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林
20世紀40年代最后一個冬季的圣誕節(jié)前夜,兵敗大陸來臺的蔣介石率全家自臺北抵日月潭。國民黨軍隊在大陸不斷崩潰的消息給冬日的日月潭增添了鉆心的寒意。連日來,蔣氏父子整日悶坐日月潭的涵碧樓中,除了興嘆“英雄的末路悲懷”之余,也反省國民黨在大陸失敗的原因。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黨務。筆者對蔣介石的反省進行系統(tǒng)整理,歸納為八個方面:
第一,蔣介石認為:國民黨在大陸失敗的原因很多,而主要的是由于軍事的崩潰。
1,軍隊紀綱敗壞是軍事崩潰的首要因素。蔣介石在1950年3月19日講述《國民革命第三期任務之說明》中稱:“就過去一年失敗的情形看來,以軍隊紀綱的敗壞最為嚴重”。“最顯著的一點,就是一般軍長、師長,不經過請假的手續(xù),可以隨便離開自己的職守,自由行動……即此一點,就足以知道我們軍隊的紀律掃地。”
蔣介石還沉痛地說:“過去北洋軍閥被打敗是他們本身腐朽”。但在北伐后,“所有北洋軍閥的毛病,我們的軍隊都已習染,不論在精神上、在行動上,都漸次趨于腐化墮落”,“幾乎與北洋的軍隊如出一轍”。
2,對三民主義的動搖是軍隊崩潰的重要原因。1949年10月20日,蔣介石在軍官會議上講授《軍事改革之基本精神與要點》時稱:“今天我們軍隊的失敗,就是沒有奉行三民主義之故。換言之,就是我們軍隊已經失去戰(zhàn)勝的基本條件……我們的軍隊已經成了沒有靈魂的軍隊”,失敗則是必然。
蔣介石當面指責受訓的高級軍官說:“你們平時口頭講信仰三民主義,但是你們在行動上,究竟是不是實行三民主義呢?對于三民主義是不是只有形式的信仰,把三民主義當作了一個口頭禪而已?”
蔣介石特別強調:必須“加強我們主義的信仰,喚醒我們軍隊的靈魂”。
3,軍事崩潰。由于軍事制度——諸如教育、人事、經理制度皆未能建立健全。蔣介石非常沉痛地說:“自從抗戰(zhàn)末期到現在,我們國民革命軍內部所表現的貪污、腐敗的內容和實情,真是光怪陸離,簡直令人不能想象?!?/p>
蔣介石在《敵我雙方優(yōu)劣之檢討及“戰(zhàn)爭藝術化”的意義》演說中,列舉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八大缺點:
①“本位主義”?!爸恢屑海恢腥?,平時相處則互相摩擦,互相攻訐,在戰(zhàn)場上則不能協(xié)同一致,互相合作”。
②“包辦主義”?!耙磺惺虑?,不論自己是否可以勝任,先就包攬下來,不許大家過問,其結果使得彼此爭權奪利,而業(yè)務則廢弛拖沓”。
⑨“消極被動,推諉責任?!?/p>
④“在辦事的時候,不能分別輕重緩急,不經過研究考慮。大而無當,粗制濫造。”
⑤“含糊籠統(tǒng),不求正確?!?/p>
⑥“因循守舊,得過且過?!?/p>
⑦“遲疑猶豫,徘徊卻顧。”
⑧“主觀自大,故步自封?!?/p>
蔣介石還指出:“我們軍隊里面,功過不分,是非不明,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軍隊里面沒有監(jiān)察制度”?!白詮狞h代表制取消,政治部改成部隊長的幕僚機關以后,軍隊的監(jiān)察即無從實施,同時因為政工人事的不健全,故政訓工作亦完全失敗。”“整個部隊即失其重心”,“軍隊怎么能不失敗,不崩潰呢”?
