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香, 徐菁莉, 趙 云
原發(fā)性氣管腫瘤臨床較少見,約占呼吸道腫瘤的1%[1]。手術仍是氣管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此類手術麻醉管理復雜,手術難度較大,術后并發(fā)癥的高發(fā)率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圍手術期嚴格的呼吸道管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我科自1999至2006年收治了20例氣管腫瘤患者,現將圍術期呼吸道的護理報告如下。
20例患者中,男性 14例,女性 6例,年齡8~70歲。腫瘤位于氣管中上段2例,氣管下段18例,其中6例侵犯氣管隆凸。臨床表現為咳嗽14例,呼吸困難12例(其中急性呼吸衰竭2例),痰血或咯血4例,發(fā)熱4例,聲嘶2例,喘鳴8例。由于臨床表現不典型,8例曾被誤診為“哮喘”或“肺炎”,治療14~30天不等。
全組20例均行手術治療。2例氣管中上段腫瘤患者,1例經頸部領狀橫切口,1例采用頸橫切口附加胸骨正中劈開T型切口;18例氣管下段腫瘤患者均采用經右胸后外側切口切除腫瘤。施行氣管袖狀切除端-端吻合術13例;氣管開窗,腫瘤刮除術1例;氣管隆凸切除重建術6例。共7例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其中1例隆凸成形術后因吻合口瘺并發(fā)膿胸、乳糜胸,于術后2周死于呼吸衰竭;術后吻合口狹窄1例,經金屬氣管鏡下肉芽腫刮除和放置金屬支架而改善;喉返神經損傷致聲嘶1例,術后并發(fā)肺炎4例;經治療均痊愈出院,住院時間21~30天。
2.1 術前呼吸道護理
2.1.1 密切觀察呼吸變化 患者術前氣管因腫瘤不同程度地阻塞造成氣體交換受阻,V/Q(通氣/血流)比值下降,從而引起包括心臟在內的全身重要器官的缺氧,降低機體對手術的應激能力。還可能因腫瘤增長過快或出血壞死等造成窒息和嚴重呼吸道感染。所以,術前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的頻率、深度,監(jiān)測SpO2變化,必要時作血氣分析。
2.1.2 預防肺部感染 氣管腫瘤患者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要采取預防措施。術前絕對戒煙,加強宣教,向患者解釋吸煙對術后康復的影響,經解釋本組患者入院后均能做到戒煙;術前3天給予氣道霧化吸入,等滲鹽水10 mL+地塞米松2.5 mg+沐舒坦15 mg,每天3次;對已感染者積極抗感染治療并留取痰標本作培養(yǎng),應用敏感抗生素治療;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如爬樓梯、吹氣球等。鼓勵患者加強營養(yǎng),多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提高機體免疫力。
2.1.3 頸部體位鍛煉 由于術后需要頸屈位固定,術前訓練患者在頭頸前屈位的情況下練習有效的咳嗽排痰,提前適應。方法是頭部下方墊枕逐步增高,時間漸延長,使患者逐步適應在此種體位下咳嗽、排痰、飲水、進食。同時練習深呼吸及腹式呼吸。
2.2 術后呼吸道管理
手術后患者氣管連續(xù)性被破壞,纖毛的運動節(jié)律改變;游離氣管的迷走神經部分切斷,氣管、支氣管張力降低,小氣道萎陷;術中插管操作致氣道黏膜水腫;術中不可避免有少許滲出、出血流入肺內;切口疼痛致咳嗽無力;行頸前屈位固定后患者咳痰更為困難等,這些都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排出不暢,因此,保持呼吸道通暢是術后防止并發(fā)癥的重中之重[2]。
2.2.1 氣管插管護理 嚴格掌握患者氣管插管的拔管指征,避免再次插管而加重對呼吸道的刺激和損傷。尤其對術前存在阻塞性肺炎、痰量多、吻合口張力大的患者,術畢宜帶管回ICU。必要時繼續(xù)給予鎮(zhèn)靜、鎮(zhèn)痛,適當延長拔管時間,以利于及時吸凈氣道內血性液體及分泌物。拔管時應由1名助手扶住患者的頭部,避免其頭頸部過分活動,造成氣管吻合口崩裂。
