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榕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山西太原 030051)
宗教沖突視角下的《威尼斯商人》*
張 榕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山西太原 030051)
通過對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劇情及人物的分析,以宗教沖突為切入點,描述了中世紀西歐的宗教觀,研究了劇中安東尼奧與夏洛克的對抗,從而深刻揭示出中世紀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對立沖突,并探討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莎士比亞的反傳統(tǒng)觀點。
《威尼斯商人》;基督教;猶太教;宗教沖突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國乃至世界著名的古典詩人、劇作家?!锻崴股倘恕肥巧痰乃拇笙矂≈?寫作時間大概在1597年。劇中刻畫的夏洛克一直以來被界定為威尼斯的一個放高利貸的猶太人,他為人刻薄、貪婪,是一個唯利是圖、貪得無厭、吝嗇自私的吸血鬼,他認為借貸收息是理所應當?shù)?是上帝允許的,他的人生目標就是追求金錢。在眾多的文學評論中,夏洛克這一人物形象備受爭議。早期學者一般對夏洛克持否定態(tài)度。他們常常把趁人之危的放高利貸的商人稱為“奸商”,對其產(chǎn)生鄙視的態(tài)度。造成這種理解主要是與我國長期在民間流傳的對待善惡的思想意識有關,我們往往總是站在弱者的角度看問題,對弱者持有同情的態(tài)度,而對強者則持批評抨擊的態(tài)度。但是,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導致這種認識也是由于我們沒有全方位看問題,沒有結合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來考慮問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特別是隨著學者對社會政治文化環(huán)境認識的加深,學者不再局限于僅從剝削者和被剝削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更多的從歷史、民族、宗教的角度理解這場劇作,這使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認識夏洛克,從對夏洛克持否定態(tài)度的看法逐漸轉變到從多元角度寬容地思考夏洛克的形象。本文將從宗教沖突的視角來透析這部巨著。
猶太文明是一個在近兩千年里失去故土和家園,沒有固定的主題活動地域,因而流散并滲入世界各地域的文明。猶太民族是一個飽受苦難的民族,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受到外族人的統(tǒng)治和奴役。也正是因此,在漫長的歲月里,猶太人常常被視為“外來”的甚至“異端”的群體,以致受到客居地主體文明的強烈沖擊乃至擠壓,還經(jīng)常遭受敵對勢力的打擊和摧殘。起初基督教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后來逐漸分離出來,形成了一個有著全新體制的自我教派。雖然猶太教是基督教的前身,但是自基督教誕生之日起便與猶太教水火不容[1]。11世紀后,隨著基督教勢力的逐漸強大以及它在歐洲各國統(tǒng)治地位的進一步確立,歐洲居民幾乎全部被基督教化,基督教成了歐洲大部分民族的主要宗教信仰,“騎在人民背上并對其他種族和國家行使權力的基督教徒們已經(jīng)成為歐洲最大的封建統(tǒng)治者”[2],而信仰猶太教的猶太民族則被其視為異教徒,基督教徒與統(tǒng)治者一起對猶太人開始迫害,反猶浪潮越演越激烈。
在《威尼斯商人》中,我們可以從夏洛克和安東尼奧的對抗中讀到他們的故事,讀到他們所處時代的歷史。身為猶太人高利貸者的夏洛克始終與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是對立的。兩人之間的矛盾是全劇沖突的主線。夏洛克代表中世紀的高利貸資本家,安東尼奧是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資產(chǎn)階級[3]。夏洛克是猶太人,而安東尼奧是基督教徒。這場喜劇舞臺背后的核心問題,即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沖突。安東尼奧對夏洛克的厭惡,夏洛克對安東尼奧的報復都是宗教矛盾沖突的表現(xiàn)。安東尼奧多次在商人聚集的場所當眾辱罵夏洛克,在交易所里把唾沫吐在夏洛克的長袍上、吐在他的胡子上,還像狗一樣的踢他。劇本中涉及到威尼斯的一條法律也足可以讓我們看到基督教社會對猶太人的不公平待遇:“凡是一個異邦人企圖用直接或間接手段,謀害任何公民,查明確有實據(jù)者,他的財產(chǎn)的半數(shù)應歸受害的一方所有,其余的半數(shù)沒入公庫,犯罪者的生命悉聽公爵處理,他人不得過問。[4]”這條無情的法律最后使得夏洛克變得一貧如洗。夏洛克在第一幕第三場中表示:“我恨他因為他是個基督徒,可是尤其因為他是個傻子,借錢給別人不收取利息,把咱們在威尼斯城里干放債這一行的利息都壓低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報復我的深仇宿怨的。[5]”表面上二人的沖突是由于經(jīng)濟利益而引起的,實際上完全是宗教信仰的沖突。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夏洛克的反抗也只能停留在言語層面,在基督教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中,夏洛克顯得勢單力薄,所以他的失敗是注定的。與安東尼奧的較量使他不僅落了個人財兩空的下場,而且還被迫改信基督教。