對于造成上述狀況的原因,蔣介石分析說:我們一般軍官和美國人相處,受了美國人的教育,對于美國軍人的長處一點沒學到,則專門模仿美國人的生活及缺點,諸如“濫肆吸煙、酗酒、打牌、嫖妓”,殊不知這只是美國軍人生活的一面,“而對于工作業(yè)務之活潑認真,乃是對國效忠精義之所在”。“真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這是我們軍事最近4年來失敗的最大原因,也是我們中國最近4年來,黨務、政治、軍事徹底崩潰的最大原因”。
4,官兵對立、軍民脫節(jié)是軍事崩潰的另一原因。蔣介石指出:“許多高級指揮官每到作戰(zhàn)的時候,不是在陸上準備了車輛,就是在水上準備了船舶,一到緊要關頭,就不管他的部下生死,而先自上車或者登船逃命。這樣沒有人格的官長,可以說是寡廉鮮恥,怎能再取得部下的信仰呢?而且一般高級將領,在生活上驕奢淫逸,盡情享受,何嘗還有一點同甘苦、共患難的意思?”“在軍民關系方面,可以說惡劣到了極點”?!拔覀冘婈犆窟M到一個村莊,這個村莊中較好的房屋,就一定被我們軍隊占領……借了人民的東西不歸還,損壞了人民的器具不賠償。這樣,當然使人民對我們發(fā)生反感,而不愿幫助我們?!?/p>
5,軍事失敗的近因,乃是由于戰(zhàn)略的錯誤。蔣介石將戰(zhàn)略上失敗的錯誤歸咎于馬歇爾的調處。他說:“戰(zhàn)爭爆發(fā)之初,我們政府誤信馬歇爾的調處,將最精良的國軍開到東北,以致內地空虛,各戰(zhàn)場都感到兵力單薄,戰(zhàn)略上一經犯了錯誤,那在戰(zhàn)術上是無法補救的,如此,當然失敗得更快?!?/p>
6,歷史定律失敗論。在蔣介石頭腦中有一失敗的定律,即:“我們中國歷史上同一系統(tǒng)的軍隊,只能有一個特定的任務,當這個任務達成以后,就一定要腐化墮落,終至于失敗消滅,這已成為一個歷史的定律。”
蔣介石還列舉了太平天國時期,曾國藩的湘軍剿滅太平軍,但不能征討捻軍的例子來說明。
蔣介石認為:“抗戰(zhàn)勝利后,我們軍隊的腐敗現象更加顯著,在整個軍隊,都表現一股虛驕之氣;這種軍隊我早就知道非失敗不可。”
7,軍事崩潰是“失敗在外交上”。蔣介石在1956年所著《蘇俄在中國》一書中稱:“從軍事方面檢討,首先要知道打仗是求勝利的;而俄帝的詐術,乃使他的敵人不能打仗,卻又使他不能求得勝利?!?/p>
“抗戰(zhàn)勝利后,我們克敵軍事是無往不利的,國軍處于這樣優(yōu)勢,本可一鼓作氣,勇往直前,而軍事調處的3人小組,每在我國軍進展之處,總是提出嚴重的抗議,妨礙阻撓,真使我國軍束手挨打,不能不使之功虧一簣。而敵人受了致命打擊之后,不僅還有喘息的機會,反而使之能從容整補,養(yǎng)成其坐大反噬,卒使我們遭到這樣最后的崩潰”?!八晕覀冘娛率?,可以說仍然是失敗在外交上的?!?/p>
第二,蔣介石認為“戡亂失敗最后一步就是黨的失敗”。蔣介石在《復職的使命與目的》的講話中說:“黨內有若干不肖之徒,自認為本黨已經失敗”,“賣黨變節(jié),甚至趁火打劫,渾水摸魚,弄得廉恥盡喪,丑態(tài)百出,以致民心渙散,士氣墮喪,形成分崩離析的局勢?!?/p>
何以會出現這種狀況呢?蔣介石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黨的失敗的主因,是在三民主義信仰的動搖”。蔣介石認為:黨的干部之所以發(fā)生動搖、不是誤信“新民主主義”就是民主主義,或者是“革命的三民主義”。
2,“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以后,中央組織之龐大復雜,內容之分歧矛盾,是亦為黨務失敗原因之一?!薄爱?937年底1938年初,我們軍事失敗之時,頓呈分崩離析,一般黨員,甚至中樞高級干部,都認為我不下野,共產黨不會與政府和談,我不下野,美國援助亦不會再來?!笔Y說他的下野,導致中樞無人主持,一敗而不可收拾。