2.2.2 體位護理 術后為了減輕吻合口張力,防止患者頸后仰和頭頸擺動時造成吻合口牽拉,術后宜取頸前屈位并用護頸枕置于頸部,使頭頸前屈位呈15°~30°,用縫線在下頜與前胸部作皮膚固定,縫線處保持清潔干燥,每日碘伏棉簽消毒數次。由于體位不適,患者會出現煩躁情緒,應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講述此體位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3 霧化吸入 術后第1天,患者拔除氣管插管且呼吸平穩(wěn)后常規(guī)給予霧化吸入,3次/天,每次15~20 min,以利于濕化氣道、稀釋痰液,促進痰液的排出。霧化液為沐舒坦15 mg、地塞米松2.5 mg加入等滲鹽水20 mL中。同時給予沐舒坦60 mg+等滲鹽水100 mL靜脈滴注,2次/天。近幾年研究結果表明,沐舒坦不但具有促進黏液排除及溶解分泌物的作用,同時大劑量使用沐舒坦還具有肺保護作用[3]。本組2例有支氣管哮喘史的患者,在霧化吸入前還給予喘康定2噴,并將吸入時間減少為10~15 s,以免誘發(fā)支氣管哮喘。
2.2.4 咳痰護理 由于術后體位的特殊,增加了咳嗽排痰的難度,要指導患者行有效咳嗽,我們囑患者先深呼吸4~5次,然后用一手扶住患者頭部,另一手掌呈空心狀由下向上,由外向內拍背。對痰多無力咳嗽者使用支氣管鏡吸痰,清除氣道分泌物,同時檢查吻合口情況。本組4例患者痰多,咳嗽無力,SpO288%~92%,聽診肺部痰鳴音明顯,床邊攝片示肺不張、肺炎,行支氣管鏡吸痰,并予等滲鹽水5~15 mL多次沖洗,反復吸引,吸出大量膿痰。3例經過2~4次支氣管鏡吸痰后SpO2上升至95%。1例SpO2仍為85%~88%,患者煩躁,呼吸急促,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提示呼吸衰竭,及時給予氣管切開并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在為使用呼吸機患者吸痰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動作輕柔,先將吸痰管插到所需深度,再啟動吸引器,邊抽邊吸,禁忌動作粗暴,以免引起吻合口瘺及內出血的發(fā)生。
2.2.5 預防誤吸 氣管成形術后,氣管的生理長度縮短,解剖位置改變,吻合口張力較大,患者必須采取被動的頭頸前屈體位15°~30°,患者進食時易發(fā)生誤吸,引起嗆咳導致吻合口破裂和吸入性肺炎。為此,術后1周內均少量進食,并矚患者細嚼慢咽。對體質差的患者,置入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鼻飼能全力,以保證機體營養(yǎng)的供應,促進傷口的愈合。鼻飼速度控制在30~80 mL/h,并用加熱器加熱,預防腹瀉的發(fā)生。本組無1例患者發(fā)生誤吸。
氣管腫瘤術后有效的護理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術后通常將下頜與前胸皮膚縫合,防止患者頭部后仰所致吻合口崩裂?;颊咴陬i前屈位下呼吸道的管理非常重要,在該體位下往往咳痰乏力,無法有效咳出痰液。通過以上護理,患者能行有效的深呼吸、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對預防術后并發(fā)癥,保證手術成功起重要作用。
[1] 蔣峰,許林,胡振東,等.32例氣管腫瘤的外科治療[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8,13(2):123-125.
[2] 朱以芳,楊恩德,韋亞娟,等.氣管腫瘤14例的圍手術期護理[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26(21):2013.
[3] 劉君,崔飛,何建行,等.大劑量沐舒坦在微創(chuàng)胸外科術后的臨床應用效果[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6,22(16):193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