中世紀的西歐對猶太人有強烈的宗教偏見,他們將整個猶太民族看成是出賣、殺害耶穌的“敵基督者”,認為他們是撒旦在人間的代表,會永遠危害到基督教世界。基督教世界將猶太人驅逐到“隔都”,使之與外界隔絕。猶太人不被尊重,沒有任何社會、經(jīng)濟、民族地位。中世紀的歐洲是基督教統(tǒng)治的時代。猶太人沒有任何的經(jīng)濟社會民族地位,還被剝奪了從事正當職業(yè)的權利,他們不能從事商業(yè)經(jīng)營,卻被無故征收各種無理的稅收。除了做流浪的小販,對于天生善于經(jīng)商,經(jīng)常處于有產(chǎn)階級的猶太人來說,放高利貸幾乎是他們唯一可以生存的職業(yè),但這種被迫來的職業(yè)卻又被他們的統(tǒng)治階級深惡痛絕[6]。當時新興的商業(yè)資產(chǎn)階級主要以海外貿(mào)易為其經(jīng)營手段,他們把商業(yè)貿(mào)易視為正當?shù)?、體面的行業(yè),受到當時社會輿論的推崇和維護;相反,他們認為高利貸是封建社會的東西,猶太人從事的放債活動被認為是骯臟、卑鄙、邪惡的行業(yè),遭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和反對。在政治方面,猶太人被視為一切罪惡之首,是歐洲各國統(tǒng)治者轉嫁各種矛盾的重點目標。劇中安東尼奧與夏洛克之間的沖突,正是資本主義發(fā)展早期階段的商業(yè)資本與高利貸資本之間的矛盾與斗爭。
在西歐,無論猶太人來到所在國家時間有多長,貢獻有多大,只要你信仰猶太教,就永遠被看做是外鄉(xiāng)人、流浪漢?;浇掏綄Κq太人的排斥和迫害充斥著整個中世紀,甚至說服猶太人接受洗禮,皈依基督教,強迫其改宗。15世紀時,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當眾燒死了約三萬名不愿棄教改教的猶太人,最后驅逐了約二十一萬猶太人[7]?!锻崴股倘恕分邢穆蹇诉@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就真實的反映了中世紀西歐猶太民族卑賤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他們是外邦人,沒有公民權;他們是異教徒,遭到基督教的排斥和仇視;他們是放貸者,雖然為社會所必須但卻也為人們所不齒[8]。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生意上獲得了不少利潤,積累了大量財富,但威尼斯卻不接受他,他甚至根本沒有權利在威尼斯擁有自己的豪華住所,只因為他是一個猶太人,信仰猶太教,所以被逼住在貧民窟,而且在生活中還倍受基督教徒欺凌?;浇掏桨矕|尼奧等對夏洛克和他女兒杰西卡的態(tài)度也是這一歷史背景的集中反映。劇中父女倆都是具有猶太血統(tǒng),但兩個人的價值取向卻截然相反,宗教信仰完全不同。夏洛克恪守猶太文化傳統(tǒng),遵循猶太律法,認為猶太民族是“神圣的民族”。而杰西卡是一個被基督教征服的猶太人。基督教徒討厭夏洛克卻贊賞他的女兒,他們稱夏洛克為“魔鬼般的人物”,是敵對的對象;稱杰西卡為“頂美麗的異教徒,溫柔的猶太人”,她滿足了基督教徒要在精神上征服猶太人的渴望。這種表現(xiàn)其實是中世紀西歐對猶太人態(tài)度的真實寫照。但是中世紀的西歐社會對猶太人還存在有一定的依賴性。這一點主要表現(xiàn)在經(jīng)濟方面。上自王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離不開猶太人的資本。猶太民族是一個善于經(jīng)商的民族。猶太人的商業(yè)經(jīng)是嚴格恪守猶太教的教義和契約的。中世紀的威尼斯是地中海地區(qū)主要的貿(mào)易中心,是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發(fā)展的中心。善于經(jīng)商的猶太人在這里如魚得水,積累了巨大的財富。猶太人承擔著歐洲國家絕大多數(shù)的金融放貸活動,在這一領域的貢獻為后來的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莎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在中世紀基督教占統(tǒng)治地位的大環(huán)境下,莎翁以其寬大博愛的胸懷,站在基督教的立場上卻為多災多難的猶太民族鳴不平,這一點在當時看來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是從人文主義的角度看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莎翁以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角度描寫了那個時代基督教徒對猶太教民族的偏見,充分展現(xiàn)了歷史上猶太人所受的歧視與痛苦。劇中集中刻畫了夏洛克這個貪婪、陰險、偏執(zhí)、冷酷、兇殘的高利貸者形象。他因為自己的利益和尊嚴受到損害,就無情報復,受到作者的無情揭露和鞭撻。但在另一方面.莎士比亞對夏洛克作為猶太人受到的歧視和欺辱又懷有同情[9]。莎翁也把他塑造成了一個真正的人。他有自己的經(jīng)歷、自己的遭遇、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10],并且字里行間流露出這個猶太人代表對于本民族所受的歧視和迫害的憤怒與抗爭。在《威尼斯商人》這部喜劇作品的背后,其實是為猶太民族吶喊的悲劇。莎士比亞的這種藝術成就使我們感受到了無窮無盡的藝術享受。