3,“本黨若干干部,本身已不甚健全,尤其是心理上犯了極大的錯誤”,即“失敗主義的心理”。
何以會產生這種心理呢?蔣介石分析說:“自從去年徐蚌會戰(zhàn)以來,許多的同志看到我們國家處處失敗,于是就以為黨在軍事、政治上,已經陷于無可挽救的絕境,幾乎成了束手無策、坐以待斃的囚犯。這種人就是徹底的失敗主義者?!绷硪环N錯誤心理是“投降主義的心理”。再一種錯誤心理是“依賴主義的心理”。
蔣介石在分析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時說:“自從抗戰(zhàn)后期以來,一般同志過分重視國際關系,甚至以為我們國內問題的解決,也非有外國的援助和諒解不可:尤其是對于美國,格外存在一種依賴的心理,以為沒有美國的支持和援助,我們就不能反共,更不能反抗蘇俄。”
第三,蔣介石認為:“政治上的失敗”,也是導致國民黨在大陸總崩潰的原因。
他在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開學演說時說:
“按照總理建國大綱規(guī)定,‘由訓政到憲政,必須經過一定的程序;我們也明知訓政的程序沒有完成,明知人民的智識還沒有到實行民主政治的程度,但因為內外環(huán)境關系,使得訓政時期一切舊的制度完全破壞,而憲政時期新的制度還沒有建立。簡單地說,就是新的制度未曾建立,而舊的制度早已崩潰,所以在政治上形成這樣混亂脫節(jié)的現象,這是我們政策的失敗,以致整個政治瀕于崩潰。”
1949年,蔣介石在臺灣召開的國民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說:“政治上的失敗”,“不能歸咎民主憲政”,但民主政治存有“弱點”。除了“民主政治的弱點”之外,主要是“政黨政治的失敗”。他舉例說:“在國民大會選舉副總統(tǒng)的問題上”,有些人“竟走到不顧黨的紀律,而要強求自由競選;本黨就在這樣自由競選斗爭攘奪之中,而招致整個的崩潰”。
第四,蔣介石在多種場合講話時稱:“組織不嚴”是在大陸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在1950年1月5日陽明山演講《國軍失敗的原因及雪恥復國的急務》時說:“軍隊腐敗、政治貪污只是失敗時候的各種現象,而不是促成失敗的根本原因?!薄败婈牉槭裁磿瘮?,政治上為什么有人會貪污,據我研究的結果,我們所以失敗,第一在于制度沒有建立,第二在于組織之不健全?!?/p>
第五,“經濟上的失敗”導致了政治、軍事與社會的瓦解。蔣介石認為:經歷了八年抗戰(zhàn),中國“農村凋敝”,“而工業(yè)尚未恢復戰(zhàn)前的繁榮”,“國民就業(yè)的機會不能增殖”;“特別是民國36年間,行政院宋院長擅自動用了中央銀行改革幣制的基金,打破了政府改革幣制的基本政策,于是經濟就在通貨惡性膨脹的情勢之下,游資走向投機壟斷,正當的企業(yè)不能生存,中產階級流于沒落;社會心理日趨浮動之中,經濟崩潰的狂瀾。就無法挽救。”
第六,蔣介石認為:“國際外交上的失敗”是與蘇俄對華的侵略政策和美國的妥協(xié)主義分不開的。蔣介石在國民黨七大上用很大篇幅總結外交失敗的教訓時說:斯大林利用雅爾塔會議,以恢復“日本于1904年對俄背信攻擊所取得的俄國前有權利”作為他對日作戰(zhàn)的條件。蘇俄無權提出這一要求。蔣還認為美國人在雅爾塔會議上對蘇的立場是錯誤的。美國的妥協(xié)立場助長了蘇俄的侵略行動,同時導致國民政府在外蒙古問題上向蘇俄妥協(xié)。
國民政府之所以在外蒙古問題上對蘇妥協(xié),蔣介石認為是“內憂外患”交相煎迫所致:“國內社會、經濟,在長期抗戰(zhàn)之后,百孔千瘡,隨時可以發(fā)生危險的局勢;在這種局勢之下,自然希望要求一時的安定,以從事復員建設”。
