚導針略偏向后側穿過股骨矩。X線透視見導針位置準確,復位滿意。沿導針處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闊筋膜,切口長約1cm,鈍性分開股外側肌,直至骨膜,先后選取2枚長度適宜的中空加壓螺紋釘,沿導針逐個擰入螺釘,直至釘頭位于軟骨下約0.5cm處。釘頭螺紋要完全越過骨折線。被動活動髂關節(jié),無阻擋,固定牢固。拍片證實2枚螺釘完全位于股骨頭頸內。拔出導針,縫合切口。術后抗生素預防感染,并內服中藥,早期行活血化瘀消腫,桃紅四物湯或復元活血湯加味;中后期即予補腎接骨、堅筋壯骨治療,用右歸丸,接骨Ⅰ號方等加減用藥。術后穿丁字鞋,并使患肢外展中立位。術后次日即可床上坐起,行床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及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做屈伸功能鍛煉。2周后在保護下不負重下床活動。3個月后患肢逐漸負重活動。3個月內不盤腿、不負重、不側臥。
本組41例均獲隨訪,時間2~5年,平均3.4年。切口均甲級愈合。依據(jù)Gardeh復位指數(shù):Ⅰ級復位21位,Ⅱ級復位12例,Ⅲ級復位5例,Ⅳ級復位3例。采用馬元障[2]療效評定標準,優(yōu)良33例,無疼痛,無跛行,髖關節(jié)正?;蚧菊?X線片示骨折愈合,無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一般5例,無明顯疼痛,活動量加大時有輕度疼痛或不適,輕度跛行,髖關節(jié)屈曲80~90°,外展稍受限,X線片示骨折愈合,無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差3例,皆為GardenⅣ型骨折。疼痛、跛行,髖關節(jié)活動受限,屈曲50~60°,X線片示骨折愈合或不愈合,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密度增高,并有囊性變。優(yōu)良率80.5%,隨訪期間均未發(fā)現(xiàn)螺釘滑脫、斷裂、彎曲現(xiàn)象。
股骨頸骨折由于骨折近端在髖關節(jié)囊內,局部的解剖學形態(tài)和功能的特殊性等,所以固定不牢固,頸干角的局部剪切力、旋轉的扭轉力過大,骨折端的拉應力、壓應力條件不具備,且患者多為高齡,細胞再生功能差[3]等。同時,由于股骨頭的血供是由股骨頸囊內血管環(huán)的后上支持節(jié)與內下支持節(jié)血管所供養(yǎng)。而股骨頸骨折多發(fā)生于頸中部及頭下,骨折錯位可損傷囊內血管環(huán)及供養(yǎng)股骨頭的上、下支持節(jié)血管,從而使骨折近端即股骨頭的血供斷絕。僅遠端有血供生長新骨,近端需依靠骨折復位后,由股骨頸血管的新生血管進入股骨頭,使之復活并新生骨。但這一速度是緩慢的,因此骨折愈合緩慢。如果復位不佳,內固定不牢,在骨折斷端之間活動或頭側血管化不佳等,直接導致了骨折愈合率低或不愈合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fā)生。
股骨頸骨折傳統(tǒng)的牽引復位方法并發(fā)癥多;而三翼釘因面積大,對頭頸部骨組織的損傷亦大,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本已脆弱的頭頸部血供。多枚斯氏針內固定牢固性好,如果針位固定差者,可能出現(xiàn)退針致滑囊類,甚至有針頭穿透髖臼至盆內,損傷盆內臟器之虞。我們采用經皮中空加壓螺紋釘治療股骨頸骨折具有: (1)手術時間短,僅30~60mih。(2)操作簡易,導針鉆入進出隨意。(3)創(chuàng)傷小,對股骨頭頸及周圍軟組織損傷小。高齡患者能耐受。2枚直徑5mm的螺釘總截面積僅為股骨頸截面積的1/8~1/12??梢宰畲笙薅缺WC股骨頸血供免遭再損傷??招穆菁y釘可引流降低股骨頭頸內壓,有利于改善局部血運[4]。可降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fā)生率。(4)固定牢靠。術中將1枚螺釘略偏向后側固定在股骨矩內,恢復股骨頸的懸梁結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彎矩,減輕所承受的剪切力,螺釘具有遠近端較深的螺紋,增加骨與內固定之間有效接觸面積,并使骨折端充分加壓。增加了骨折穩(wěn)定性,能有效防止股骨頭旋轉及下沉,可以早期作髖部、腿部的肌肉舒縮訓練,以及早期膝踝關節(jié)功能鍛煉,豐富了髖關節(jié)的血液循環(huán),并且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褥瘡、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加上術后即服用活血化瘀、補腎壯筋、接骨續(xù)損中藥,促進了骨折愈合。
治療中注意事項:(1)入院后即行脛骨結節(jié)骨牽引,牽引可緩解疼痛,松馳髖帶肌,有利于復位和防止移位繼續(xù)加重。老年人因皮膚松馳,肌張力低,皮牽引承受重量小,并且容易引起皮膚損傷或腓總神經損傷。而髁部骨牽引有針道感染沿肌間隙上行而影響手術的可能,因此髖部手術,術前不應行股骨髁部牽引或皮牽引。(2)老年患者重要器官功能衰退,并存疾病較多,骨折及手術創(chuàng)傷可加重臟器衰退和誘發(fā)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充分的術前準備十分必要。手術時間以傷后3d左右為宜。(3)術中應力求解剖復位或近解剖復位。用Garden指數(shù)衡量。導針鉆入時要注意前傾角,患肢內旋20°后??膳c額狀面平行鉆入。下方螺釘應偏后穿過或緊貼股骨矩,與股骨干成約140°角。兩釘分別經張力骨小梁及壓力骨小梁,盡量避免自股骨頸中部穿過。穿入導針前,可預先于股骨頸體表放置1枚斯氏針,使其與股骨頸縱軸平行,并在C形臂X線下證實其經過股骨矩。穿釘盡量一次成功,忌反復置釘致周圍松動而螺釘退出。(4)術后做到“三不”,即不盤腿、不側臥、不負重。鼓勵早期活動,進行主動肌肉收縮和關節(jié)運動,最大限度預防骨質疏松加重和關節(jié)功能減退,促進骨折愈合。每1~2月拍片復查1次,了解骨折愈合情況。確定骨折愈合后,盡早撥除螺紋釘。
此方法治療股骨頸骨折具有操作簡便、耗時少、費用低廉、安全性高、效果好等特點,值得在基層醫(yī)院中推廣,并在醫(yī)療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1]毛賓堯.髖關節(jié)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 193~194.
[2]馬元璋.股骨頸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1984,4(2):111.
[3]高元良,黃公怡,申劍,等.股骨頸骨折后股骨頭壞死的病理學特點觀察[J].中國骨傷,2003,16(1):47.
[4]趙友明,池永龍,洪汝康,等.閉合復位經皮空心釘治療股骨頸骨折[J].中國骨傷,2003,16(9):556.
R687
A
1674-0742(2010)11(c)-0052-02
201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