從“一磅肉”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夏洛克呼出了被受壓迫民族的心聲。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毀謗、打擊和迫害,他并非總是忍氣吞聲,而是也在不斷的尋找機會發(fā)泄自己的積怨,來充分表達他對基督教徒行為方式的不滿。劇中有好幾場,夏洛克盡情地吐露了他激憤已久的心聲,為自己的行為辯護,盡情地流露出他對自己民族尊嚴的維護和對本民族的熱愛。在他看來,猶太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權利,也應該享受平等待遇。他多次表示十分討厭、憎恨安東尼奧一類的人,最典型的是第三場第一幕,他這樣說道:“因為他是個基督教徒,他曾經(jīng)羞辱過我,奪走我的幾十萬塊錢的生意,譏笑著我的蝕本,挖苦著我的盈余,侮辱著我的民族,破壞著我的買賣,離間我的朋友,煽動我的仇敵,他的理由是什么?只是因為我是一個猶太人。……你們已經(jīng)把殘虐的手段教給我,我一定會照著你們的教訓實行,而且還要加倍奉獻哩。[11]”這段話充分表明了一個受壓迫的猶太人對反猶排猶的抗爭?!跋穆蹇舜碇q太教的正義,要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12]。我們可以從這些辯護中看到作者另一個角度的情感和見解,這些都使我們拋棄了種族偏見,在痛恨夏洛克之余對他產(chǎn)生同情,并由此可以看出早在中世紀莎翁就流露出了他的人文主義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權利,我們應該尊重各種信仰。
總的來看,《威尼斯商人》在展現(xiàn)中世紀的社會現(xiàn)狀的背景下,也閃現(xiàn)出一種反傳統(tǒng)的觀點。莎士比亞給我們從多方面真實地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社會風俗習慣,但也使我們看到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反傳統(tǒng)觀點?!锻崴股倘恕犯邠P的不僅僅是“人文主義思想”,更不是簡單的惡從階級觀點出發(fā),而是呼吁建立一個真誠、和諧的人際關系[13]。當今社會仍然充滿了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怎樣實現(xiàn)更為自由和諧的社會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所以,重讀《威尼斯商人》對現(xiàn)實也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1]郭欣.《威尼斯商人》的宗教解讀[J].考試周刊,2010(32):34.
[2]何小穎.夏洛克的命運猶太人的悲劇[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159.
[3]王文.《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64.
[4][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喜劇集[M].朱生豪,譯.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124.
[5][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第3集[M].朱生豪,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17.
[6]李巧英.《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劇色彩[J].消費導刊,2010(2):227.
[7]徐向群.沙漠中的仙人掌——猶太素描[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71.
[8]李江.《威尼斯商人》與中世紀西歐的猶太人問題[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113.
[9]賈秀花.《威尼斯商人》作品之賞析[J].時代文學,2008(10):127.
[10]黃谷明.《威尼斯商人》人物塑造中凸現(xiàn)的基督教情懷[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7(12):55.
[11][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八大名劇(下)[M].王惠君,王惠玲譯.奎屯:伊犁民出版社,2001:25.
[12]趙禮.莎士比亞傳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52.
[13]李偉民.從單一走向多元——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及其夏洛克[J].外語研究,2009(5):92.
An Analysis ofThe Merchant of Veni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igion Conflict
ZHANG R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030051,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lot and the characters ofThe Merchant of Venice,and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ligion conflict,it illustrates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of the Jews in the Middle Ages,and reveals the clash between the Christians and Jews in that era.And finally it analyzes Shakespeare’s viewpoint on anti-traditional view in Renaissance period.
The Merchant of Venice;Christianity;Judaism;religion conflict
I106.3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6.012
1673-1646(2010)06-0047-03
2010-05-12
張 榕(1980-),女,碩士,從事專業(yè):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