蔣介石還說:“當時我個人的決策,就是要求戰(zhàn)后確保勝利成果。奠定國家獨立、民族復興的基礎,必須求得20年休養(yǎng)生息,和平建設;只要能夠爭取這一個建設機會,那就是任何犧牲,亦是值得的。”
蔣介石還認為:在外交方針上過分信賴美國導致了“缺乏自力更生的決心,那就是我們鑄成今日悲劇的一個大錯”。
第七,蔣介石說: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大失敗,就是在“教育和文化”。并且認為:“政治、軍事、經濟等項的失敗,其影響無非一面和一時的,只有教育的失敗,則其影響將及于整個民族,而且絕非短時期所能補救的?!?/p>
蔣介石認為:教育之所以失敗,原因在于學校教育當局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失控。他指責說:“對于人生處世的意義和革命立國的道理,教師們隨意閑談胡說”,“大專院校里充斥了共產主義的國際思想”或“自由主義的個人思想”,“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幾乎消失凈盡”,三民主義和民生哲學遭致“諷刺譏笑”和“破壞反對”,學校做了“中共‘城工的大本營”,民主與科學的口號“成了仇視民族文化的口實”和“消滅我民眾精神的手法”。
蔣還說:抗戰(zhàn)勝利后,黨團離開學校,中共乘機而入,“當時在學校的青年和教授們,幾乎大半都做了共黨的外圍,成為共黨的工具了”。
蔣介石還認為:教育的失敗還在于國民黨“缺乏健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政策”,“忽視了國家觀念、民族思想和道德教育”。
第八,蔣介石說他的下野亦是國民黨在大陸迅速崩潰的原因之一。蔣在許多場合反省在大陸失敗的原因時,雖然強調他個人“德薄能鮮,領導無方”,要對國民黨在大陸失敗負責任。但同時又認為是自己下野后中樞無人主持導致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如果他不下野,就可以守住南京云云。鑒于他下野的教訓,蔣于1950年3月1日以“一惟國民公意是從”為由,在臺復“總統(tǒng)”職,籍以“恢復中華民國,解救大陸同胞”。
以上八個方面是蔣介石退臺前后對于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原因所作的“反省”。
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來透視蔣介石的“反省”,一方面可以看到蔣介石道出了一些真情,其目的意在接受在大陸失敗的教訓,“臥薪嘗膽”,以利“反攻大陸”。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蔣的說法多屬于偏見與謬誤,也有相當成分為其歷史罪責開脫。
蔣介石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反人民、反革命,逆歷史潮流而動。
毛澤東在為新華社撰寫的評論中指出:由于蔣介石政府采取了變中國為美國殖民地的政策、發(fā)動內戰(zhàn)的政策和加強法西斯獨裁統(tǒng)治的政策,從而使自己處于和全國人民為敵的地位,并使全國各階層人民面臨饑餓和死亡,“因而就迫使全國各階層人民團結起來,同蔣介石反動政府做你死我活的斗爭”,“除此以外,再無出路”。這樣,蔣介石政府堅持其獨裁、內戰(zhàn)、賣國的反人民的政策,喪盡民心陷入“全民的包圍中”,其前途必然是“眾叛親離,全軍覆滅”,最終被歷史所淘汰。