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枝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中西醫(yī)結合眼科醫(yī)院,山西,臨汾,041000
淚小管斷裂是眼外傷常見病之一。隨著顯微手術的開展,淚小管斷裂顯微吻合手術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F(xiàn)將我院 2002年至 2007年間行顯微淚小管吻合術 55例總結分析如下:
一般資料 本組 55例中男 50例,女 5例。年齡最小 4歲,最大 56歲。全部病歷均為眼瞼撕裂傷伴淚小管斷裂。自行車摔傷 11例,炸傷 27例,拳擊傷 12例,撞傷 5例,。上下淚小管斷裂 5例。
所有手術均在顯微鏡下進行,除 1例 4歲兒童全麻外,其余全部采用眶上、篩前神經(jīng)阻滯麻醉,皮下浸潤麻醉。尋找淚小管鼻側斷端,淚小管斷端靠近顳側淚小點者,部位較淺,尋找較容易。斷端距淚小點>6mm者,部位較深。一般在淚阜后下方,尋找較困難。其特點為:淡粉紅色光滑上皮結構,呈喇叭口一樣的環(huán)形腔。淚小管鼻側斷端明確后,于斷端處用 5-0絲線做 2組縫線為標記,再用彎針頭插入,并注入生理鹽水進一步證實。如鼻腔口腔有水,確認無疑后,再用淚道探針自斷端插入淚囊鼻淚管擴張,以便下一步插管順利。擴張淚小點,將腔內(nèi)帶有鋼絲的 16號硬膜外麻醉導管,自鼻側斷端插入淚囊進入鼻淚管,也可用針灸針插入相當長度的導管內(nèi),再按以上方法將麻醉導管插入鼻淚管。然后術者用一平鑷固定好鼻側所插麻醉管,助手抽出鋼絲或針灸針,再次從麻醉管的顳側端注入生理鹽水。鼻腔或口腔有液體流入者證明插入準確。將淚點擴張器自下淚小點插入,將麻醉管顳側端套到淚小點擴張器尖端逆行帶出淚小點,拉攏淚小管斷端,5-0可吸收線將兩端周圍組織對位間斷縫合 3-4針。注意不要穿透淚小管壁,再縫合皮下組織、皮膚、結膜傷口。硬麻導管于淚小點外留 5cm左右用 5-0線固定于下瞼皮膚相應部位,以免導管松脫。術后每周活動導管一次,自硬麻管沖洗淚道一次,抗生素眼液點眼,2-3個月拔管。拔管后每周沖洗淚道一次,沖洗 3-4次。
以術后無溢淚,沖洗淚道通暢為治愈標準。本組 55例,經(jīng)術后 6-40個月隨診,52例痊愈;1例術后半月不小心將淚管拔出,當時沖洗通暢,一個月后溢淚,沖洗淚道不通;1例于正常拔管 3周后沖洗淚道阻塞;一例下淚點內(nèi)外翻,撕裂,沖洗淚道通暢,仍有溢淚。
下淚小管斷裂是常見的眼外傷疾病,尤以青年人為多,如不及時修復將會造成患者終生溢淚之苦。淚小管吻合術成功的關鍵在于尋找鼻側斷端。顯微手術的開展,為尋找淚小管斷端提供了條件,使手術成功率明顯提高。其尋找要點為:第一:判斷鼻側斷端的部位,不要盲目在傷口內(nèi)亂翻,增加組織水腫、出血,更難以尋找。一般斷端距下淚點 6mm以內(nèi)者,鼻側斷端位置較淺,易尋找。斷端距下淚點超過 6mm者,往往在淚阜后下方較深,尋找較困難。如尋找十分困難可經(jīng)淚囊逆行插管吻合,不過盡量采取順行插管減少損傷;第二:斷端形態(tài)特點,為一淡粉紅色上皮光滑喇叭口樣環(huán)形結構與周圍組織有明顯區(qū)別。有耐心、細心并掌握了這兩點尋找并不困難。插管后拉攏斷端,將兩斷端組織對位,間斷縫合 3-4針,不要穿過淚小管壁,這樣導管兩端的淚小管上皮可沿導管向斷端生長。形成完整管壁。術后導管保留 2-3個月。硬膜外導管插管時以導管帶側孔的圓頭為頭端插入鼻腔內(nèi),這樣易插入淚道,并對組織損傷小。術后導管易變硬,變硬的導管對淚點及下淚小管易造成損傷。所以導管的皮膚固定位置要合適避免牽拉。如果發(fā)現(xiàn)淚點被牽外翻,淚點,下淚小管撕裂要及時修補,調(diào)整位置?;蛐g中直接用引線型硅交管插入最好。淚道插管淚小管吻合后皮膚皮下組織及結膜的縫合一定要對應,內(nèi)眥角一定要解剖復位,下淚小點位置形態(tài)正常拔管后才能發(fā)揮吸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